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p>
路數全看穿?表麵在武功,實際是戰法。</p>
對“我方存在間諜”心知肚明的蒙古軍,與盟軍同病相憐且心照不宣“對方知道我安插間諜”,但由於欲將心腹大患連根拔起委實太難,故雙方從來都在賭情報的時間差和準確度,久之也習慣了排兵布陣先做好反偵察和反計算,</p>
所以,當木華黎透過長生天得知“細作已通知陳旭提防西遼”,自然就將此番貼身保護成吉思汗之西遼高手重重加密、細細謀劃;</p>
而緊接著陳旭也從莫非的蟄伏推出“蒙古軍已知我軍會著重提防西遼”,因而戰前便根據經驗預判出木華黎的路數如下——</p>
“某些高手一開始就流露天火島招式,旨在掩護另一些、起初並不顯山露水、關鍵時刻猝然祭出殺招之人。”</p>
“也就是說,出戰者十有七八全都會‘反彈術’。眾將切記,若與陌生人武鬥,寧出新,勿忘心,以免中計。”</p>
儘管局部算漏了辜聽弦的放錯火,但整張棋盤陳旭可謂對木華黎看破。</p>
正因陳旭提點,薛煥在實戰中做足防備,未被小胡子反彈術坑害;而宋恒遇到的這位黑臉大漢,在交手十數回合後都沒顯示出任何反彈跡象,會否屬於那十之二三的例外,乾脆一口氣打完了事……?</p>
但薛煥和小胡子的你來我往就在肩旁,教宋恒從始至終都牢記著陳軍師的告誡,平心靜氣,穩紮穩打:為了主公,宋恒你一劍都不準飄!</p>
持劍認真將黑臉大漢刀勢逐步斬儘,圖窮匕見他果然深藏絕技,可惜被宋恒壓得內外兼傷還完全找不到“猝然祭出殺招”的時機——反彈術已算陰招,藏拙的反彈術更是陰招中的陰招,奈何在絕對實力麵前,如跳梁小醜一般!宋恒得勝在即,熱血中燒,瞥見他刀身刻著“拆骨吸血”字樣,</p>
回想起他刀氣遇血則強,當下懂了,這刀就叫這名,是靈物,有魔性,終究遠不是自己對手,一劍將他挑飛老遠,傲然一笑宣告結束:“拆骨刀,我拆了!”</p>
黑臉大漢雖飛開數步,卻打了幾個盤旋、愣是沒有倒跌在地,儼然比宋恒預想要強,不過確實弱於宋恒、不敢戀戰、轉身就逃。宋恒正待追擊,忽而手掌奇癢,一低頭大吃一驚,好話真不能說前頭,剛把敵人打得吐血,自己竟然手爛半截!疊加舊傷之上,教他吃痛不已:</p>
刀術,氣流,反彈術,毒——這黑臉大漢真是技多不壓身,使我明知要提防,都防不勝防!萬幸這錯誤是打敗敵人後才犯……</p>
“你個宋無用!又飄!”宋恒本能扇自己耳光,這下可好,臉也腫了。</p>
趁宋恒中毒發愣,黑臉大漢成功逃跑,小胡子卻深陷薛煥刀網難以掙脫,這時候弧光一掠,原是十二樓之一“巴爾恰”為了助戰從旁擲刺,那雙頭槍雖已被宋恒削斷一截,另一截卻還能對薛煥派上用場,二話不說,雷霆萬鈞、偷襲!</p>
眼見薛煥分身乏術,眾兵將隻怕肅州情景重演,但此時宋恒受傷不濟,哪還再出得了一個解濤救急?說時遲那時快,紫電起,清霜揚,斜路“秀出南鬥”“寒磐滿林”“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潮落夜江斜月裡”迭發,</p>
劍舞時外表瀟灑飄逸,可唰唰唰連續攻殺進來,非但強勢將雙頭槍卷走,還削倒了“巴爾恰”而未損傷任何一個盟軍兵卒,其迅快、精準,歎為觀止!是哪個用劍高手、落降於宋恒之右?</p>
仔細打量來者之前,禁不住再回味那一劍,速似星奔川騖,美若月地雲階……“葉公!?”“葉大人!”有小將不識得這位甚少出現的南宋官場中人,嘴巴張得老大;隻有宋恒見怪不怪:論劍,誰比雲霧山第五葉文暄更快?</p>
說起被葉文暄手到擒來的蒙古高手巴爾恰,他在肅州城下和薛煥解濤萬演的比武中明知不敵、當場閉息假死、逃過一劫;鎖陽墓圍攻林阡鳳簫吟夫婦,修羅血池,又免於難。狡猾且命大,終不敵一劍。</p>
不過這位十二樓對成吉思汗可謂忠誠,不堪被俘,當即自刎。小胡子險些也步後塵,虧得軒轅九燁終於回救、卻不敢露臉、隻放出幾個人質來解他的困。</p>
“我從與林匪的談判中看出,他們在交戰中,為防我軍毀約,第一守則一定是‘務必先將老僧救出’,第二才是‘抓捕’我們。”“這也是我從前分析過的,他們太‘優柔’,必敗於此。”軒轅九燁和木華黎又一次觀點相契,再加上長生天幾乎把性命賭上也要相幫,令成吉思汗在戰前找到了久違的“先勝而後求戰”之感,是的,今次他一定能走出困頓。</p>
果然,有這群西遼高手和巴爾恰拚死殿後,再加上盟軍守則還真是先救人質,成吉思汗終於利用這兩點逃之夭夭。</p>
可那又如何?沒選對路!離出口十萬八千裡,也未能回到入口鳴沙山!</p>
“他們還在這茫茫山海之間,就看被我們哪一路人馬先抓住了。”金陵攤開地圖,“鐵木真身邊的蒙古高手多半有傷,有能力一戰的應該隻剩木華黎和另外兩個十二樓。”</p>
“除此,需要分析的就隻有‘西遼軍來了多少’。”陳旭認可金陵說法。</p>
“應該不多,要是人手夠多,鐵木真就不會明明懷疑莫非卻不殺了他。儼然還是用人之際。”金陵不避忌在這裡說莫非。就當長生天在這裡,這句話也是一種有關轉魄的虛虛實實。</p>
“不一定不多,隻是這些人尚且不如莫非令他信賴吧。”陳旭說這些西遼人畢竟隻是外援。</p>
“倒也不錯。”</p>
“據我所見,初步估算五百左右,其中頂尖高手不多,但無論蒙兵遼將,皆訓練有素,如水入沙地。”葉文暄說,這也是盟軍暫時找不著他們的根因。</p>
“就是這幫人,那日當著我們的麵,從敦煌城內暗度去鳴沙山。”陳旭點頭。確實也不會比這數目再多,否則當時在敦煌城中的飄雲和林阡早就覺察異樣。</p>
“高手雖然少,但不容小覷。”宋恒解毒後來找眾人。</p>
“適才我倆各自與敵交手,掂量出大致實力和絕招,可以與小律子戰前所說的西遼前十對號入座。”薛煥不離宋恒左右,一同進帳議戰,“宋堡主遇上的黑臉大漢,應是西遼第五蕭若水,此人技多,比較崇漢;我遇上的小胡子,該是西遼第六阿拉丁,長得滑稽,作風亦然。”</p>
小律子險些成為遼帝的乘龍快婿,不經意間卻成了盟軍對遼的情報先驅——戰前他就對陳旭等人知無不言:遼帝雖昏庸,但祖父積下近千精銳,組成了一個強勁的鬼影兵團,大內前十就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而林阡在莫高窟以一敵八的四神四廢陣,其中四神,除了塔陽古外應該是第**十。</p>
“他們終將知道小律子對我們的投靠,再加上武功已被你倆洞穿,接下來應該索性變暗為明了。”金陵預測。</p>
“哎,咱們足不出夏,卻算打入了西遼境內。”陳旭苦笑。</p>
“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遼帝會和我們變友為敵?他雖昏庸,總得有人在他耳邊煽風點火?會說些什麼?”初來乍到的荀為頂替了楊葉的位置。</p>
“是這樣的,荀軍師,戰前小律子已對我說過——是有人對遼帝進獻讒言,說林匪從建立初期就有天山派,這說明林阡他誌在包括西遼的全天下。”陳旭回答。</p>
“竟把江湖朝堂混為一談。”荀為這才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