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打擊並沒有澆滅他寫作的念頭,勞改期間他“賊心不死”,依然寫作《大宅門》。不過很快,此舉再度引人注意,他隻得忍痛又一次把付之一炬。
第三次手稿被毀,竟是由於他的婚姻變顧,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視如生命的手稿扔進火中。從此,很長一段時間,他再也提不起精神創作。
記憶的閘門很神奇,當你刻意屏蔽某段經曆時,它仿佛從未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會暫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當它被有意喚起後,又會排山倒海湧入眼前,且曆曆在目。
手稿三度被毀,勞動改造十幾年,19年,徹底被平反的郭老爺子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此後的生活也漸漸安定下來,朋友們又開始提及有關大宅門的種種,此時,老爺子心底沉睡多年的那顆小種子開始一點點蘇醒,並開枝散葉。
一種責任,以及一種寫不出來就有負罪感的情緒折磨著他。
1994年,他終於再度動筆,完成《大宅門》前4集劇本。此後,拍攝過程中又遇夭折,但他始終決心不改,直到2年由央視出麵組織拍攝,命運多舛的《大宅門》才得以問世。
或許是有了這4年的坎坷經曆,以及數不清的人生磨難,才能有《大宅門》的深度和高度,也才能如此讓人念念不忘。
郭老爺子在《大宅門》中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 “大男人”白景琦,這個形象脫胎於他的養父宇。而聰慧絕頂、力挽狂瀾的偉大女人“白文氏”是綜合了樂家三代女性,其中以養母對她的影響最為深刻。
為了把年幼的郭保昌塑造成真正的宅門兒少年,母親在14歲時教他喝酒,16時教會他抽煙。
“在這樣的宅門裡,所有的爺都會抽煙喝酒,你不會怎麼行?你長大後,飯桌上有多少事情要辦,為了生存,你就要立住。”
此後,少年寶爺每天放學回來,桌上都放著一盒大中華,1歲時他已酒量驚人,能喝下2斤茅台。
原本感情甚篤的母子倆,卻因為接二連三的“運動風潮”,而心生隔閡,先是“反.動學生”郭保昌在 “階級成分論”十分猖獗的年代,突發奇想希望以貧下中農的身份減免刑罰,於是動員母親放棄股息,遭到反對後便離家出走。
此後,勞動改造隔絕了他與家中的一切來往,直到農場散攤子他才得以回京看望母親。母子重逢,悲喜交集。但卻好景不長,因為和連裡請假說的是探望親生母親,郭保昌不得不離京回鄉探親。
正是這次的家鄉之行深深地傷害了養母,郭保昌想對母親解釋,他對生母並沒什麼感情,但就是說不出口。直至197年母親去逝,想說的話終未能說出口。
母親帶著誤解與遺憾離開了人世,這也成了郭老爺子最大的遺憾與痛處。儘管母親生前堅決反對他寫《大宅門》,但拍完《大宅門》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母親墳前,他圍著母親的墳一圈圈地轉,和母親聊天。
老爺子曾對宋錚說過,他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寫《大宅門》裡的故事,這是他的情懷,如今老爺子再度啟動了這個項目,宋錚自然不能落於人後,就算是為了讓老爺子把這個夢做的更圓滿,讓他徹徹底底的對宅門兒裡的那些爺奶奶小姐少爺們,也對他的養母有個交代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