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2)

十老頭和流星街議會是合作關係,而不是控製關係。他們實際上無法將觸角深入流星街。十老頭的“招新”,自然也不可能在全流星街進行層層篩選——就連中央議會招人也不會這麼招。

仁王先要想辦法去到前幾個街區,而這和他原本的計劃不謀而合。

在選拔期間,其他街區的“守門人”會稍微放開標準——隻是稍微。

他們在確認過路過街區的人並不會留在街區後,會適當放一些人。甚至一些街區的守門人還會特彆設定一些專門的“考核”。一些稀有人才,比如擁有一定醫療能力的醫生(是真的能治傷或者擁有醫療類念能力,而不是仁王所在的街區那種象征性的醫生),擁有一定手藝能夠製造武器,或者對電子設備有了解的人,會被他們留在街區。

真正有本事的人,會想儘辦法去往中心街區。但也有一部分特殊人才,本身的武力值並算高,那麼如果守門人願意代表街區提供不錯的生活條件,那麼他們也願意留下來。

每一個街區的守門人都有獨特的眼力,或許還有些特彆的能力。他們大多是念能力者,甚至很大一部分正是街區的最高戰力。

流星街中,街區繁多,但除去中心街區,和守護中心街區,也包圍住中心街區的東南西北四大街區外,外圍第三環中又有八個街區具有“特產”,比如電子垃圾特彆多因此整個街區具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和設備(雖然比起外部世界,這裡的科技至少落後了三十年),又比如有許多金屬垃圾因此能夠製造更多武器,這些街區便居住著實力更強的流星街人。

再外圍一圈的第四環,同樣也有幾個實力更強的街區,在外圍就是第五環,也是流星街最外圍的環,則大多是資源貧瘠,實力也更弱的區域。這其中有一部分區域算是“安全區”,許多小孩會被放在這些街區,也會提供很少部分的育兒用品。

中央議會這些年一直在儘力保障流星街的“人才儲備”,也會想辦法保障孩童的成長。

沒有足夠的秩序和規則,流星街想要立國是不可能的。但流星街的環境又很難容納秩序和規則。

和十老頭合作也好,和獵人協會合作也好,中央議會彙聚了一群對流星街愛得深沉的人。

他們不會完全顛覆流星街現在的一切。如果全部都推翻重建,那麼流星街也就不是流星街了。而將流星街當做垃圾場使用了數百上千年的外部世界,也不會允許流星街這樣做。

仁王沒有流星街的確切地圖。

他始終保持著警惕心,哪怕每天出門使用幻影,也會選擇性和流星街的人接觸。

就算混進幫派內部打探消息,他也沒有直接接觸幫派高層,而是通過最底層的新入幫人員,簡介打探消息。

並不是他的真麵目不能為人所知,實際上這個世界也沒有人會認識他。就算是第一天見過他的人將他認出來了,也隻是讓他“能力者”的身份為人所知。而他確實擁有特殊能力——呼吸法和幻影都很好用。

用這種方式打探出來的消息自然不夠準確,也存在許多盲區。

但最核心的消息是不會出錯的,比如中心街區的方向。

這個街區也有其他人打算去參加十老頭的選拔。仁王將感知能力放到最大,跟在一路走的幾個半大少年身後。

在這些天打探消息的過程中,他已經以假身份與這些少年相識了,大致摸清了這些少年的性格,也用幻影進行過基本的精神鏈接。為了防止被察覺,他沒有鏈接得太深入。但幻影這招就是不講道理。如果這些少年之一落單,他可以幻影成少年的“同伴”而不會被察覺。

堵上欺詐師的名號,仁王並不認為自己會被這些少年所“欺騙”,引導向目的地以外的地方。

唯一需要提防的,是這些少年自己走錯路。

好在流星街沒有蠢蛋,而有信心走出街區,去博一個未來的人也多少有點實力。仁王綴在不近不遠的位置,通過控製呼吸來掩蓋自己的行跡。

呼吸法進入常中狀態後,不僅僅能提高體力的恢複能力,加快傷口的恢複速度,提高速度加強招式威力,還能讓自己更貼近自然,就像是變色龍的保護色一樣。

並沒有成為念能力者的少年們互相護住對方的視覺死角,卻並沒有注意到更遠一些的地方,仁王正跟著他們身後。

第五環區通往第四環區的無人區並不難跨越。越過一段類似荒漠的,布滿黃沙和廢棄石塊的地區,再淌過並不算寬的黑水溪(它也就到成年人類膝蓋那麼深,實在不能被稱為河)後,就是第四環街區的地帶。

無人區和街區之間有一部分緩衝帶,在這個時期,不少街區的守門人便會派人在緩衝帶這邊觀望。

第四環區外的緩衝帶並沒有多少人。

這個環區的街區平均實力並不強,守門人中具有念能力的隻有一半。這一半街區的守門人,理論上其實是第三環區或者第二環區中某些街區的附庸。

越是靠近中心,街區擁有的資源越多,但相對應的,底盤和人口便越少。

名為“環區”,實際上的形狀卻並不是環形。這隻是流星街人約定俗成的叫法。形狀不定,大致的方向確實能分得出來的。仁王的來處便屬於極度貧瘠的區域,資源也很少,這一區位的緩衝帶自然人跡罕至。

這並不意味著就容易通過了。

相反,從這個區位去通過第四環區,難度反而更大。

沒有派人守著緩衝帶,隻代表著守門人並不在意這個方向的來人。可讓人輕易就過去,憑什麼呢?

幾個結伴的少年中,有叫傑克的,也有叫鐵錘的。流星街人的名字通常是自己取的。沒有見識過太多風采,隻有一小片天地的人,為自己取名,自然也是取認知範圍內的存在。對一些人來說,擁有一把鐵錘作為武器,便可以算是人生理想了,以此為名,還能豪情萬丈地認為是“以此明誌”。

他們小心翼翼地互相守住後背,防止可能存在的偷襲,逐漸往街區的居住區方向走去。

街區的垃圾堆被二次整理過,留出了彎曲的幾條人能夠輕鬆走過的通道。通道看上去像是能吃人一樣,讓這幾個初次走出街區的少年都有些忐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