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人是活的,是性情中人,對愛情還有奢望,就連老實本分的佟誌心裡還有個李天嬌,儘管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結婚前是最幸福的時光,沒有牽掛,沒有“監管”,天馬行空獨來獨往,也許年輕人看到上輩們婚姻生活中嗑嗑碰碰的事太多太煩,都不願談婚論嫁。
象大寶和多多那樣,大寶就曾對他爸說過:我寧願做一頭快樂的豬,也不象你們一樣做一個痛苦的哲學家。
多麼精辟的論斷,誰敢說他說錯了。
一個痛苦的哲學家的誕生,必定是在生活中經過了千回百折、痛受折磨的人,佟誌這類人有點像,而大莊不像。
愛情是什麼?
這可是千年話題,說不清,道不明,講不準。
愛情是一種思念,是一種滿足,是一種憧憬,是一種期待。思念和滿足是比較實在,而憧憬和期待是比較瞟渺,就像理想的共.產.主義一樣遠不可及。
愛情是虛實交加的難以確定的東西,正因為這樣,“愛情”這個話題才經久不衰,被文學家們演義出很多錯綜複雜的故事來。
《金婚》在劇中其中揭示了兩個事情:第一,結婚就是居家過日子,是人生當中生老病死的一個過程。兩人的結合是帶著兩人不同的家庭環境、教育,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生活中遇上問題就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爭吵就難免。公講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爭出個是非和輸贏還憋了一肚子氣。佟誌和文麗這一輩子就是這樣過來的,有時兩人還惡語相加,他罵她是“瘋子”,她罵他“下三濫”,幾乎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
時代不同,對婚姻的觀念和態度也不同,佟誌母親的思想是,男尊女卑,相夫教子;文麗講的是,男女都一樣,同時還表現出個性的張揚,顯得“霸氣”;大寶和多多表現是,個性的獨立、自由,無拘無束。
結婚就意味著對自己的約束和對家人的負責,結婚不僅僅是感受,更主要是承受。沒有這個思想準備最好彆結婚,不然就象大寶說得那樣“腸子都會悔青”,有多少人因受不了這種約束而逃離或叛離了婚姻。
第二,夫妻雙方的長期爭吵必給家庭造成不良的環境影響,使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忽視孩子的存在、忽視孩子心靈上的感受,或者過分溺愛、寵愛,過後會有報應的,多多的逆反就是結果,孩子當中她是受傷害最深的。
丈夫和夫人的夫字是由“二”和“人”字組成的,夫妻二人世界的和諧是家庭的福氣。準確的說,佟誌、文麗五十年,不算是和諧,也算是平穩過來的五十年。是佟誌這個四川的鄉下人寬容著文麗這個燕京大小姐的五十年;是佟誌忍了“小我”顧了“大家”的五十年。
忍耐和承受,這也是婚姻的主題,但是讓一切都淡去之後,剩下的隻有感動,全劇最叫人感動的就是大結局時,兩個老人家互相攙扶著走在雪地裡的情景。
無數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不禁哭紅了雙眼。
半個世紀牽手養兒育女,柴米油鹽,苦也恩愛,樂也恩愛,磕磕絆絆終不悔,五十年同心事業,家庭酸甜苦辣,苦也甜蜜,樂也甜,蜜風風雨雨永相隨。
全劇都沒有大的波瀾,隻是通過樸實無華額講述,卻讓人感覺到了,這其中包含著多少生活的酸甜苦辣,又是多少人羨慕的最高境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