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種旗鼓相當之上。薛煥的意境明顯還多了一點。既存“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之浩蕩,又有“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之飄逸,那是隴右之戰屬於他和洪瀚抒、林阡的負勢競上,邪後能遇強則強,卻難以習慣這豪放大氣刀法中暗藏的飄忽無跡,不免對薛煥刀譜暗自稱奇。
久而久之,林美材開始負隅,對於善打車輪戰持久戰的她來說,這際遇真是前所未有,因此卯了一股狠勁的同時心裡也滿足得很:“嗬。林阡和徐轅那兩個小子,都沒給過我這般驚訝。”
另一廂。洛輕衣與司馬隆的劍鬥也已然進入*。
碎步劍懾人之處從不在招式名,事實上也無人能分清其招式。林阡讚其之所以“孤劍壓全金”,靠的是“煞氣圈”“防守線”和“無防守區域”三層。
等閒之輩無法通過第一層煞氣圈的考量,一般高手則往往折戟於第二層防守線,絕頂高手要過此關卻也不難,如林阡靠飲恨刀的磅礴氣勢,楊宋賢靠潺絲劍的粘字訣,今次參戰,洛輕衣不遑多讓,靠的正是她岷山劍的超塵絕俗。
而第三層“無防守”,林阡慣有經驗是,若內力及不上司馬隆,便以“不求勝,隻求生”的空白心境持衡。戰前他料不到誰會對陣司馬隆,是以對所有人都講述過,“在碎步劍劍境中,越是攻擊性高的,越容易輸且越慘烈。”
天意,擁有至清至淨意境的岷山劍,顯然不是!
洛輕衣的劍法與她的容貌性格完美匹配,潔淨無染,上善若水——在境界空明的這一點,林阡和薛煥都屬於剛有參悟,最接近的人是程淩霄和洛輕衣。
因心態純粹,完全抵得住碎步劍三層劍境!
轉身淩厲,一劍鋒的雪沫,飛旋輕盈,一衣袖的煙嵐。這青衫古劍,無論戰鬥時還是尋常時,都是那般風華絕代。
如此,洛輕衣一直能在司馬隆的強勢攻擊下立於不敗之地,司馬隆一時半刻無法碾壓她,她則必須在這種淡渺心態下,思考如何反守為攻——突破他!
三層劍境隻是交代了如何能對司馬隆平局,突破他的方法,是將之分為斥力、引力兩種,“煞氣圈”“防守線”充盈斥力,斥毀等閒,“無防守區域”存在引力,吸滅高手。
“碎步劍的第三層劍境,斥力轉為吸力,隻要內力在他之下,一旦以求勝心境去打,必將被他吸撞到碎步劍下。然而世間內力在他之上的,屈指可數。”山東之戰林阡舍命得來的教訓,“內力在其之下,便隻能抓住司馬隆個人的‘遲鈍’,以外界的突發事件,乾擾他的心境,打斷他的劍境。那一瞬間的滯後,會儘可能地將司馬隆的‘斥引一線’後推,甚至使他引力吸人的那部分劍境徹底消失。”
然而隴右之戰,司馬隆自我修補了這一缺點,外界突發事件,除了田若凝用命硬抗之外,再無其它能乾擾這樣的“斥引一線”。
“唯一的方法,便隻剩下用自己的刀法或劍境,引導出司馬隆的滯後。”戰前林阡如是說,山東之戰他便以自創刀法“昆侖崩絕壁”打贏了司馬隆。
想起林阡述說經驗時的話語神態,洛輕衣雖外表漠然,內心卻起了微瀾,在與司馬隆製衡了六十餘劍之後,這手中的招法忽而注入了靈感和信心,此刻岷山劍破空而出,劍氣四散,雪光湛然,瞬即在身前形成一道水幕,遠遠望去,如一擊即碎的水鏡,全部散亂,難以捉摸。
司馬隆顯然未曾想到洛輕衣有膽來破斥引一線,在這意外散亂的攻勢前難免驚異,此戰中,洛輕衣有一個強力的勝過司馬隆的優點,那就是——善於總結經驗的司馬隆,他沒有打洛輕衣的經驗!他與洛輕衣是第一次正麵對決。
以這些輕巧姿態繞開斥引一線的萬滴雪水,在攻入司馬隆最後防線的同時,突然合擊,完全融彙,異常尖銳,一劍擊殺!正是岷山劍法中接近最高層次的“破鏡重圓”。
這一招,不僅能使司馬隆遲鈍滯後,甚至還能與齊良臣一較高下。要知道,林阡能侵入齊良臣和其真氣交流的“零拆為萬”,不過是比這“破鏡重圓”多了些心誌和內力而已。假以時日,以洛輕衣對空明境界的參悟,足以彌補心力的不足,未嘗不能跳過這豫王府第二去與第一爭鋒!
眼看著洛輕衣已然闖過斥引一線直取司馬隆要害,未想就在這一劍即將得手之際,司馬隆眼中的驚異散儘,換做一種凝練的毒辣。
“不好……”那時對解濤正處上風的穆子滕餘光掃及,清晰地意識到洛輕衣的長驅直入隻是司馬隆的請君入甕。
林阡那所謂的唯一的方法,也已經過時,現在要打司馬隆,徹底不能再憑借什麼遲鈍,什麼滯後了,甚而至於司馬隆會用這種遲鈍和滯後,將計就計、反將一軍!
司馬隆,他的經驗和薛煥的刀法一樣,一直以來都在舉一反三地滾雪,他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臨危受命的新晉將領,他甚至已經成為盟軍最可怕的敵人之一,中流砥柱。
霎時洛輕衣劍與衣上鮮血淋漓。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