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局製的比賽,第一局是仁王的發球局。
他找阿拉迪斯做自己的練習賽對手,便沒打算在開頭進行長久地試探。
實際上他和阿瑪迪斯也算是老對手了,正式比賽上遇到過兩三次,私底下也約過練習賽。
上一次他和阿瑪迪斯的比賽還是半年前的青年賽,他在決賽打贏了阿瑪迪斯,拿到了青年賽的冠軍。也就是那次之後他的“不敗”之名越傳越廣,也算是踩著阿瑪迪斯的名聲立威的。
仁王將繁雜的思緒都丟到一邊。
他扔起網球,將一次性擊打數個網球的發球技巧,和溟之呼吸的第一式中的快與綿密的意象結合起來。
這一球,球拍擊打網球的聲音虛虛實實,一連串的擊打聲讓人很難分清發球具體時間節點,也掩蓋了一部分網球剛開始飛行時的空氣爆音。
阿瑪迪斯臉色嚴肅,精神力集中。
他心底在驚歎仁王又有了新的招數,麵上卻不顯訝意,反而沉著地用精神力而不是用眼睛去捕捉網球的軌跡,讓精神力與身體肌肉反應相連,以做到及時尋找到散花一樣飛過來的網球疊影中真正的那個網球。
阿瑪迪斯也是以球技多變反應能力出色聞名,人種優勢又讓他有著極快的速度,不錯的體能和力量,堪稱是全能型選手。
仁王也沒有期待還未開發完全的招數能直接建功。他同樣集中精神力,與阿瑪迪斯見招拆招的同時,根據阿瑪迪斯的反應來修整自己招數的偏重點。
招數的細微調整,漸漸讓阿瑪迪斯感到了壓力。
他不擅長應對在球場上能夠迅速進步的對手。他擁有許多技巧,也有許多招數,在比賽時會做相應的預設,一旦超出他的預設,他便會逐漸出現破綻。當年在世界賽上,他就是這麼輸給萊因哈特的。
萊因哈特也是會迅速將自己的弱點彌補,在比賽中迅速進步的類型。
但感到壓力後,阿瑪迪斯的瞳孔裡反而燃起了火焰。
正因為他知道仁王能做到在比賽中不斷變化,不斷進步,他才會同意仁王的練習賽邀請。
他需要直麵這樣的壓力,去幫助他更進一步。
溟之呼吸的第一式,浪潮滔滔,不隻是能用在發球中,也能用在其餘技巧中。這一招整個可以化作一整個攻擊體係,包括抽擊和截擊,以高速攻擊為主,在前場封網時能夠強化攻擊能力和防禦能力。
仁王在中途嘗試了前場封網。
阿瑪迪斯試圖吊高球,讓比賽節奏壓下去,並將仁王調動去後場,讓仁王的封網徒勞無功的同時還讓節拍落下半拍。不過仁王的速度比他想得要更快一些,並且封網時攻擊頻率十分巧妙。
阿瑪迪斯的吊高球中途被仁王截住。
仁王跳得很高,卻沒有讓自己長時間滯空,而是控製著腹部肌肉,在跳高以後調整平衡點,迅速落地的同時,腳步交叉見又出現在網前的另一個方位,截住了阿瑪迪斯的短截擊。
吊高無效,節奏變換無效,幾球下來攻防節奏直接被拉快,阿瑪迪斯被迫也上了前網。
當然,網前的截擊戰並不屬於阿瑪迪斯的弱點,反而這也屬於他的強項。
他的跟腱很長,爆發力非常驚人,側位移速度也很快。
實際上,仁王的身體素質展現出來的表現才是驚人,業內人士都認為他突破了人種的限製,屬於老天給的天賦。
這個說法也沒錯。是老天給的天賦——係統的存在讓仁王身體肌肉的強韌性和彈性都大大增加,並且哪怕肌肉拉傷受損都會被修複,時間長以後肌肉的可容納性也增強了。
但這隻是一部分原因。
另一部分原因,屬於呼吸法。
呼吸法是人人都可以嘗試去學的技巧,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學會。
要本身身體素質足夠強勁,要有足夠的悟性,又足夠的決心和毅力。這一部分便會歸功於仁王本身的努力和心性。
天賦不能概括一切,總有最關鍵的部分是天賦起不了作用的。
況且,職業的世界,本就是一群足夠有天賦的“天才”,在爭奪最高處的王座。
網前的截擊戰持續了兩個小局。
網前的高速移動要比後場移動更耗費體力。理論上位移距離是一樣的,但網球在空中運行的時間更短,位移同樣距離的時間就縮短了。不斷高爆發力位移帶來的疲憊是很難短期消除的。
於是兩小局過後,仁王拉球的同時,阿瑪迪斯默契地開始往後場移動。
他們是在打練習賽,不是為了分生死和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