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2 / 2)

但是激動過後,馮大導演必須要麵對一些更加實際的問題,就這劇本能過審嗎?

儘管為了審核標準,馮曉剛跟著劉震芸摳著劇本的每一個字研究了好長時間,可是每次修改過後再來看,立刻就會發現。

“這本子,想過審,根本沒戲!”

馮曉剛首先就給否定了,其實在修改劇本的同時,他也在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關係,想要給這個本子找一門路。

可就算是這樣,他依然沒信心這本子能通過上麵那層層的關卡。

馮曉剛和劉震芸本來想要抖個機靈,故意誇大故事中李雪蓮不停告狀,不停上.訪,轉移那些掌握著生殺大權的人的注意力,可是,誰都不是傻子。

那些工作就是摳字眼兒,發散思維的大拿甚至能看得出來,劉震芸這股事並不是在映射官場,而是一個社會公信力的問題。

那東西是能隨便碰的嗎?

可這偏偏是馮小剛最想要表達的。

一個芝麻大的事情,怎麼就變成了一個西瓜,一隻螞蟻,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大象。

這是劇本當中的一句台詞,看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在看這個“因小失大”的過程,思考這個荒誕故事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公信力的問題。

荒誕故事的起始,源於丈夫秦玉河對妻子李雪蓮的失信,說好了假離婚,不管是為了分房子,還是生二胎,夫妻之間決定做一件事,相互的信任是基礎。

但秦玉河騙了李雪蓮,離婚之後另娶新歡,這種被欺騙的屈辱,是李雪蓮決定告狀,“無理取鬨”,把從法律程序上毫無問題的事情翻過來。

如果說秦玉河騙了李雪蓮,還隻是一個失信的問題,那麼事情升級到社會公信力的第一步,就是李雪蓮到縣政府攔車告狀,因為在法律上,她的確無法翻身,法院所作所為並無差錯。

可被堵在門口的縣長,什麼也沒問,直接騙了李雪蓮,跑回縣政府從後門溜走了,於是原本理直氣壯的官方,有了第一次失信。

很快,第二次失信也跟著來了,說好的找人給解決問題,不但沒人來解決,反而是來了一輛車,把李雪蓮抓起來,送進了學習班。

正如後來的縣長發脾氣時所說,“憲法哪條規定說不許老百姓告狀”,到這一步,李雪蓮鬨大的理由就更充分了。

第三步,李雪蓮上燕京告狀,不敢和趙大頭說真話,騙他說來旅遊,找機會攔了首長的車,告狀是成功了,趙大頭的飯碗肯定也砸了。

因為這次失信,李雪蓮對趙大頭有愧疚,但也有了戒備,所以後來她和趙大頭幾乎成好事,卻在趙大頭的私心麵前,再次失去了信任。

第四步,是告狀成功,首長發火,壓力從上至下,市長縣長法院院長都撤職換了一撥人。按說應該解決李雪蓮的問題,但都看到了,人可以撤,假離婚這事沒解決,等於官方再次失信。

最詭異的是,李雪蓮為什麼告狀,已經不再是焦點,焦點是不能讓她再告狀了,特彆是不能再去燕京了。

即便是首長都已經拍了桌子,撤了官員,老百姓告狀的權利似乎還是沒回來,不解決,不聲張,這是官場體製對上對下的失信。

第五步,就是誰也不信誰,事情成了死結,李雪蓮說今年不告狀了,官方不信,非要讓她給個書麵保證。

官方說,我們幫你解決問題,李雪蓮不信,要解決就隻能上燕京。法院的副庭長,不想著走正常法律途徑,而是找趙大頭騙李雪蓮結婚,把假離婚這事給按下去。

趙大頭雖然真愛李雪蓮,但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敗露之後,一點兒解釋的機會都沒有。李雪蓮進了醫院沒錢繳費,說找親戚借錢,救護車司機不信她,一路催促。

等縣長等人找到李雪蓮,第一件事是先趕走了救護車司機,醫院沒拿到錢,李雪蓮也忘了這事。

隻有秦玉河死了,這個意外是真的,誰都沒法不信,於是告狀沒了理由,信不信,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事情稀裡糊塗的解決。

但如果回頭看,事情的起因,李雪蓮應該是自作自受,因為這個失信的循環,起於她。

是她提出假離婚,試圖欺騙法律和國家,把事情走到了死胡同裡。個人與國家的相互失信,是一個循環。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誰是完全乾淨的人,即便是最被同情的李雪蓮也不是。一個無法區分好人壞人,讓人說不清誰對誰錯的故事,更有現實價值。整個社會階層中流行的虛偽,相互的欺騙,可做而不可說的“失信”,是這個荒誕故事的內裡成因。

劉震芸寫的故事,往往從家庭開始,原本應該最親的人,相互欺騙失信,用一個謊言彌補另一個,謊越來越大,最後搞成了災難。

《手機》是這樣,《一句頂一萬句》是這樣,《我不是潘金蓮》格局更大一些,從家庭外延到社會體製,還是在說這個問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如果家庭總是出這樣的問題,那社會的病也應該不輕,更勿論矛盾最集中的官場。原本應該依法治國的社會,最後隻能靠意外來解決問題,一切都成了笑話。

為了將這個笑話放大,故事中還特地做了一個突出比喻,法院的老庭長夫妻二人攜手走過了50年金婚,下屬擺酒祝賀,問秘訣是什麼?

老庭長答曰:“忍”,老伴拍桌子怒曰:“不對,是一忍再忍”。

法律工作者要靠“忍”這個含糊的字眼,而不是靠“理解”,“講理”這些更明確的字眼來解釋50年的攜手,這本身就很有意思,也很符合中國人的現實狀況,如果李雪蓮開始的時候忍一下,是不是就沒後來這些事了呢?

可惜她沒忍住,於是就有了接下來一連串質疑社會公信力的荒唐事。

本身拿著上.訪,官場來說事兒,就已經很有挑戰性了,馮曉剛和劉震芸倆人居然還憋著股子牛勁兒要質疑社會公信力,這不是找死嗎?

馮曉剛都覺得自己鬨到讓門給擠了。

可是既然看到了這個故事,既然被這個故事折騰的心癢難耐,不拍出來的話,馮曉剛都覺得自己心裡這股勁兒過不起,而且不但要拍出來,還得讓更多的人都看看。

這種明目張膽抽好些人大嘴巴子的事兒,馮曉剛也知道挺危險的,可他就是按耐不住的想要去乾一次,一次就好!

“老馮!要不給錚子打個電話,問問他的意思?”

馮曉剛撇了下嘴:“拉倒吧!他現在還一屁股屎呢,還能顧得上咱們!”

馮曉剛說的沒錯,宋錚現在的麻煩也確實不小,《危城》變成了《冉閔大帝》,然後又變成了現在的《武悼天王》,劇本一改再改,早就不是當初的那個樣子了,反映的曆史事件也更多,這個戲,1+1公司保守估計都要投進去七八個億,到時候真要是給斃了,宋錚哭都找不著墳頭。

“不找他,就指望著咱們兩個人!?”

馮曉剛想了想,還是覺得靠他們倆人這事兒折騰不起,隻好默默的拿起了手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