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郎的這一舉動打動了郝義,可還是被他的一句“滾蛋”給喝退了。但他們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就此結束,在影片結尾的那場婚禮上,新郎郝義旁邊那位身著婚紗、滿臉幸福的新娘,正是這位阿凡達女郎。
郝義一路上泡妞屢屢成功,既刺激了耿浩,也加深了他對拜金女性的痛恨。在得知前妻要與小三結婚時,他強忍住將要落下的眼淚,以一場狂歡來宣泄自己的憤怒與悲傷,可狂歡之後,是極度的絕望。
其實耿浩並不是沒有那份獵豔之心,甚或想寄希望於此,來走出人生的陰影,但愛情的內傷令他一時武功儘廢,而逃遁並不是釋懷的辦法,隻有回到故事的開始,他才能放下,才能結束,才能重新開始。
有些人說寧皓的這部電影三俗,說在這部電影裡,女性的角色過於豔俗,其實,在寧皓的所有作品裡,女性向來不是真正的寵兒,《心花路放》隻不過是徹頭徹尾的“豔.色當道”。
相信所有走進電影院的觀眾都不難看出,《心花路放》是由兩條線交叉敘述進行的,但這兩條線的風格卻相差甚遠。
黃博與徐爭主打的是搞笑幽默,負責給觀眾帶來歡樂,而袁荃的這條線,走的卻是小清新。她完全符合大家對文藝女青年的定義:氣質出眾、超凡脫俗、渴望愛情、喜歡旅遊、對於小動物充滿憐憫、愛聽憂傷的歌曲、出手大方,從不糾結於錢的問題。
這麼多美好的品質集於一個人身上,足以讓男同胞們心向往之,再加上袁荃那鄰家女孩般的外貌和乾淨爽朗的嗓音,相信坐在電影院的每一個觀眾,在心裡無意中已經萌發了傾慕迷戀的感情。
差不多所有人都在期待,期待著這兩條線交叉的時刻,期待她把耿浩從人生的陰影之中解救出來。
當耿浩抱著果汁與她在留言牆上寫下“耿浩對不起康小雨”時,相信很多觀眾的大腦裡傳來一陣眩暈。
哦,原來她就是康小雨,她就是耿浩的前妻,這講的是他們的首次相遇。
原來,耿浩的前妻就是這樣一個忍人憐愛的文藝女青年,再努力回憶電影裡她出現過的場景,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這樣一個令人痛苦的感覺:如果是我失去了她,我也會像耿浩一樣絕望發瘋的。
因為文藝女青年的魅力太大,任何人都無法承受失去她的痛苦。
除了與獵豔之旅平行推進的文藝女漢子康小雨一線,寧皓還為耿浩和郝義一路準備“阿凡達”、“殺馬特”、“神秘女”和“失.足婦女”四款女子。
如果僅僅看到了一路波光瀲灩,那隻能說,這些人內心邪惡,可能不到這些表象之下真正的內在,其實這四款女子並非表象上的情.色獵物,而各有各的出場使命。
“阿凡達”讓耿浩照見了自己的無趣,看到了自己的愛無能;“殺馬特”讓耿浩無意間地當了一回“小三”,原來“小三”眼裡的原配如此不堪;“神秘女”一度給他以新開始的幻覺,而事實證明,急於用這種方式走出困境是一廂情願的妄想;“失.足婦女”的使命則是讓他清醒,走心的愛情不論花多少錢都買不到。
故事以愛情的結束為起點,最後回到愛開始的地方結束,為主人公嫁接了一個宿命的圓環。康小雨一線開始深藏不露,給人以終將與男主垢於豔.遇之旅的錯覺,寧皓其實在此打了一個時間差,並用一個牆幕勾連起現在與過往的關聯。
耿浩來到愛開始的地方,其實是回到愛開始的地方,然後在愛開始的地方放下,然後在愛開始的地方重新出發。
如果看明白這些,還要把這部電影套上一個三俗的帽子,宋錚也隻能說,這些人完全就是在昧著良心說話了。
對於這類人,無論是宋錚,還是寧皓,都會直接選擇無視。
至於有些觀眾認為《心花路放》不如寧皓之前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好笑,這隻能歸結於國內觀眾對於真正戲劇藝術的鑒賞能力了。
並不隻有那些通過各種段子的拚接,強行刺激觀眾笑腺才是喜劇,有的時候,走心的表述,讓人在不知不覺間露出不經意的笑容,這才是真正的喜劇,或者說是高級的喜劇。
高級喜劇的笑點都是藏著的,如今市麵上大部分喜劇片,人們看預告片基本上就能看到片子裡最爆笑的那幾個點。
而《心花路放》正好反著,在之前電影宣傳的時候,放出的預告片當中看到的那些笑點,放到片子裡充其量就是個二流笑點,甚至三流笑點。
《心花路放》裡最一流的笑點,不去電影院看影片的話,根本看不到。
寧皓就隻在預告片裡放出二流三流的笑點,可即便如此,就足夠讓人們期待了,就好像玩樂器的人,水平低的給被人做表演,都巴不得一上來就演奏自己剛剛掌握的難度最高的那首,而水平高的給彆人做表演,往往選一個比較大眾化的曲子,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高難度早已駕輕就熟,把難的變簡單,把簡單的變絕,這才是能耐。
通常來說高級喜劇的笑點是有邏輯的,一般喜劇的笑點往往采用的機械笑點,也就是最直觀的視覺和聽覺引人發笑。比如肢體、台詞、表情等。尤其是屎尿屁橫行後,華語喜劇也開始在視覺表現上開始無節操地刷下限。
《心花路放》中不缺乏機械笑點,可是更多的是邏輯笑點,利用的是反差、反轉、誤會、對比的手法,讓觀眾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找到這個笑點裡的承接關係,才能明白笑點的可樂之處,這也是為什麼心智不成熟的觀眾,無法欣賞高級喜劇的全部的原因。
高級喜劇的笑點是連續的,電影9分鐘或1分鐘的時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講究節奏和結構,那些秉著“觀眾笑了就是好喜劇”的創作者,往往會因為過於注重逗樂觀眾的任務,而無意識地將作品變成笑點的堆砌。
《心花路放》的笑點密集程度比寧皓之前的幾部賣座喜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整體觀之依舊保持了電影的完整性,不會讓觀眾撒開歡就不管了,而是始終把觀眾控製在既定的軌道上,最後讓觀眾收獲的,絕不僅僅是笑了無數次這麼簡單。
高級喜劇是有情感、合情理的,之所以說某些喜劇片為了讓人笑,無節操、刷下限,是因為它們為了營造笑點,有時候是罔顧世間情理的。那些違背人之常情的搞怪、扮醜,自然讓人不太好受。一次兩次可能勉強過去,三次四次就忍無可忍了。
《心花路放》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世間之常人,有著和普通人完全一樣的情感。他們碰撞出的喜劇才是基於生活的幽默,讓觀眾會心而笑。
可以這麼說,《心花路放》的觀眾層次沒有局限性,從小孩兒到大人,從華人到老外,但凡坐在影廳裡看,都會從頭笑到尾。但是那些目光敏銳的人、心智成熟度的人、邏輯通順的人、情感細密的人,會從這部喜劇中看到更多的東西、更深的內涵、更強的感觸。他們跟隨寧皓的指引,放得出去,收得回來,讓《心花路放》不僅僅是一次減壓,而是成就回味無窮的記憶。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在上映之前就開始被一些彆有用心的人看低的作品,最終收獲單日票房過億成績單的主要原因。
《心花路放》票房成績喜人,宋錚自然高興,不過更讓他高興的是,在足夠的歡笑背後,他看到了寧皓的進步。
儘管有很多人更加喜歡寧皓早期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這兩部作品也的確讓人驚豔,寧皓用中國情節模仿蓋裡奇講述曲折巧妙地“非線性”黑色幽默故事。《黃金大劫案》,《無人區》,將有缺陷的小人物“英雄化”,添加更多黑色調味劑和運用自己擅長的敘事手法開拓著中國電影新版圖。
如果《心花路放》繼續按照前麵幾部的套路來拍,觀眾隻會審美疲勞,寧皓用事實證明了,自己能拍電影,不僅是擅長的黑色電影,喜劇電影,更是愛情電影,更能將電影成功商業化,成就自己的傳奇。
儘管隻上映了一天的時間,可宋錚知道,這部電影已經成功了,27年的歲末,有這樣一部電影打底,他也能放心的去美國了。
畢竟攻略海外市場雖然重要,但是國內才是宋錚的大本營,才是宋錚的根基所在,想要保住這一切,1+1公司唯有不斷的推出優秀的作品,不斷加強人們對1+1公司的信心才行。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網址:m.,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