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賜死的廢太子(完結)(1 / 2)

封遠被捉拿下後,忠親王、方閣老、禮部尚書等幾位朝中重臣方才在皇宮裡露麵。

這時候已經過了三更,封易按了按眉心,感覺有些疲倦。

忠親王幾人被侍衛引著過來見封易,封易很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接下來的事就勞煩方大人了。明天早朝,我要看到太上皇的退位詔書。”

“殿下放心。”方閣老恭敬行禮,目送封易離開。

“對了。”封易轉身,“還有,讓太上皇下個罪己詔吧。”

方閣老微微一怔,“殿下是說……”

“慘死的十多萬冤魂,該給他們一個交代。”

忠親王聽到這話,險些一個心律不齊閉過氣去。

他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封易麵前,抓著封易的手,“殿下,若是讓百姓知道當年太上皇勾結遼人,這有損皇家顏麵啊,這也會讓百姓將對太上皇的怨恨轉移到殿下身上,不利於殿下初掌朝政啊。”

封易扭頭,目光冷淡,“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是嗎,那些人血灑疆場與親人訣彆,永無歸期。而本殿下隻是想讓太上皇下個罪己詔就不可以了?”

“況且,那些百姓為何怨恨本殿下,是本殿下還了他們真相!世人皆知本殿下與太上皇不合,如果他們真要怨恨,那也罷了,無知之輩,何須計較。”

說到這,封易笑起來,“忠親王是擔憂皇室顏麵受損?那這樣,本殿下給忠親王出個主意,你與禮親王商議商議,將太上皇逐出族譜吧。

如此,他所做的事情就牽連不到皇室的名聲了,而世間也會傳唱皇室的美名。”

忠親王:“……殿下,這不合規矩吧。”

“規矩不是由人製定的嗎,忠親王想要什麼規矩,你說,本殿下現在就給你定出來。”說得隨性又散漫,完全不把那所謂的規矩放在眼裡。

方閣老:好手段!

輕描淡寫就想要將太上皇逐出族譜。逐出了族譜的太上皇,還能有一位太上皇該有的地位和尊嚴嗎?

空留其名。

封易走到寢宮外麵,坐在宮人搬來的椅子上,翹著腿,兩隻手枕在腦後看著那漫天繁星。

在現代,這樣明亮的夜景越來越難看到了,趁著現在還有機會,他要多看看。

“我要母妃,我要母妃……哇,你們都是壞人……”

哭鬨聲聽不大真切,但還是隱約有聲音飄進封易的耳朵裡。

身邊守著的內侍很機靈,一看封易表情有變,連忙湊過去道:“殿下,那應是十二皇子。”

所謂清君側,指的是清除君主身邊的奸人。而柔妃身為妖妃,惑亂封遠,剛剛已被拖下去白綾賜死。十二皇子尋不到母妃,又遭逢今日大變,承受不住便哭鬨出來。

封易知道,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人看他得了勢,覺得柔妃曾那樣針對他,對失勢的十二皇子就輕慢了,照顧不周,才會讓他一直在那裡哭鬨。

他雖賜死柔妃,卻不屑牽連一個未滿三歲的孩子,更不擔憂這孩子日後有能力報複他。

封易吩咐下去,“把伺候十二皇子慣了的宮人都尋過來照顧他,這麼哭鬨下去,嗓子不用要了。”

內侍有些詫異,但突然想起自己就在太子身邊,連忙把詫異的表情收好,行了一禮退下。

沒過一會兒,哭鬨聲停了下來,封易也起身,回東宮小憩了一會兒,直到時間差不多,宮人才將他喚醒梳洗。

封易梳洗出來,一夜未睡的方閣老和忠親王已經在外麵等著他。

“殿下,這裡有兩道聖旨,是陛下退位和傳位給您的旨意以及他所下的罪己詔。”

封易接過,確認上麵的內容沒有問題後,他將聖旨遞回給方閣老,“朝會上,這兩道旨意就勞煩方大人宣讀了。”

朝會上。

封易在龍椅旁邊設了個位置,坐在上麵冷眼看著下方的一張張臉。

朝會難得如此安靜,在場這些人都已經知道昨晚宮中的嘩變,也知道封易打著清君側的名頭逼宮,陛下被囚禁,柔妃被賜死的消息。

他們還在觀望局勢,所以暫且沒有人動。但不動,不意味著平靜。

是方閣老宣讀的聖旨打破了這樣的安靜。

與遼勾結奪得儲君之位,將情報出賣給遼導致邊境十幾萬將士慘死,每年給遼送去巨額物資……

其中任何一項罪名,都足以讓人遺臭萬年,更何況,做出這樣事情的人是雍朝的皇帝。

簡直……像是一場笑話。

但它又確確實實是真的。

不然忠親王不會臉色如此難看,明知這樣的聖旨會為皇室抹黑,卻沒有辦法站出來阻止。

金鑾殿上竊竊私語聲不斷,及至方閣老宣讀封遠退位為太上皇,自行逐出皇室族譜,並讓太子即刻登基的聖旨後,完全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表示異議。

他們都還處於震驚和恍惚之中。

“吾皇萬歲。”方閣老先行跪倒。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金鑾殿內,已無站立之人。

*

聖旨的內容傳出去後,舉世嘩然。

當年十幾萬將士慘死,牽連到的家庭足有幾十萬戶,朝堂這些年國庫豐盈,彌補工作在努力推進。

內務府的人小心過來詢問封易太上皇該住在哪裡時,封易後知後覺意識到這件事。

“那就去白馬寺陪伴青燈古佛懺悔吧。”

“雖然佛祖一定不樂意渡他。”封易嗤笑道。

至於十二皇子封祁,封易對他的待遇與十一皇子差不多。並未虧待,也不針對。

登基後忙活了足足有半年多,封易才算徹底鞏固了自己手裡的權力。

這半年來,遼和夏一直想趁著雍朝權力更替占些便宜,卻沒想到雍朝皇室爆發出這些醜聞後,軍隊的戰鬥力比以前還要高上許多,將士們悍不畏死。

最後一場試探戰役打下來,邊境的騷亂就不了了之了。

手中權力已經鞏固,封易便開始了自己的改革求變之路。

他結合自己所知道的種種改革求變,從中總結出一條最適合當下雍朝走的路,然後花了五年的時間,一點點為雍朝打下改革基礎,並且留下了未來的方針政策。

這五年來,為了鋪平改革之路,封易的手段是懷柔與鐵血並重,他更是大舉任用人才,還極力宣傳女子有才乃家門之大幸事,編了不少宣傳的故事,告訴世人女子也能學習知識,女子也能站起來,也能與男人走一樣的路。

儒生一直在罵這種思想,無奈沒法直達天聽。至於翰林院掌院他們的念叨,封易避不開也無所謂,他不聽那些人還想耐他如何。

鋪墊了足足一年有餘,封易丟出一個消息——女子也有家中繼承權。

麵對半朝的反對,舉世大半儒生的聲討,封易更狠,他直接下旨,在天下範圍內選拔有才德的女子擔任女官。

雍朝曆史上第一個女官,便是當今皇後娘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