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62章 事變內情
“盟王。”待到獨處之際,劉全還有話要說。
“全叔請講。”林阡看著這位楊鞍的死忠,心知他定然懂楊鞍在戰場上的策謀,且絕對比妙真知道的更全。畢竟妙真年紀還小,對事情的理解會情緒化。何況,最黑暗的心情往往該瞞著自己最親的人。
“盟王稱呼我全叔,是意味著願意給鞍兒機會了。”劉全老淚縱橫。
“昨夜相殺是我武斷。”林阡點頭,承認這過失,“他若誠心懺悔,我會給他機會。全叔還有什麼要講嗎?”
劉全歎了一聲:“是啊,我要講的,是臘月廿九,鞍兒為何叛變……”
林阡一怔,其實,現在他隻是釋懷了一半,楊鞍和他還有一道過不去的坎,在叛變一事。那才是一切的根源。
“實則,事變跟什麼感情親疏、輕重都沒關係。妙真說盟王更在乎天驕、盟軍雲雲,都是小丫頭片麵了。”劉全說,“當然,我們也都承認,勢力不平衡,確實有不滿,但是,不平衡的事情多了,構不成叛變這一說啊。何況金軍還大敵當前。”
“是。”林阡神色黯然,不平衡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平衡就要叛變,他林阡都不知道叛了紅襖寨多少次了。
“麵對勢力出現不平衡,鞍兒采取的都是儘可能安撫部將。期間,鞍兒身邊有不少流言蜚語,都說盟王在扶植二祖郝定,也全被鞍兒斥為胡言亂語。鞍兒不願傷害兄弟感情,說,即便盟王要扶植二祖,反正也是自家兄弟,沒什麼好在意。”劉全說,“可惜這些‘安撫’,在臘月廿九的事變之後,就都成了‘召集’‘拉攏’。”那是自然,所謂證據,都是在解釋現象。
“身邊的這些小人,其實是被黃摑買通、或安插的?”林阡心念一動,憶起走火入魔時殺的那些楊鞍舊部,隱隱明白了,那些人,竟然還是被殺對了。是他們,宣揚了劉二祖比較聽話、易於控製,宣揚了郝定正在被林阡重用,宣揚了紅襖寨平定後權位即將重排……
這些宵小,既然能在前期對楊鞍扭曲盟軍所作所為,當然也能在後期對盟軍渲染楊鞍在意權位……所以,“追求權位”“因勢力不平衡而叛變”這些說法,果然儘皆站不住腳,很可能都是後期捏造。按楊鞍一貫的重情義,確實會“儘可能安撫部將”,“沒什麼好在意”……根本構不成叛變。
“然而,他終還是叛了……讒言到處都是,終有他的在意。”林阡說著楊鞍,也說著自己,一切都是三人成虎,沒有人能萬敵不侵。
“是。這些讒言,鞍兒一概未聽。但卻有一個傳言,恰恰擊準了鞍兒的心。那傳言,現在想來,是黃摑精心準備的。”劉全點頭,“黃摑說,盟王扶植二祖固然不錯,但因看見鞍兒勢力穩固,怕二祖壓不住鞍兒,為此……刻意陷害鞍兒和他的兄弟。”
林阡臉色一變:“這又從何說起?他竟能夠相信?!”
“說來真是湊巧,去年十月新嶼撕開鐵桶封鎖,鞍兒原想即刻與盟軍會師,卻沒想到打了幾場後越打越疲,死的人竟比先前更多了……每戰都是偶爾有了生機、卻在臨脫困的時候功虧一簣,屢次被圍,都靠天驕徐轅來救。這些,被黃摑解釋成,盟王刻意安排天驕施恩,以期懾服鞍兒;
然而,漸漸地,盟王發覺天驕施恩也不能懾服鞍兒,因此……竟然開始謀害鞍兒,十一月大崮山之戰,盟王吩咐天驕刻意拖延對羅鼓山的進攻,也就是變相的對泰山境內的鞍兒見死不救。”
“黃摑的話自相矛盾你們也信,大崮山之戰時期,泰山境內除了楊鞍之外,還有我‘刻意扶植’的二祖,我對他也一樣見死不救麼?”林阡冷冷問,涉及權位分配,已然甚為不悅。
“然而,二祖主守,鞍兒主攻,每一戰下來,死的幾乎全是鞍兒的弟兄。”劉全搖頭,“且不與二祖比較,令鞍兒最介懷的,不是實力被削弱,而是——盟王隻是為了削弱鞍兒而已,竟然采取了那般多的手段,不管是刻意施恩,還是見死不救,都造成了太多無謂的死傷。鞍兒極是氣憤,便在那時,聽說馮張莊之役,你竟還把祝孟嘗的過失推給了他。”
“我獲悉那是祝孟嘗的失誤,是多日之後,與他楊鞍同時,推脫過失,虧他想得出!”林阡麵色鐵青。
“但鞍兒……卻是真的想岔了——黃摑對他說,盟王早就知道祝孟嘗犯錯,卻因為那是林家軍的部將而包庇,順水推舟給了鞍兒,使得賣命受傷的他非但無功無勞、更還愧疚悔過背了那麼久的黑鍋。那一戰,盟王安排鞍兒先入虎口,確實也像不顧鞍兒性命,是存心的罔顧甚至陷害……”劉全歎道,“你可彆怪鞍兒,種種湊巧積澱到了一起,那時連我聽了都氣憤失智,鞍兒又是中毒眼瞎大病初愈,誰都有想不通徹的時候……”
“便是這些,造就了他對盟軍的疏遠,和對二祖哥的敵意……”便是這些,竟使楊鞍對天驕下了殺手……林阡愈發痛心,儘管怒意稍平,仍然耿耿於懷。
“盟王,鞍兒害天驕的最根本原因,卻不在盟軍,不在二祖,而在盟王你……鞍兒最介意的,不是那些人的爭功或威脅,也不是你對權位的分配,他最介意的,恰恰是你為了權位的分配、刻意害他和他那麼多枉死的兄弟。”劉全解釋說,“當年鞍兒之所以讓妙真千裡迢迢去隴陝找你,既是信你可以轉危為安,也是寧可把紅襖寨交給你了,追本溯源,紅襖寨和短刀穀原本就是同氣連枝的,所以,他早就做好了盟軍入駐的準備……至於二祖他們,原就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再不公平,都是兄弟,哪裡記仇?那些權位,從不是鞍兒最追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