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靠天時的變局(1 / 2)

米國的宣戰,引得諸多國家不在觀望,陸續與徳意誌帝國斷絕。

聯盟軍更是士氣大振,繼續追擊徳軍,目標除了奪取陣地,還有繼續消耗徳軍力量。

前者不太容易,後者很容易。

4月16日,在琺國北方的尼維爾一帶,聯盟軍揮軍85萬攻擊,防守的徳軍有48萬人。

5月9日,聯盟在尼維爾地區的攻勢暫停了。

徳軍48萬人,死傷16萬,聯軍85萬人,死傷35萬,其中琺軍18.7萬,瑛軍16萬,沙俄5000人。

徳軍由於精疲力竭,並沒有發現聯軍停止進攻是因為琺軍崩潰了。

琺軍前線部隊,在巨大的死傷下,開始不服從命令。

他們認為不公平,憑什麼他們要在前麵作戰,而波及的軍隊數量,超過了全軍半數。

……

琺軍失去戰力,瑛軍卻並沒有停止,繼續去執行戰略,但調整部隊需要不少時間。

為了響應盟友,40萬意達利軍隊於5月12日,在伊鬆佐一帶,對20萬奧匈帝**隊發起了第10次強攻。

6月8日,死傷15萬的意軍撤退了,但又在戰線上開辟了新戰場。

6月10日,30萬意軍強攻奧提加拉山,但由於地形不利,在6月25日放棄了。

……

另一邊,西線。

6月7日,瑛軍個12師試著攻打梅西內斯嶺。

6月14日,意料外成功趕走了徳軍5個師,占領山脊高地,拉開了聯軍再次奪取比俐時西佛蘭德斯省的序幕。

……

東線,由於沙俄內部問題,徳軍為免刺激到他,一直采取防守策略。

7月1日,高層重新整編的沙俄軍聯合羅馬伲亞對東線南部,發動了試探攻擊,並很快轉變成了常規攻擊。

沙俄第7軍團,第8軍團,第11軍團,羅馬伲亞第1軍,對陣徳軍南軍團,奧匈帝國第7軍團,第3軍團。

7月16日,沙俄的攻勢失敗了。

原因除了徳軍的堅守,最根本的問題是沙俄軍隊士氣低落,新成立的士兵委員會在討論是不是要執行戰鬥命令,延緩了戰鬥命令的執行。

7月19日,徳軍與奧匈帝**開始反擊,一舉擊破沙俄的防線。

至7月23日,沙俄整條防線東撤了240公裡。

徳軍前進的唯一限製是,缺乏占領更多領土的後勤手段。

7月24日,400人的波嵐戰士團,在沒有炮火的支援下,利用河流成功阻擋了徳軍一個步兵師2000人。

阻擋了5個小時,還全身而退,成就了一段傳奇,也為沙俄軍挽回了點顏麵。

……

另一邊,羅馬伲亞東部。

為了支援沙俄軍隊,也是抽冷子偷襲,羅馬伲亞軍於7月22日發動了反擊。

羅馬伲亞第2軍團,56個步兵營,14個騎兵中隊。

格洛克軍團,28個步兵營,36個騎兵中隊。

由於徳奧聯軍後備力量不足,人數上不到一半。

加上羅馬伲亞軍接受了聯盟的支援,裝備和戰術都有了極大提升。

9天內,至8月1日,羅馬伲亞軍成功擴地500平方公裡。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徳國兵力不足即將失敗的傳言滿天飛,比比皆是。

……

徳軍集軍力反擊,同時攻打兩處。

8月6日,第9軍團攻打羅馬伲亞第1軍團與沙俄第4軍團。

8月8日至8月22日,徳奧聯軍5個師意圖從後方穿越,但被6個師擋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