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趙微好像越是出名,演戲就越不過腦子了,本來鏡頭就不算太多,好不容易熬到結尾,她趴在大玻璃上徹徹底底給觀眾演了一出小燕子,完全沒有了小燕子的活潑和機靈勁兒,這種違和帶來的直觀就是荒謬,而且這種“荒謬”在這部電影出現的十分頻繁。
說到荒謬,荒謬主要來源於違和,通過電影的配樂以及那些頻頻出現的熟悉的陌生人,可以看得出來,徐爭這部電影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致敬,致敬是很常見的,但凡導演,都有屬於自己的情懷,誰沒有過自己的電影年代。
所以當“囧”係列終於出現“致敬”,這並不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事,令人驚訝的是,它出現的也太頻繁了。
最不應該的是,徐爭將《一生所愛》穿插在了與小三兒相逢的橋段裡,將《上海灘》放在了電梯爆破的橋段,這就不像是致敬,反而是惡搞。
一個有情懷的導演,卻連致敬和惡搞的分寸都掌握不住的話,還怎麼能夠架構住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喜劇呢。
徐爭和趙微墜樓的時候,再次放起了《一生所愛》,趙微的鏡頭與《大話西遊》裡紫霞鬆開了至尊寶的手那段有些相似。
宋錚不知道徐爭具體對於經典歌曲與橋段結合是怎麼樣的想法,他隻能看出絕對沒有經過完善的推敲,如果徐爭能夠再認真一點,就會發現,這首歌用在了一個男人和兩個不同的女人身上兩次,而《一生所愛》在《大話西遊》裡絕對不是這樣的意思。
拿著《新不了情》、《甜蜜蜜》、《玻璃之城》之類的手繪海報出來,《上海灘》、《倩女幽魂》、《一生所愛》等金曲輪播,一二十首根本不帶停,就叫對香江電影黃金時代的懷舊?
那不過是“戲不夠歌來湊”的膩味性災難性的串燒。
當然,最嚴重的其實還是笑點的問題,笑點減弱,也就使得本來就沒什麼內涵的電影更加沒內涵,整部戲給人最強烈的感覺就是似乎隨時都會崩掉。
如果說《人在囧途》是在寫實”社會“,那《泰囧》就是在瘋狂暴走,《港囧》是什麼呢?
《港囧》是在掛羊頭賣狗肉。
必須承認,徐爭很聰明,這是本來應該是值得誇獎,可問題在於小聰明太多,反過來就有些拎不清了。
其實,有些人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看出來了,這不會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港囧》也不再“囧”了。
宋錚在電影上映之前是非常期待的,但是看了十分鐘,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和那少部分站在同一立場上,這真的不是一部好電影,至少和之前的《人在囧途》,《泰囧》相比,的確讓人失望。
除去頭尾,基本上宋錚都在尷尬症發作,尤其是在餃子爹笑得跟智障一樣的時候,還傻不愣登地念著台詞:“我就是要將真想刺破”。
這句話仿佛是徐爭傳遞給觀眾的一種暗語,“囧”的存在從來不是神話,高票房隻是這個物質過快時代的一朵浪花,它存在的意義僅僅來源於人們生活的空虛和躁動而已。
徐爭非常機靈地發現了這件事,為什麼商業片會橫行霸道到如此地步,《小時代》這麼明顯坑錢的電影還能票房飄紅,人們需要的就是強力致幻劑。
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太辛苦了,失戀、失業、失去健康,金錢主導的社會稍不留神就被淘汰了,連婚姻都將會成為負的安全感,這個時代的精神文化在革新,它的速度非常快,甚至並沒有穩定過,物質變化的太快,但是精神卻沒有辦法跟上它,顯得動蕩、浮躁。
當然了,作為一部商業爆米花片,也不能要求的太多了,畢竟少數不喜歡的觀點也不能代表大眾,相信7%觀眾對這些段子式的拚湊和重複的笑點還是能買賬和接受的。
總體來說,《港囧》的製作品質還是有的,用心和誠意也是有的,就是有點兒太用力,太用力了。
電影本身就像裡麵的那段感情,越是用力去追,它就越是變得遙不可及,反倒等追到了,也明白了其實那不是想要的。
對徐爭,宋錚還是很看好的,徐爭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導演,但他希望徐爭不要成為一個最有潛力的商人。
《港囧》在宋錚看來,就是一部在討好大眾來圈錢的電影,徐爭隻是保留了自己那一點點的創意而已。
宋錚現在應該慶幸,能夠在徐爭過度消耗自己人品之前,好歹攔著他,否則的話,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品,一下子就能讓這部《港囧》給敗光了。
徐爭還在絮絮叨叨的說著,他正在構思的那個關於青春的故事,一旁的小桃紅還不時的插兩句,看得出來,這個故事還是倆人共同的情懷。
說著說著,徐爭又說到了那個老男人曆經千辛萬苦去見初戀的橋段,最讓宋錚驚奇的是,小桃紅還聽得挺美,似乎還十分憧憬。
喂!你老公這是出軌前兆好不好!
“那什麼,老徐!咱先停停!”宋錚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徐爭一愣,看宋錚的表情,似乎對他的這個故事並不怎麼感興趣,心裡頓時咯噔一聲:“錚子!你覺得這個故事不好!?”
宋錚擺了擺手,道:“不是那個意思,故事是沒問題,可就是怎麼把握這個度,這事兒要是拍的好了,那叫情懷,拍不好,那可就是臭不要臉!”
小桃紅聽著,噗嗤一聲就笑了:“哪有你這麼說的!”
徐爭卻不認為這是一個玩笑,表情變得嚴肅,眉頭深鎖,半晌才道:“錚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宋錚聞言,心裡頓時踏實了:“你能明白就好,還是那句話,故事沒問題,可就是怎麼拍的事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