如今盟軍主體也有金軍,在宋廷印象中匪夷所思,他們對林阡的荒唐做法雖敢怒、不敢言,加上去年臘月曾被江洋大盜大鬨皇宮元氣大傷所以一直不曾發難,但時過境遷,近來宋廷頻繁派使臣來夏,一則應是想對夏帝明言宋廷不會越金犯境,二則一定是欲拉林阡回頭、奠定金宋之戰的戰果
夏蒙之戰與你何乾?打完沙州你還想去打西遼打西突厥不成?林阡你是否管得太寬?
最近的這幾撥使臣不同以往,全是由大內高手帶隊,捎來的密信內容一如既往“建此功勳,封定北王,不吝重賞”,當是時,林阡早已沒了“懼內”的借口,所以宋帝完全可以用“迎娶談靖郡主”來柔性召回。
幾撥合起來就是支小型軍隊,宋廷竟看似有這種強硬後招:若林阡始終不歸,就當謀逆論處,武力綁回臨安。
但“武力”在林阡麵前委實像個笑話。所以宋廷的下一撥軍官極為關鍵,他們可能會帶聖旨,帶尚方寶劍,帶十二道金牌,帶法理來將林阡約束。
一個不慎,就能瓦解軍心,打擊士氣,漲敵人威風。
如何控製、或者說、拖延宋廷?陳旭隻好先伏下賈涉、郭傲。
而徐轅為何致力於找到絕地武士?除了保證林阡的十九層刀法外,也是為了修複“懼內”以免真和宋廷撕破臉。
林阡卻一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樣子,若非徐轅說“莫讓轉魄、懸翦白費心力”,他可能真的什麼都不乾,潛心修佛,順其自然。
結果,傻人有傻福?還是他料事如神?
一聲“師父”,來的軍官下馬就拜,竟是和州保護神之一的周虎!
副將是誰?沉穩如斯,與徐轅眼神示意就交換出無窮默契,正是襄陽保衛戰中的趙淳!
還有個幕僚,玉麵薄唇,倜儻俊秀,背負紫電清霜劍,喚“主公”“天驕”,不是雲霧山第五葉暄又是何人?!
徐轅倏然就對林阡改觀,主公料事如神!
是啊,南宋朝廷裡不乏忠肝義膽的俠士,泰和南征中,葉適門人與林阡、周虎與鳳簫吟、趙淳與徐轅,皆有過命的交情;武興之亂後,安丙楊輔劉甲全以林阡鳳簫吟馬首是瞻。他們忠君報國是一回事,明辨是非是另一回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然而事實哪有這麼簡單?此情此景,朝廷怎可能派他們來,他們和前幾撥使臣的氣質大相徑庭,倒是他們的副將馬前卒像極了那些酒囊飯袋!陳旭在一旁搖扇不語,知葉暄三人有所隱瞞,卻看破不說破。
歎了口氣:主公啊,傻人有傻福。
宋夏遼蒙,大戰曾一觸即發。蒙古軍原指望遼廷視林阡為窮凶極惡,夏廷來調節兩軍強度
以免被林阡假道伐虢,宋廷給林阡施壓命令其班師回朝。
江頭風惡,誰知雷大雨小?林匪虛驚一場,矛盾無不水來土掩。最終竟是,宋廷使者以林阡馬首是瞻,夏廷高官擔保了林阡留下的合法權利,遼帝送鷹派高手和林阡不打不相識還招了個駙馬回去皆大歡喜
“不算表錯情。事態發展不儘如我意,隻是小人們拗不過大局而已。”成吉思汗看木華黎速不台都被軒轅九燁戰前的烏鴉嘴帶偏,搖頭,依然給予拖雷讚許。他隱隱覺得,花無涯不是轉魄,而是來自另一個熟悉的部落,所以花無涯死都不肯說。也就是說,渾忽被救這件事有另外的幕後黑手、贏家以及林阡意想不到的後患。
哎,那又如何,思緒回到這一局:林阡控製不了小人,你鐵木真就能嗎。棋差一著,宋夏遼人,誰有你的膽魄!
環視身邊這些壓抑本性乖乖施行親民政策的蒙古軍,活像一條表麵清澈內裡卻發臭的水溝輿論路線根本晚了,朝堂路線也已完了,還不如回歸本性、痛快嗜血、吃飽喝足去明麵戰場決一死戰!
他知道,未必不行,蓄積了多時的洪水,一開閘可不是要比平素奔湧?當蒙古軍破釜沉舟,林匪也勢必投鼠忌器。
但這跟武鬥時的超常爆發一樣,若不成功,加速死亡。
要用嗎?不用嗎?西遼已和林阡站在一邊,就算攻奪沙州也不算前景光明,蒙古軍真到了懸崖峭壁了
山重水複之際柳暗花明,當是時,前線來報:“完顏綱被駙馬說服,願獻三危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