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有點兒窩囊,但從後來他拒絕蒂凡尼提供的性邀請和反複舉起左手無名指,強調自己已婚看來,他是一個骨子裡傳統的男士,他為愛癡狂,懂得用愛來包容憤怒和恨。
但是帕特性格中的另一麵,還是能無法預測的展現出來,在候診室聽到那首“特殊日子”播放的歌曲,他如猛獸般將雜誌從書架上扯下來,在雜物室饑渴地尋覓結婚錄影帶以招致警察拜訪,這些都是帕特的發泄通道。
蒂凡尼的發泄通道則是為辦公室的人提供性.服務,帕特是第一個拒絕她性邀請的人,接著她也被帕特對前妻的癡情所打動,在某一刻,蒂凡尼的心裡生長了愛的萌芽,當那首歌曲再次從商店傳出來,帕特情緒再次失控時,蒂凡尼的安慰,讓人又想笑,又有些感動。
一招寄信回信的欲擒故縱,隻是為了抓住帕特的心,當兩人幸福擁吻費城街頭時,觀眾拍手稱快,因為這是大家都想要的Happy ending。
故事的主線其實並不複雜,庫珀和詹妮弗的傾情出演,到最後讓觀眾著實感動,除了影片中反複提到的堅持和樂觀,同時也不得不讓人們看到懂得放棄的美。
不管人的內心多麼強大,自以為可以包容人世間所有極惡假醜,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一去不複返的,如果人總是活在幻想中而不走出陰霾,那就讓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失去意義了。
故事中親情和友情的成分不多,但是也不能忽略,如病患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父親在談到自己沒有付出太多時間陪帕特而落下的眼淚,母親話語不多,卻總能端上溫馨的點心,朋友時彆多日,還是能發出誠摯的邀請,兄長在一番諷刺挖苦後卻得到讚許的回應,而感到愧疚,以及患友之間的插科打諢。
這些加起來才組成了一個完整又有觀賞性的故事,對白詼諧幽默而又時不時傳遞著一些寓意,可見編劇在劇本和對白上花了一番功夫,也正是這些無形的努力鑄就了它的觀賞性和領悟性。
就像《摩登家庭》的慣用手法一樣,《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也在讓觀眾笑了差不多一整場之後,到最後讓人熱淚盈眶,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成功的,瘋狂的,詼諧的羅曼蒂克史。
觀眾也在觀影的過程中,從片頭的沉重中緩緩解放出來,直至最後那一刻的幸福,渾然天成,一氣嗬成,這樣的觀影過程也將觀眾心中的負麵情緒一掃而空,卻又久久不能忘懷,真正的好的輕喜劇,就應該是這樣的。
這部電影的優點自然不必多說,基本具備了一部文藝喜劇的所有特點:剪輯流暢,台詞精彩,人物性格鮮明,故事跌宕起伏卻最終圓滿。
作為男女主角布拉德利庫珀和詹妮弗勞倫斯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雖然二人出眾的外形很難讓人忽視,但二人在角色的完成度上都有著同樣高水準的發揮,一個是不願麵對現實的神經質懦夫,一個是心直口快的叛逆女,很難說誰的表演更出色,因為這樣的化學反應是需要二人同樣高超的表演才能成全彼此。
也不得不佩服編劇的水平,倆人的化學反應在開始見麵對話的瞬間就已經迸發出來,寥寥幾句對白之後,一出非正常的女追男戲碼緩緩上演,這樣機智幽默的對白,現在的電影裡已經不多見了,如今的好萊塢電影所追求的是視覺上的衝擊,對於細節的刻畫顯然不那麼用心了。
正是在這種匠心獨具的精雕細琢之下,《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前世在上映之後,大獲成功。
與其說《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有多優秀,不如說它珍貴,大衛拉塞爾將精神病患這個敏感話題拍成了一部不裝X、不過火、不露骨、沒一句陳詞濫調,又有態度的治愈小品。
故事本身是離奇事件,但卻精準地直指現實,它的意義在於給數以億計的生活僵化了的都市“病人”們指條明路,鼓勵他們在現實中試著尋找出口和滿足感。
從題材上來說,《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類似《陽光小美女》,都是屬於那種讓人不忍心挑毛病的心頭愛電影,其實影片的涉及的問題是比較黑色的。
以男主布萊德利庫珀為中心的親友、鄰居、陌生人對待精神病患的態度,精神病患對自己服藥的抗拒,作為一顆不定時.炸.彈重返社交圈的尷尬。
還有女主詹妮弗勞倫斯為中心的周遭對寡婦的看法,蕩.婦兼瘋婆子在生活中的偽裝等等。
不過拉塞爾的拍攝手法新奇,讓《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成為了一部人見人愛的輕喜劇電影。
在宋錚看來,大衛拉塞爾一直都是一個喜劇功底很厚的導演,在他所有的作品裡,即便是像《鬥士》和《奪金三王》這樣的純爺們兒影片,也不乏一些輕鬆幽默的段子。
而在《烏雲幸福線》中,拉塞爾這回直接來了一次情感大爆發,把他熟練的鏡頭和機關槍式的對白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讓電影擁有極高的戲劇性。
並且不同於老套的“約會電影”,或是爛俗的R級喜劇,《烏雲幸福線》試圖擺脫由好萊塢在上世紀3年代所建立的類型片框架。
拉塞爾在影片前半段,對角色的性格塑造,堪稱神來之筆,大段大段的台詞讓觀眾一邊對角色的性格有豐富的認識,一邊又能很專注的進入到故事當中,基本上不會出戲。
另外影片裡有許多風格化的鏡頭,這些鏡頭也進一步的加強了電影的戲劇效果,讓觀眾可以發自內心的大笑,而不是單純的做麵部表情。
不過這部電影在宋錚看來,還差一步才能成為類型片裡的神作,《烏雲幸福線》可以說是成也劇本,敗也劇本。
電影裡的每一個局部情節都很出彩,信息量頗大的台詞也為劇本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但是宋錚就是不喜歡那個可以預見的,讓電影走向俗套的“大團圓”結局。
這個結局又讓電影回到了好萊塢的俗套框架,讓角色的感情變得有些淺薄和理想化。
其實,宋錚上輩子在看的時候,能夠隱約的感覺到,這個結局的安排並不是拉塞爾導演的本意。
如果拉塞爾在前半段把電影拍得那麼脫俗,那在最後他也一定不會允許自己犯下如此明顯的失誤。
可能這主要在於題材本身的限製和製片商的施壓,製片商往往更關注一部電影的商業屬性,這個大團圓式的結局,就是為觀眾長期的觀影習慣設置的,而要是的這部電影拿到歐洲製作,那宋錚覺得結局應該會更為真實。
比如應該讓兩個主角的感情順其自然的發展下去,不要過快的產生交集,拉長電影的時間垮度是個很好的做法,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讓帕特和蒂凡尼再次相遇,然後再給觀眾一個暗示就足夠了。
當然了,這也隻是宋錚的一家之言,或許他如果這麼改編的話,整個故事會朝著更加俗套來一個大滑坡也說不定。
總的來說,《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是一部看後讓人心情舒暢的勵誌片、喜劇片、愛情片,並且影片大大超脫了題材本身,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網址:m.,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