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四大天王的時候,黎名也是瀟灑得一塌糊塗,隻可惜時至今日,黎名也年過不惑,不僅身形臃腫,整張臉都浮起來了。
宋錚前世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黎名畫戲妝,簡直就像是在看《畫皮》。
電影裡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邱如白,孫洪雷演的非常傳神,甚至都有點兒化境的意思了,可是總體來說,和整部戲完全不搭調,這就像職業生涯後期的科比,個人得分全NBA第一,但球隊就是贏不了球。
看完全片,宋錚甚至覺得《梅蘭芳》不如改成《邱如白》更合適,孫洪雷越出彩,《梅蘭芳》就越黯淡。
邱如白從看梅蘭芳戲的那一刻起,就被他深深的迷住,自此一生為梅癡狂,人生起伏,但始終不離不棄。
不瘋魔,不成活,在《梅蘭芳》裡,最瘋魔的就是這個看起來帶著些魯莽的邱如白。
邱如白對梅蘭芳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他看著梅蘭芳咽口水,大口咕嘟的,欲望強烈;他看著梅蘭芳跟彆的女人交往,妒火中燒;他一生孤獨,拋官棄職,隻為守候梅蘭芳身旁。
是保鏢,是秘書,是經紀人,是劇作家,是宣傳隊,是播種機。
可以說,在電影塑造的那個世界裡,隻有邱如白真正懂梅蘭芳。
隻可惜,梅蘭芳不懂邱如白,他與孟小冬的露水情緣,也不過是一段情.欲漣漪而已,他哪裡明白邱如白對他的那份大愛?
可見柏拉圖是對的,超越了情.欲的愛戀,才是至真的。
邱如白才是真正的梅黨,至於其他那些梅黨,都是打著梅蘭芳的主意來的。
另外,《梅蘭芳》對梨園行裡的狎男.妓.風潮也給了直接的描述,這也是一大突破,那個老邁醜陋的魯二爺,自然就代表著對梅蘭芳遭遇的那些邪惡勢力。
潘越明扮演的梅蘭芳表哥朱慧芳也有真實的人物影子——王慧芳,這個人是真實存在過的,由於走了邪路,一生潦倒,人老色衰之後,隻能塗著水泥般厚的脂粉在台上任人恥笑,換幾個救命錢度日。
戲份雖然不多,但是潘越明演真心好,甚至不輸給原定的馮遠爭,隻可惜在這個人物的刻畫上,編劇有些吝嗇了,沒有給潘越明更大的發揮空間。
可是黎名,宋錚真的不知道該說點兒什麼好了,整部《梅蘭芳》,黎名是最差勁的演員。所以佳句那麼多,但就是出不了佳章。
就連馬三、費二爺這樣的配角都比他強。
宋錚其實一直都想不大明白,為什麼要用黎名,在看過了出品方的名單之後,他明白了,英皇的身影那麼偉岸,還能不用黎名?
好吧,拋開黎名這個敗筆,回過頭來再看整部電影,質量上還是非常不錯的,陳愷歌也的確是走心,用心了,畢竟《梅蘭芳》對於他而言是不容有失的一部電影,他必須要證明自己還是個在藝術上有追求的人。
宋錚前世在看過之後,基本上覺得陳愷歌完成了這個自我救贖的任務,但當年《霸王彆姬》的才情和霸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宋錚相信陳愷歌肯定不願意人們拿《梅蘭芳》與《霸王彆姬》相比,因為雖然題材類似,但整體的創作環境和心態都是不一樣的,對人物和情節的把握也想去甚遠。
但縱觀整部《梅蘭芳》,這可以說是一部《霸王彆姬》陰影下的影片,最直觀的,影片結構基本上就是《霸王彆姬》的翻版,《霸王彆姬》是童年、成年和建國後三大段,《梅蘭芳》是少年、梅孟戀和蓄須三大段,所不同的是《霸王彆姬》的三段式人物的走向是連貫的,層次遞進的感覺,而《梅蘭芳》三段是相對獨.立的,隻是用梅大伯的信加以連貫,前兩段還有“輸不丟人,怕才丟人”和“畹華,不怕”這樣的標誌性台詞彼此呼應,還有整體的感覺。
可到了第三段,這種結構上的連接就出現了斷裂,片尾處陳愷歌試圖通過大伯的信和十三燕要梅蘭芳提高戲子地位的囑托來與前篇呼應,但已經很牽強了,這個事件的選取是很失敗的。
試想一下,如果最後這一段換成是建國後梅蘭芳的處境和遭遇,這會是怎樣的一種主題升華,但《梅蘭芳》做不到,這不是陳愷歌主觀上不想這麼去做,而且客觀上許多不可說,又不能不去麵對的因素,讓他必須放棄許多創作初衷,宋錚覺得這可能將會是讓陳愷歌抱憾終生的一件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