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燈塔堡(1 / 2)

,最快更新漫漫仙路奇葩多最新章節!

燈塔堡這個名字聽上去像是一個城堡,這種說法不能完全算錯,但並非常規意義上的那種城堡,因為它並沒有建立在陸地上的戰略要地,而是建在了海上商路的當中。

由於利莫裡亞這個位麵的土地過於破碎,不僅島嶼麵積不同,之間相隔的距離也沒個準兒,有時候你航行大半年都不會碰到任何可以停靠的陸地。

受限於條件,這裡的人隻要出行就是遠洋航行,而遠洋航行的風險,不僅僅在於看不見摸不著的風暴和疾病乃至迷航,更有能被確切計算的部分。

比如補給。

沒有食物和淡水,一艘船是開不起來的,經常在海上一飄就是幾個月的海船所需的補給不是個小數字,隻有真正的大型船才有本事長時間的航行。

即便如此,也需要塞滿了補給品才能保證長時間的航行不出岔子,可問題在於船艙裡全塞進去食物和淡水,那這艘商船還遠洋個什麼勁兒啊,就是去旅遊嗎?

於是當地人開始想辦法解決補給問題,在一個個島礁或小型島嶼上建立補給點,這樣一來海船能航行更遠,同時不需要攜帶特彆多的食物和淡水,能把船艙騰出來裝上更多的的商品。

米蘭達原本規劃好的航線中就有燈塔堡這一站,不管是否和瓦列莉亞結盟一起走,類似的地方終歸是要去的。

林天賜也開始對燈塔堡有幾分期待,主要是船上的夥食實在是太操蛋了,多虧修士辟穀可以不用吃飯,實在饞了,林天賜就偷偷下去捉個魚拎幾隻螃蟹什麼的上來,用火靈咒湊合烤熟。

這一期待,就又整整期待的三天。

因為有瓦列莉亞率領的二十多艘船加入,水手們的表情好了很多,畢竟之前就三艘船的情況下如果被海盜殺個回馬槍還是乾脆跳海喂鯊魚比較好,這樣大家都比較省事。

不過安全感有了,航速這事兒主要還是看賊老天給不給麵子,所以在三天後才遠遠的看到海平麵的另一端出現了個黑點。

隨著距離的拉近,這個黑點逐漸變成了一個漂浮在水麵上的龐大建築物群,亦或是說在海麵上漂浮的要塞。

從本質上來說,這個看起來跟小鎮一樣大的建築群其實也是船,它們的主體基本都漂在水麵上,隻不過跟島礁之類的東西固定在了一起,讓這些‘船’不會漂得更遠。

燈塔堡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擁有海上補給點中極為少見的磚石結構燈塔。

因為在海麵上漂浮,你造一個特彆沉特彆大的燈塔肯定會沉下去,而燈塔堡的燈塔50米以上,儘管就燈塔本身的高度不能算空前絕後,但這玩意兒建立在海麵上確實已經是個奇跡了。

現在這個年代的燈塔肯定不是電力驅動,當地的魔法技術也沒有發展到或者說奢侈到用魔法去驅動燈塔,所以燈塔白天燃起濃煙,晚上則是明火,也就導致離著老遠就能看到一束黑灰色的煙柱戳在視野當中。

類似於燈塔堡的海上補給點都是獨立在各國之外的,他們自成一係保持著相對的獨立。

但也正因如此,來這裡補給的船……

總之彆問來曆。

因為靠近了燈塔堡,米蘭達下令讓水手降下桅杆上掛著的旗幟,這算是海上補給點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補給點說到底是做生意的,來者不拒。

你是乾正經買賣的商船也好,還是乾無本買賣的海盜也罷,進了燈塔堡的範圍,就要守這裡的規矩。

其實規矩也很簡單,不外乎好好給錢不惹事。

先不說海盜跟商人在一起補給會不會出亂子,國家與國家之間也不是那麼和諧,總會出現又仇怨乃至敵對的那種,為了避免在燈塔堡惹事,所有進入這裡的船都會降下旗幟,意味著以‘無身份’進港。

不過瓦列莉亞並沒有降下旗幟,而且在靠近燈塔堡後他們就乾脆停船,等米蘭達的三艘船補給完出來再說。

一來是因為瓦列莉亞的船隊暫時不需要補給,二來是因為他們所屬的亞爾賽德跟燈塔堡關係不咋樣。

聽說是因為亞爾賽德共和國在做買賣的時候狠狠的賺了燈塔堡一筆,讓他們肉疼不已,從那以後燈塔堡就不歡迎亞爾賽德的船隻。

反正也沒什麼必要,這裡距離亞爾賽德的港口也不算遠,要不是追海盜不順路,去亞爾賽德補給顯然比來這種地方更穩妥一些。

三艘船將瓦列莉亞的船隊拋在身後,在進入燈塔堡附近的領海時立刻就有小型的帆船過來詢問情況,並安排在哪個地方進港。

由於燈塔堡直接就是建立在海麵上的,他的四麵全都是可以停靠的碼頭,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條。

船隊在向導的幫助下來到了專門補給食水的碼頭下錨,由於在這種屬於‘三不管’的地帶,米蘭達為了掩人耳目也披著一件厚重的長袍,看著都嫌熱。

等船隻靠岸,馬上就能看到擺在碼頭附近的告示牌。

那上麵貼滿了食物和淡水的價格,它們來自不同的供貨商,價格和品質當然也有所不同,而且燈塔堡講究貨物離手錢貨兩清,也不存在售後,所以買東西的時候還需要多長個心眼兒。

米蘭達對此還算熟悉,她在在告示牌那邊一站,無視了一大幫湊過來推銷的商人,領著水手就找到靠近碼頭的一個商行下單。

林天賜當然也在隨行人員之中,怎麼說明麵上講他相當於是米蘭達花錢雇來的保鏢,肯定不能把雇主隨便甩一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