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12章 知己知彼未知變
回據點的途中,徐轅對林阡說,高風雷司馬隆相繼出現此地,足見完顏永璉安排了新人入局。
“不是一直與吟兒僵持的淩大傑,也非致力於掃外圍斷我們後路的嶽離,戰力上又能幫司馬隆和高風雷的忙,那就是仆散揆無疑了。”林阡思索罷,說。
“據稱是金國繼完顏永璉、夾穀清臣之後名列第三的大將。”楊鞍道,“中間這個已經過世三年多,因此,仆散揆應是僅次於完顏永璉的。”
“再如何硬氣,也隻是塊攔路石,搬開便是。”林阡一笑。真等到仆散揆上來,其實已宣告司馬隆高風雷不力。何況盟軍已得楊鞍回歸,怕他作甚。
“然而,眼下我們都在這裡,仆散揆誰去應對?”楊鞍有些隱憂,妙真笑而挽住他的胳膊哥哥,還有石敢當和彭不屈啊。”
楊鞍一怔,一股暖流流過心間,當此刻像他、像劉二祖還有談孟亭等老人都或負傷或賦閒,卻正好碰到少年們成長了起來——事實上,彭義斌石珪這些跟李全薑薊那些不一樣,這些都早已不是少年而是中流砥柱了,但楊鞍眼中,卻一直是。
待得進入中軍帳內,閒雜人等退去,徐轅、宋賢向林阡述說起他們對司馬隆“滯後”的種種驗證。
由於司馬隆秉性遲鈍,林阡早就想打滯後牌,卻苦於不知他滯後的“害處”到底體現在劍法的哪裡,須知滯後性在司馬隆招式中出現時,反而幫著司馬隆使招式變“厚”——反而體現的都是好處……
直到五次實戰、十餘人逃命總結後,滯後的害處才初見端倪——林阡察覺司馬隆對電光火石之間的事會遲疑、碎步劍受到意外乾擾三層力道可能相應重排、從而在重排時出現了差,這個十分短暫的差,就是林阡要的破綻。
繼而推測,司馬隆自我調整時也有不該有的滯後,不過,自重排的滯後比被重排的滯後更加短。
這兩個滯後可能,林阡隻願用冒險,真沒想到徐轅宋賢會幫忙,宋賢甚至用命……不僅驗證了他的想法,更還幫他窺探了力量分布諸多細節……得此戰友,夫複何求,林阡一時感慨萬千,“與司馬隆決戰之時,必不能再失手。”哪怕,隻是為了宋賢和天驕。
“有天驕和宋賢哥哥的經驗在,師父一定會打敗司馬隆。”妙真聽罷,眼睛一亮。
“下一戰會在何時?”楊鞍稍帶緊張。
“必不遠矣。”林阡預感到,他與司馬隆的決戰將在幾日之內發生,這殊死一搏甚至和山東最後的輸贏緊密相關。他若再輸給司馬隆,短期內可能就真無力回天了。
反之,如果林阡打贏司馬隆,山東之戰必然還有波折,“箭杆峪之戰的結果已經差強人意,如今梁宿星和你也皆不勝,實在使王爺對決戰的部署又起變數。”天明,金營中,仆散揆對司馬隆如是說。
司馬隆難得一次沒有對王爺的部署好奇不已、刨根問底,也許是仆散揆肯定會全都告訴他,也許,是心全在林阡及其兵將那裡——
實戰既然能提供給楊宋賢和徐轅經驗,當然也就非常公平地反饋給了司馬隆蛛絲馬跡。
正因為楊鞍的出現給林阡飲恨刀錦上添花,司馬隆對他們打敗高風雷的招數十分警惕,本就想過“如果我在戰局中該如何應對”,一路上回味那最後一刀更是後知後覺,心道:楊鞍這種回旋刀,在戰局中可能會造就各種各樣的意外,難免是我速度上的克星,下一次若與林阡以命相搏,當儘可能拆除楊鞍在側的可能……
經此一役,“高風雷懼怕流星錘”的傳言愈演愈烈,仿佛高風雷的克星就是石矽似的,同樣的,金宋也傳說司馬隆“生性遲鈍”,著實給司馬隆提了個醒——
林阡確實已經不止一次從他性格遲鈍這方麵下手、從謀略上戰勝了他一次又一次;但武功方麵,林阡打了他五次都無果,可能是因為林阡每一次都想探索出“遲鈍對劍法的害處”卻次次無功而返——因為碎步劍劍法奇特毫不受遲鈍所害,所以林阡武功上就一直過不了他這一關。
這世間,唯獨司馬隆一個人清楚滯後的害處在哪裡:劍法其它方麵滯後都反而是於己有利的,卻獨獨在那個三層劍境的重排上存在滯後非常不妙,那幾乎是他碎步劍的固有缺陷——
正因為司馬隆的破綻在這裡,他當然最怕被人這破綻,當然會對彆人可能他破綻敏感之至
這一刻,司馬隆忽然想起了楊宋賢潺絲劍進入斥引一線時的無畏:楊宋賢是真的不怕死,還是,他根本是為了探索我的滯後?後來楊宋賢流露出的那一笑,是因為楊鞍來幫戰了,還是因為他幫林阡探索出了……
林阡竟也了,我在逐步加強力道時、調整三層劍境會有滯後嗎,才讓這個楊宋賢來試探差?楊宋賢如此,徐轅亦如此,這一場戰,皆如此
不,林阡一定了,林阡上次與我決鬥就敗在那片刻,卻偏偏用那片刻了我關鍵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