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線處理的勉強合格,但是愛情線就徹底崩了,這本應該成為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在線索上,寧皓做的也的確不錯,通過一個簡單的道具一一一把叉子折成的玫瑰花,作為兩人之間的感情紐帶,當影片最後茜茜中槍倒下,手裡還拿著那隻帶血的玫瑰花的時候,觀眾不禁為影片中的愛情惋惜。
但問題是,太單薄了,大概是因為社會上流行吊絲逆襲,《黃金大劫案》順應潮流本無可指摘,但吊絲翻身也需合理鋪墊。
而《黃金大劫案》在這方麵顯得誠意缺缺,隻是因陋就簡的複製《泰坦尼克號》的模式,不懂愛為何物的高帥富不得青睞,有情調的小吊絲以玫瑰攻勢化解女神心防。
你有世紀船難,我就有空軍來襲,患難中凸顯愛情,再加上同樣刻骨銘心的生離死彆,誓要擠爆觀眾的淚囊。
但受過《泰坦尼克號》熏陶的觀眾,有幾位能被這個複刻版感動呢?
至少宋錚認為這段愛情遠,不如那義和團老團員的犧牲來的催淚。
以至於很多人看完《黃金大劫案》後,覺得寧皓退步了,也認為影片遠遠低於他們的期待。
其實這隻是表麵的現象,《黃金大劫案》之所以“退步”,是因為影片從“瘋狂”的係列中轉型了,並沒有完全延續寧皓以往的風格,套用郭班主的一句話,寧皓此前兩部影片中的角色基本都是“雞賊王中王”,而在《黃金大劫案》中,隻有小東北依和鳥山幸之助依然部分的延續了這個特點,同時影片格調也在此前一搞到底的基調上,玩起了感情戲。
因此觀眾再也看不到固有的瘋狂,但總的來講,《黃金大劫案》還是一部比較成功的片子,相比於其他大多數國產電影,已經是很講究了。
首先從劇情上,《黃金大劫案》雖然沒有石頭和賽車一般有著豐富的多線敘事,但從頭到尾,劇情發展還算順暢,也很清晰,不像某些影片劇情存在較多問題,或者完全沒有劇情。
而且整個劇情的起承轉合做到還是比較到位,隻不過反轉性上,比起前兩部瘋狂有著較大的差彆,因此會有觀眾覺得相對平淡。
同時,在笑料上,因為影片更多的設置了一些情感因素在裡麵,所以沒有那麼足,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影片開始的時候,小東北扮演耶穌的橋段,讓人依稀看到了以往寧皓影片的影子,這也是導致大家普遍認為寧皓退步的原因之一。
宋錚也覺得,如果沒有前兩部的比對,也許觀眾對這個片子的評價會更高一些,當然,也得承認,影片在搞笑到煽情之間的承接還不夠好,有點生硬。
再從演員選擇和角色設定上來看,《黃金大劫案》依然啟用了較多不知名的演員,雖然很多人衝著黃博去看的,但黃博著實是一個大龍套。
角色上,同前兩部一樣,人物較多,但隻有小東北最突出,有點獨角戲的感覺,當然,他演的也確實挺好。
其他角色沒有石頭和賽車的配角那樣出彩,這也是影片風格轉變所決定的,不過,即便如此,每個角色還都有自己的角色特征,還算是比較鮮明,並不是很空虛的人物,可以看得出,寧浩在這些方麵還是很用心的,並沒有隨便糊弄觀眾。
儘管有人不買賬,但單從票房來看,也能看出電影的娛樂性還是挺不錯的,宋錚覺得如果不考慮那些漏洞的話,單純的以一部商業電影來看,《黃金大劫案》還算是一部比較妥帖的電影。
首先,寧皓通過電影表達了自己認知,這是一種與觀眾坦誠的創作態度,在當時作為工業的電影行業並不多見。
其次,相對於並不算大的投資來說,票房已是大勝,雖爭不過好萊塢的大片,但在市場競爭中起到了正常阻擊作用。
最後,觀眾可根據需求各取所需,所以也彆老想著要一直笑到散場,電影還有彆的話要說。
但是,很顯然寧皓拍《黃金大劫案》並不至少想要單純的做一部鬨哄哄的商業片,從宋錚看過的劇本裡,他能感覺到,寧皓明明有很多想法想要通過這部電影表達出來。
但是很明顯,寧皓高估了觀眾的欣賞能力,自顧自的邁著步子超前走,不用力粉飾,不加強裝修,導致觀眾跟不上節奏,忘記了他們需要的是表麵化的東西。
當年,寧皓用《瘋狂的石頭》驚豔中國影壇時,很多觀影人都被多線敘事唬的一愣一愣的,以至於很多人後來看了因此扯出來的《兩杆大煙槍》等片,都說外國導演終於也抄襲咱們的,傻逼似的搖旗呐喊膜拜鼓吹。
石頭雖然是他山之石,不過放在混沌不堪的中國市場,寧皓的創作能力還是很超常的,步伐邁的也很大。
他是那種少數的尊重觀眾智商還不被觀眾罵的的導演,要聰明的伺候這麼一群觀眾,難度奇大。
之後的《瘋狂的賽車》基本是石頭的加強版,更複雜的故事,更多樣的人物,兩倍於石頭的路線居然被導演圓滿的講了下來。
當時甚至有人說:“應該讓寧皓來教中國的編劇如何講故事。”
這算是是對寧皓最準確的讚美。
可是到了《黃金大劫案》,少了之前狂轟亂炸似地劇情衝擊,讓觀眾有了思考和喘息的機會,各種短板就顯露了出來,尤其是劇情,進入高.潮後便完全失去了理智和邏輯,自己怎麼high怎麼來,處處是不可思議,處處都是硬傷。
開篇極儘癲狂惡搞之能事,影院中笑聲此起彼伏,但隨著情節步入正軌就漸漸走向正劇,越接近片尾越是壓抑悲涼,散場離席的觀眾大多默默,全然不像剛看完一部“喜劇片”。
這就是《黃金大劫案》最失敗的地方,巔峰時期的港片,無論任何題材和類型,隻要情節不是太黑暗嚴肅,大多有一定比例的搞笑橋段,有編劇專門負責添加笑料支撐片長,其娛樂效果往往是正麵的。
這證明喜劇可以無往不利,“由悲入喜”很容易,但正劇和悲劇卻需要觀眾做心理準備,當滿懷對喜劇期待的觀眾遭遇突如其來的悲劇氛圍,難免會無所適從。
更何況,前半段建立起來的所有情節預設,在後半段的寫實基調中徹底崩塌,成為經不起推敲的荒誕邏輯,為了自圓其說,才被迫用大剿殺來終結一切。
同時,最擅長的剪輯也沒發揮出來,環繞長鏡頭和快速剪切結合的亂七八糟,最後的死亡盛宴太刻意了,該死的死,不該死的也死,隻為了烘托小人物的成長,突出悲劇結尾,這樣觀眾很難有代入感。
如果真要說挑不出刺的地方,那當屬音樂了,各種經典借用、黃金小調,從開頭到最後的《迷失的季節》,音樂始終很夠勁,而且和劇情結合的很到位。
再有值得鼓勵的,就是寧皓的幽默還在,貫穿始終的東北方言居功至偉,中間的三分之一是本片最值得看的部分,密集的包袱、偶爾閃現的黑色幽默,會讓觀眾對接下來的影片充滿幻想,結果當然很清楚,被一盆自以為是的冷水澆醒了。
誇張的肢體語言、人物對話和表演方式,讓這部電影像極了八十年代的港片,頗有種“儘皆瘋癲,儘皆過火”的意思。
宋錚實在是想不出來這是寧皓刻意為之的神來之筆,還是敗筆之作,影片很多大場麵被處理的像舞台劇,假模假樣的。
難不成這是一種比較高端的表現手法?
如果真是這樣,宋錚隻能說,寧皓這次步子太大,用力太猛,扯著蛋了。
《黃金大劫案》中有句台詞讓觀眾笑了半天一一如果沒有蛋扯著,你還不飛上天去?
說的也是這意思。
如“石頭”般的瘋狂很難再續,但是憑借著寧皓多年來對於電影敘事和喜劇效果的出色掌握,《黃金大劫案》仍表現出了極強的喜劇效果,不管是對於當今流行時尚詞語的結構,還是情節設置上的巧妙編織,都儘顯幽默本色。
當然,每一位導演的作品都不可能千篇一律,風格上的一點轉變也是情理之中的,就如曆經了“瘋狂”之後,都需要靜下心來平靜一下一樣,或許,現在正是寧皓需要平靜下來的時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