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2〕(1 / 2)

南宋風煙路 林阡 13829 字 9個月前

() 為何辜聽弦要私自把赫品章擒到自己手上?答案其實就在郭子建聞知辜聽弦以暴製暴時啞然失笑的神態裡——太簡單,同病相憐。

眼看俞瑞傑聲嘶力竭吼赫品章你納命來,郭子建火冒三丈罵赫品章不識好歹,隨後一乾激憤者還自作主張半夜三更布置起了靈堂,辜聽弦怎會不憶起,昔年鋸浪頂上,楊致誠、範遇、孫思雨等人接二連三猜忌他、冤枉他、打擊他的一幕幕?

當然要趕緊請纓前去護送曹玄赫品章,他怕啊,怕義軍像當年對待他一樣地對待赫品章,尤其他怕爆炭一樣的郭子建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出赫品章當頭就砍!

所以一旦抓住赫品章,辜聽弦二話不說就把他藏到了自己軍中,任何人來要都說他不見了我找不著。隻是,一兩個將領倒還好糊弄,奈何郭子建帳下關注的人太多,幾經周折終還是把赫品章給逮了出來——實際也是赫品章自己想掙脫才引起的響動。赫品章顯然沒有想到,這個對他最無賴的辜聽弦,出發點竟是要庇護他。

眼看郭子建的人興師動眾要將赫品章帶走,辜聽弦立馬使出硬招拒不交人,橫刀於前大喝一聲:“誰敢拿他,先過了我!”眾人哪個不知他是戰功赫赫、林阡最寵的辜聽弦,又哪個會料到他原來是故意在阻攔他們的?驚詫之餘,一時間全都停了手。

僵持片刻。正好逢林阡、郭子建、曹玄到此,人群因此向兩側散開,聽弦看到師父來情知庇護不了、然而倔強的麵容裡寫滿了不悔:“師父。我可以交出赫品章,不過你需讓郭將軍答應我,絕不殺他。”

“小子!沒人要殺他!”郭子建哭笑不得。

林阡點頭,萬分理解:“鋸浪頂的事不會再發生。”

聽弦一愣,微笑:“師父說的我都信。”收刀轉頭,一把拎起被繩縛的赫品章來:“走!”雖然答應交人,但一路上聽弦都始終自己緊握著赫品章衣領、絕不放手。

適才郭子建的麾下們都說了辜聽弦也聽見了。主公的意思是同意把赫品章帶到靈堂去祭拜。為亡者討回公道與遊說勸降並不矛盾,如此才能既對赫品章公平也對盟軍公平。況且此一時彼一時。赫品章如今戴罪之身,盟軍卻是仁至義儘,盟軍有這要求一點也不過分。

不管郭子建感化俞瑞傑還是孫寄嘯勸說赫品章,他們基本都是從抗金大義入手的。但私仇,確實存在,可以放下,但不應該也不可能抹去。血海深仇,林阡就算是神也不可能讓所有人短期內就能完全化解,但緩和痛苦的前提恰恰是不回避它,甚至儘快地解開瘡疤。這也就是林阡不拆靈堂的用意所在。

聽弦心裡明白得很,雖然要保赫品章的命,卻沒說盟軍的意圖不對。是以此刻看林阡出麵,他即刻遵照其意、將赫品章帶去了靈堂。

一近彼處,便看到包括俞瑞傑在內的人們很多都是全身縞素。眾將麵容裡仇恨減輕了少許而哀傷增添了太多。乍見此情此景,赫品章麵色雖不畏懼,卻也染上一絲沉痛。進了營內,辜聽弦把赫品章一把扔跪在眾牌位下,一乾人等也悉數圍前靠近,赫品章望見一排排或熟悉或陌生的姓名。含淚愧疚,再不掙紮。低頭沉默。

聽弦此刻站立之處,正對的正是耿直牌位:“耿將軍之犧牲,雖是拜他赫品章所賜,卻也與隴右後院起火不無關係——這罪魁禍首,是我辜聽弦。尤其當年郭將軍受困、耿將軍冒死突圍來求,聽弦卻為一己之私、不聞不問,終才使郭將軍被重傷,從而釀起隴右大禍。是以聽弦這些日子以來都在自責、悔不當初。”

林阡暗自心驚也難免欣慰,雖是為了彆人的事,可這是聽弦第一次於人前這樣坦誠地承認過失,聽弦他正在適應長大……

跪於耿直靈前、拜吊謝罪之後,辜聽弦重新站起,繼續述說,既是指著赫品章對耿直說,亦是對帳中的大眾說:“我對不起耿直,也不想耿直白白死了,贖罪的方式,挽回的方式,除了我繼續幫他征戰沙場之外,還有更好的就是:換來一個新耿直!”

眾人皆驚,都沒想過這一思路,林阡也沒想到辜聽弦原來很早就有收服赫品章的決心,赫品章猛然一驚抬起頭來,似想否認,卻無從開口。

聽弦儼然比寄嘯要強硬得多,當寄嘯看似強迫赫品章卻隻是遊說,聽弦竟像在陳述一句既定事實!仿佛聽弦把他按在了這個位置,就不允許他動彈、也不容任何人反對,他就要在這個位置上繼承耿直!

“那可不行,他如何能與我等共事?他自小隨蘇氏流浪於隴右,對黑白怕隻能略微分清,理想卻未必與我等一樣,不能對他委以重任!”立刻有人反駁說。雖然郭子建和林阡事前就按住了最激憤者,可惜不能覆蓋大眾、防民之口。

赫品章冷笑相看,大怒反駁:“誰想與你們共事!我還不曾歸順,不必在此討論我適不適合,一廂情願而已!”

現在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激進者雖然安撫了,大眾卻仍有不服。他們的這種為淵驅魚,雖然情有可原,終究乾擾大局,袁若趕緊挺身而出為赫品章作保:“若他理想與我們真不一樣,他今天就不會甘願回到這裡贖罪!袁若以人格擔保,他隻要歸順便必然合適!”

赫品章氣得糊塗:“何必多言!我隻是回來贖罪、以求對得起良心,我確實對不起他們,隻願將功折罪問心無愧。但這些隻是暫時的,我不會歸順於你們,也不會成為什麼新的耿直!”

話畢。無人應接,包括辜聽弦在內都杵在原地,愣神望著這個油鹽不進的赫品章。望著他接下來旁若無人地跪下、誠心誠意地向亡者磕頭謝罪,沉默中半柱香的時間已然劃過。俞瑞傑等人開始是強忍著私仇沒有動他,現在因看見他麵上懇切似真心賠罪,故而也不好再說什麼。激憤者尚且如此,大眾亦隻能悶聲。

緩得一緩,看帳外忽然來了個一瘸一拐的人,正是昨夜無辜被赫品章刺傷的劉乾。大眾中不知誰哪來的脾氣。忽然應接了半柱香前的那句話,逮住機會就駁斥:“這赫品章回來贖罪是真心是假意。誰知道?萬一反過來再殺我們兄弟幾刀怎麼辦?”“既然他不肯歸順,那就殺了他好了!”隻是這些大眾都不過是語言,不可能付諸行動,本就沒仇如何行動。林阡在此誰敢妄動。

在赫品章認罪磕頭之後,又因為劉乾而橫生波折。終於與血海深仇無關,而提起了昨晚劫獄。劫獄之事雖事態最不嚴重,卻是所有事件的升華,最近因此也顯得最大。大得赫品章在自儘的時候覺得愧疚也是念叨著這件事,卻是因為這件事才回暖了更多的愧疚記憶。大得大眾也念念不忘耿耿於懷。大眾卻有誰能清楚,他們現在仇赫品章,隻是為了麵子不想輸嘴仗而已,拿劉乾的事大做文章。隻是因為不看好這個人不喜歡他脾氣而已。

劉乾沒想到自己進帳會帶來諸多紛擾,停在原地忽而大笑起來,笑畢。言道:“眾將士這般義憤填膺,原是為劉乾打抱不平,劉乾在此謝過。卻教劉乾想起了不久前的另一件事。”見過了林阡、郭子建、辜聽弦等人,劉乾來到人群中繼續說:“當初榆中之戰,辜將軍發現蘇氏兵馬與楚風流私通、竟以地道合作幫金軍逃跑,聞知這一消息。我盟軍卻不曾憂慮,隻是大多歡笑。高興,手舞足蹈,竟發自肺腑希望蘇軍萬劫不複。”

劉乾收斂了笑容,歎了口氣:“那時,我卻來不及再為蘇軍憂慮,而先擔憂起了盟軍來。我原以為蘇軍隻能由盟軍拉回正道,卻不想盟軍已成了又一支蘇軍,見死不救,唇亡齒寒。這種‘因為蘇軍認不清仇敵、我們就隨之認不清仇敵’、‘因為蘇軍犯了錯,我們就覺得他們還會再錯故而寧可不理他、或搶先殺了他、寧可我們犯錯’的情緒,不正是今日這此情此境?”

原還沸騰於殺赫品章的大眾驟然聲勢小了下去,劫獄那條路方才關死,竟有人不依不撓又回到亡者的原路上去:“所以這麼多人的血海深仇,就這麼算了嗎?”大眾因為蘇氏大多都已歸順、不能問罪,而不得不把矛頭指向了這個唯一的靶子。方才看赫品章認罪而悶聲,顯然隻是矛盾的中止而非終止,劉乾的出現剛好起到個過渡,讓他們借著情緒又重新引出了亡者。

向來容易因此激動的俞瑞傑,忽然轉身怒斥那人:“他已磕頭謝罪,眾人親眼所見,他願將功折罪,誰人不是目睹。蘇氏與我軍因戰結仇,雙方陣亡都不計其數,叫人家不念私仇,自己怎能還心心念念?”

“說得好,鐵血男兒,全然是主公的人!”郭子建拊掌稱讚,既為俞瑞傑,也為適才劉乾。因俞瑞傑所言,一眾賭氣的大眾終於噤聲,到那時才意識到,連激進者都已經放下仇恨,先前自己的憤慨也不過意氣之爭;並且郭子建這話也點醒了他們,是林阡在擔保赫品章不會再反,你們如何能夠再三懷疑?因為從來都對主公深信不疑,他們終於收起浮躁,紛紛退一邊去,若有所思起來。

赫品章忽然一驚,想起孫寄嘯的勸導:有私仇,於是隻能報複、逃避,不能去緩和、化解?私仇,不就是雙向的嗎?對方能做到,而且確實從始至終都在做,對方陣營裡,真的是從上到下的都“因公廢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果然如此。赫品章含淚,當然記得那些一度被自己拋諸腦後的蘇氏老臣,當然也明白蘇慕梓確實不足以壓倒對麵天平上的一切包括赫品章自己的父親,其實孫寄嘯大多說辭都已經一針見血。可赫品章總覺得你們不能這樣強求、逼著我少數服從多數,現在你們誅殺派和收降派終於達成一致了,你們人人認為必須拿下我所以我就該跟著你們一起因公廢私加入你們?因為林阡不認輸就希望改變我讓我認輸。赫品章做不到!

然而,悖逆著天下而選擇因私廢公,這麼一對比起來,又是那樣的問心有愧……

當反對他的聲音小了下去,當歡迎他的氣氛開始堆積,他忽然不再像適才那樣桀驁不馴口不擇言了,人儘如此。逆境下能倔強麵對,順境下卻無所適從。就像適才辜聽弦說話他無法反駁可彆人罵他他卻能怒喝回去,而此刻赫品章嗅出這種前所未有的危險,不僅腿如灌鉛,心都好像灌鉛。

便在那時。有人走到他身後來給他鬆綁,他心念一動,不用轉頭,也知是誰,為何在這時為他鬆綁,他並沒有答應要歸屬於他啊!赫品章忽然發慌,差點沒站穩。

這個冥頑不靈、不識好歹的年輕人,和聽弦當年確實極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聽弦是個可以騙降的人,也就是可以一開始說你不必歸順慢慢通過成長來讓他自動歸順的人,這樣的騙降沒有傷害。因為聽弦隻是脾氣倔、嘴硬心軟而已,聽弦從一開始就是肯歸順的。赫品章不是,赫品章是個如果一開始打定主意不歸順、後麵你騙他慢慢歸順,他一旦發現他會立即選擇死的人,因為他嘴硬心也硬,不止是嘴上犟。他嘴裡說的一切都受控於心,哪怕無理無據說不過彆人他都會堅持到底。他心裡就是死守那份忠義,他骨子裡就不肯歸順。

因此林阡也懂,孫寄嘯的勸降非但不是揠苗助長反而根本沒有問題——必須很快就給赫品章闡明這一點,我讓你來,不是要你贖罪,而就是要你歸順。因此孫寄嘯必須擺出一切理據來敲打到他的骨子裡他的靈魂深處。憑著孫寄嘯的三寸不爛之舌,赫品章如今已被說動,但還未曾完全說服。

孫寄嘯給他提點了“因公廢私”他說他不想遵從,可是對立麵的“因私廢公”他真的能乾出來?他乾不出來。所以孫寄嘯勝券在握,林阡也一樣,赫品章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還是會選擇站到公義上來,那是對於一個正常的有良心的人來說,經過反複劇烈思想鬥爭之後唯一僅有的較好選擇。

他在上灘,隻差一槳。

林阡待眾怒平息、親自來給他鬆綁之時,隻低聲說了一句:“來吧。”隻此二字,無限威懾。

赫品章因這兩字振聾發聵,隻覺天劈來一道霹靂,瞬間淚水已濕了前襟:“我……我……”聲音嘶啞,隻能搖頭,恐懼地望著這個、逼迫他的所有人的總首領。

郭子建緊張地望著這一幕,生怕剛被壓下去的大眾又遭反彈,還好這赫品章搖頭的幅度還不算太大,而且很快他頭就被林阡固定按住了。

林阡與他如此近的距離,察覺到他不安,忽然意識到孫寄嘯棋差一招,孫寄嘯也並沒有完全一擊即中,原因就在,孫寄嘯考慮到了赫品章的良心,沒考慮到他的純真。

不是每個人的心都能一樣狠,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因為心中有大義,就理所當然地拋棄從前的一切。遵循公義化解私仇,可以說服他不死、從此有了繼續戰鬥的動力,但是卻會教他負了蘇慕梓,他不忍心背叛這個十惡不赦的對他卻寬厚溫厚的主公。

昨晚,郭子建在想通的時候仍可以為了一個念頭喝醉,“一想到原諒了他,又如何對得起耿直啊。”同樣地,赫品章的良心其實使之被孫寄嘯說服了也想通了,可是,“一想到歸順了林阡,又如何對得起蘇慕梓?”尤其蘇慕梓臨死前還那般決絕,看到的人再不認可也決計會被震撼……

林阡這時才看穿,赫品章不想因公廢私也不想因私廢公,而是想要兩者兼得!赫品章要蘇慕梓和天平對麵的一切兩者兼得!如此貪婪,有何不可?林阡自己,也是個情願雙肩挑擔的人,是以繼續拉了赫品章最後一把:“來吧,我會給你一個既對得起盟軍也不負蘇慕梓的出路。”

赫品章雙肩一抖似被說中心思。林阡一笑,與他相視,既威嚴也親切:“林阡說一不二。”

“好……我可以暫時歸順。但要與你約法三章……”赫品章的臉上沁出不少汗來,卻終於有力氣說話,“第一,我可歸降宋廷,但不歸降於你。也便是說,將功折罪之後,我可以不死、且會一直抗金。然而,我雖在你的陣營。卻不會稱呼你為主公。至於我的部下,我不乾涉他們的選擇。”

“好。”林阡點頭,“到底也是站到了抗金的陣營來了,我尊重你的選擇。”

“第二。我代表的是蘇氏官軍,希望一直保留蘇氏的旗號,以完成我主公未曾完成的那些。”

“蘇氏兵馬,本就還有旗號。”這一點也不難。

“第三,盟軍大多人物都能遵循公義、選擇化解私仇,我赫品章自也願意認罪。我曾犯下滔天大錯、對不起在場所有人,願意傾儘一生與眾位化解。”這樣的態度,不就是誠心來投了嗎,不就是可以原諒的?其實已經算挽回了啊。所以激進者們和大眾的仇恨也好不服也好頓時得到補償,郭子建等人鬆了口氣,然而這句話也才說了一半。另一半是——

“那麼同樣的,我主公與盟王的私仇,盟王也該認罪,才好還我主公一個公道,才好教赫品章公私都不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