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十(2 / 2)

打贏他。

仁王是他最想打敗的對手。

因為在幾年前,他還能輕易打敗仁王。

像仁王這樣的對手,最能給人帶來心理壓力了。真田從最開始能夠輕鬆打敗仁王,到被仁王超過,那轉折性的比賽結束後有一段時間真田整個人像是強行自我控製的炸藥包。幸村作為部長,對真田的一切情緒,和仁王的網球實力進步曲線一清二楚。他當年還調侃過自家幼馴染心態不穩,也數次勸說讓真田更冷靜些。

可實際上,這種事是無法完全冷靜相待的,幸村自己非常明白。

他被仁王反超時,內心的不甘滿溢出來,是差一點讓他失控的程度。

那種感覺,大概是他和真田最能感同身受的部分。

這反而讓幸村愈發鬥誌昂揚。

他喜歡網球,渴求勝利,擁有最堅定的目標。一個強大的,無法預測的對手,對他這種人來說,是“必需品”。

幸村的感受,仁王同樣能感同身受。

畢竟當初幼稚地死盯著真田的人,正是他自己。

這麼看的話,運動員的心路曆程總會有達成共鳴的部分。每個人總會有他定義裡的“宿敵”,那是促使他不斷進步,不斷向上的動力和壓力。

幸村和手塚對上的那張比賽,仁王去看了。

那個時間段他沒有比賽,一些采訪也讓經紀人推掉了。他看著站在球場兩端的熟悉的臉,仿佛時光倒錯。

當年的幸村和手塚也是比過賽的,在U17青年世界賽上。

那場比賽裡,贏的是幸村。

而再那之前,在比賽之外,同為關東名校的“一年生部長”,在網球周刊的觀點中,幸村的實力也是強過手塚的。青學的成績沒辦法用好來形容,而同一時間的立海大則是在幾乎更換了整個正選名單,由一年生組成了一整個網球部決策小組的情況下,拿到了全國冠軍。

對於一個網球手來說,除了比賽,其他都是細枝末節。但對於同為網球部部長的幸村和手塚來說,帶隊時的團體戰成績,毋庸置疑也是個人能力評價的一部分。

現在的幸村和手塚,已經沒有“網球部部長”這個身份了。

他們的隊員們對他們的認可,和類似“永遠是部長”這樣的言語,隻是代表著他們對他們曾經部長的尊重,實際上他們並不會真的將部長工作丟給已經不是部長的朋友身上。

而評價他們的,也不再是國內的網球周刊這樣的雜誌。

而是國外的各式各樣的媒體。

作為亞裔的他們在職業賽場上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漠視與刁難。隻是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世界是最複雜又最簡單的。沒有什麼比實力和大賽成績更重要。

而在第一次參加法網這樣等級的比賽,就打到了十六強爭奪賽。

贏的人會是十六強,對上同樣也是亞裔的仁王。

歐洲的媒體,美洲的媒體都不會對他們“手下留情”。實際上在比賽名單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雜誌注意到了這樣的“可能性結果”。但那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輕視了幸村和手塚的實力。

現在,真的要連續兩場亞裔內鬥的現在,這些絕不會手軟的媒體們已經提前擬好了各式各樣的戲劇化報道標題與開頭的初稿。

對此心知肚明的幸村和手塚站在球場兩端。

他們不會在意媒體的看法,隻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比賽和爭奪勝利上。

而賽前,仁王來看比賽時,也有一部分膽子大或者不太禮貌的記者上來,問仁王如何預測這場比賽的勝利。

……這種問題,就算不添油加醋,隻是簡簡單單的回答,都會引起媒體的另一輪“狂歡”。

多少有些習慣的仁王卻並不在意這個。

他隻是看著球場上的幸村和手塚,看場麵一觸即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