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作證,那些衛道士還甩出來一句很有哲理的明言:“有人跟你要一條魚,如果你真的想幫助他,你應該送他一條魚竿!”
具體到陸濤這個人物,那些人認為朋友有難,有迷惑,他沒有幫助朋友分析、協助,朋友缺錢,他也從沒有研究過如何讓朋友走上正軌。
陸濤做了什麼呢?
心情不好的時候,死拉著朋友聽他傾訴,不斷發泄,陪他天亮,不斷擺闊讓朋友們的家庭出現對比糾紛,出現情緒失衡,還有朋友與老婆出現吵鬨糾紛的時候,他煽風點火,興災樂禍,落井下石。
事業呢?
陸濤為了所謂的愛情,麵對正常的土木工程的工作機會不去把握,全依仗著親爹給的項目,遇到困難求養父,掙了錢甩臉子就走人。靠前女友,坑前女友她爹,明明沒有掌控能力,滿口的理想,自己的理想用彆人買單,還拿彆人的錢不當錢。
到最後,失敗的項目明明生父為了支持,冒了巨大風險收購,陸濤反倒不乾了,後果可能直接導致生父的破產,生父身心的崩潰,一個老人最後強忍痛苦讓他對父親做個評價,他說“你是一個沒有家的人”。
最終的觀點就是,陸濤就是個狼心狗肺不負責任的爛人,同樣的,一個故事,一部作品,不應該是毒害人心靈的,輸出錯誤的價值觀是惡劣的洗腦。
宋錚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都差點兒認為自己十惡不赦,應該自裁以謝天下。
這種言論一拋出來,居然還很有市場,媒體紛紛聯係1+1公司,想要聽聽宋錚如何反駁,可是,宋錚對此表現出來的態度卻是漠不關心,他正忙著《老炮兒》的後期製作,哪有時間搭理那些個嘴炮。
而且也不用他站出來,這種言論一出現,就被《奮鬥》的粉絲用口水給淹沒了。
其實,宋錚也知道,《奮鬥》這部戲要說什麼後聖經,純屬扯淡,缺點卻是有,可是也絕對沒到那些衛道士所說的禍國殃民的地步。
因為《奮鬥》最初就是作為一部“愛情偶像劇”的電視劇出現,不過,這部戲所折射出的一些社會現狀,卻遠遠地超出了這一點。
而且,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的,一部電視劇隻要觀眾喜歡就好了,而且,那些衛道士這麼頭頭是道的白話一通,要說他們真的是強忍著心靈被荼毒的憂傷看完整部電視劇之後,總結出了這麼多的罪證,那純屬扯淡。
因為大多人的觀眾,在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後,內心真的會有奮鬥的衝動,相信很多看過它的人都會有這樣一股衝動,但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奮鬥,就是仁者見仁了。
劇中一切的場景、對白,甚至是劇情的安排,完全是青春偶像劇的版本,但發展得卻讓人瞠目結舌。
如高強的跳樓、如向南與楊曉雲的閃電結婚,相信很多人在看的時候,起初都會以為,這是為了吸引人去看而製造的噱頭,而事實上它也達到了這一目的,但看完之後,就會覺得另有目的,這其實都是一個伏筆,一個奮鬥的伏筆。
設計的延伸意義就是對於人生的規劃,是對於奮鬥的另一種理解,而“偷戶口本閃電結婚”,更是一種為“衝動”需要承擔的懲罰所埋下的伏筆。
看完這部劇之後,可能很多特彆的人會不理解這部電視劇,會覺得像陸濤與夏琳這樣叛逆的人,根本就難以得到彆人的認同,也會覺得米萊這樣的角色設計得過於完美,甚至是失真,更會覺得所謂的一見鐘情與所謂的家庭、事業、責任牽扯得過於靠近,讓人不敢直視。
許多人會覺得整部劇的男主角中設計得最為普通的角色就是華子,所以很多人反而喜歡華子的實在,而劇情的最後卻終究沒有逃脫為華子設計“一見鐘情”的劇情。
其實,在這部劇裡,所有的故事起源都來自於一見鐘情,甚至將一見鐘情定義得特彆深刻。
在整部電視劇裡,米萊的角色迷倒了不少的男生女生,或許很多人很難想象現實中會有那樣的一個女孩,所以,為米萊設計的結局是最合適的,因為沒有男人可以配得上她了。
而她臨走之前的最後轉身,也許也是整部劇中讓人最迷惑的地方,也許她始終都沒放下,也許她隻是想對她以前的生活說聲再見,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都是這部劇裡最華麗的一次轉身。
在整部戲裡,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會讓人討厭的,或許有些難以想象,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他們確確實實地都在奮鬥,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到最後有目的地去奮鬥。
到底人們要為了什麼而奮鬥?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為了自已想得到的,想要的,而又能讓自己快樂,能讓自己心安理得的東西去奮鬥。
它的意義,不單單是愛情和事業,而應該是一種人本身的提升,陸濤的經曆就是如此,從一個渴望成功、渴望占有、渴望被愛的角色慢慢地去奮鬥,最終戰勝了自己的心魔,他得到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也為自己的自私劃上了句號。
向南則從隻懂得衝動結婚,卻沒有能夠真正懂得自己應該為此付出責任,到最後放棄了自己的真愛,去負擔起自己的責任。
也許,對於他的人生來說,其實這是不完美的奮鬥,但對於一個普通人,卻需要這種不完美,因為太少人能去做這種不完美的東西了,所以他的奮鬥又特彆地有意義。
奮鬥是一種精神,其實更是一句空話,但其實它確又在提醒很多正在努力奮鬥,而又過得不幸福的人,要他們刹車,要他們想想,自己所為之努力奮鬥的東西,是否是自己真正所要得到的東西。
如果說到貼近生活實際,其實這部劇很理想化,但如果說它很偶像劇,卻又蘊涵著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又讓它變得現實。這
就是這部劇存在的意義,它可以讓每個人從任何一個角度去理解它,因為它包容所有的理解。
對於那些不理解,甚至開口謾罵,詆毀的人,宋錚不願意去理會,因為他們總能找到反對的理由,而對那些喜歡,並且從這部劇中得到了一些正麵啟示的觀眾,宋錚則真心的為他們感到高興。
不管喜歡也好,聲討也好,最終,一個無法否認的現實就是,這部戲火了,真的火了,央視那邊剛剛播出到三分之一,就有無數的地方台揮舞著支票本殺到了1+1公司。
燕京衛視為了拿下首輪播放權付出的代價是每集25萬,外加15%的廣告分成,再加上二輪播放權,還有後麵的散賣,隻是《奮鬥》這麼一部戲,就為1+1公司帶來了將近兩億的收入。
誰還敢說拍電視劇不賺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