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真正的世界之王(2 / 2)

他把技術錘煉成了藝術,把商業變成了讚美。

天才和普通人相距僅僅一步,同時代者往往不理解這一步就是千裡,後代又盲目相信這千裡就是一步,同時代為此而殺了天才,後代又為此而在天才麵前焚香。

詹姆斯?卡梅隆成為曆史隧道內少數的突圍者,他站在一個適當的距離,目睹自己成為一個活著的天才。

既然是天才,伴隨而來的總是少不了諸多爭議,在每一篇詳儘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裡,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

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苟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梅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

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隻有一個詹姆斯?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無以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毫無疑問,詹姆斯?卡梅隆是當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杆。

在說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說明了卡梅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可以說,詹姆斯.卡梅隆的半生稱得上傳奇二字,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人能夠複製他的經曆。

二十出頭的時候,懷揣電影夢的他,做過清潔工、加油員、卡車司機,一度食不果腹,靠父親接濟。

三十歲生日剛過兩個月,《終結者》上映。六百萬的成本換來近八千萬的全球票房,他搖身變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新寵。

不惑之年,《泰坦尼克號》席卷奧斯卡,他在頒獎禮上高呼“我是世界之王!”媒體嘩然,有人嫉恨有人嘲諷,“高傲”的帽子扣在了他的頭上。

如今,蟄伏十二載,年屆五十五,他帶著《阿凡達》王者歸來,用天文數字般的票房新紀錄,回擊了所有的質疑。

“《阿凡達》不隻是一部電影,更是~~~~~~~~”

類似的詞句已經成為了讚美《阿凡達》的標準語式,或許有些人看來會覺得肉麻,可是在宋錚眼裡,詹姆斯.卡梅隆的這部電影配得上任何讚譽。

他花費12年完成的《阿凡達》,把電影的“光影造夢”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詳細虛構了整個潘多拉星球的生態,從一草一木到一山一水,從納美人的物質世界到語言和精神世界,都傾注了巨大的想象力和技術力量。

據說,他的創作團隊撰寫了一本逾200頁的百科全書,叫《阿凡達:潘多拉星生物和社會史機密報告》,解釋背後理據。

《阿凡達》讓人們看到,電影不隻是創造一個故事,幾個人物,一些場景,而是創造一個完整的另類世界。這是卡梅隆的野心,也是電影本身自誕生以來就懷有的夢想。

用“開啟好萊塢電影的嶄新時代”來總結《阿凡達》,在宋錚想來並不為過。

這部詹姆斯.卡梅隆耗時4年半製作,總斥資接近5億美元打造的《阿凡達》不僅開辟了電影3D技術的新天地,其帶給人的視聽感受也是劃時代的。

它將一度被家庭投影和藍光高清DVD狠狠衝擊的電影院們,終於拉回到了影迷視線的焦點,一個電影史上的新紀元就此開啟。

宋錚還記得,正是從《阿凡達》之後,3D技術就成為了無數電影吸引觀眾的噱頭之一,甚至香江那邊還打著3D的旗號,將無數鹹濕拉進電影院香豔了一把。

不管人們的目的如何,將觀眾重新拉回到電影院這一點上來看,《阿凡達》無愧於劃時代的讚譽。

具體到這部電影,《阿凡達》也不僅僅是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其中的內涵和深度,足夠讓人回味無窮。

特彆是故事的核心“回歸自然”,更是點出了現代社會中無數人的美麗鄉愁。

很多人都說電影是藝術,相對於現代很多差評滿滿,顏值爆表,而演技low爆的電影來說,《阿凡達》真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阿凡達》的劇情其實並不難解:故事發生在2154年,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傑克?薩利,由於偶然的機會參與到采礦公司對於潘多拉星球名叫“unobtanium”的礦物元素的采集。

但是這種元素深藏在外星種族納美族世代信仰的聖樹之下,納美一族很不滿人類對於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的摧毀,於是雙方開展了一場入侵與反入侵的鬥爭。

而作為主人公的傑克?薩利也附身在克隆阿凡達中,最終拯救了納美族,保衛了潘多拉星球。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電影《阿凡達》其實並沒有能脫離美國大片關於“個人英雄”塑造的俗套。

但是在另一個方麵,《阿凡達》卻也包含了不少除此之外的眾多元素:政治、經濟、文化、曆史、宗教、科技等等,可以說是非常好的體現了電影的多方麵結合的特點。

同時,《阿凡達》整體在內置塑造方麵也暗藏了深厚的曆史色彩。

現代世界上的部分國家其實都有過被侵略的曆史,以冷兵器抗拒現代武器的曆史。這可以說是時代進步的一種必然,促進了全世界,甚至全人類的經濟等各方麵的發展。但在這同時,也掩蓋不了這是一種悲傷。

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利欲熏心,甚至喪心病狂。一些人帶來了種族滅絕,自然也有人承受了種族的滅絕。

《阿凡達》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對人性的冷靜與反思。

大自然塑造了人類,可以說大自然就是人類的神。可是曾幾何時,人們早已忘卻了曾經深深信仰著的神明,而對她大肆的荼毒。

《阿凡達》的世界裡,運用了原始人民在屠戮獵物後的真心懺悔,是真實的還原,也是信念的重歸。

同時,電影中設置的部分殘缺美也使得電影更加的真實,也更加的震撼人心。比如善心的科學家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在見過納美族神明艾娃後的安然離世,飛行員朱迪?查肯在戰鬥中的壯烈犧牲。這些令人心痛的遺憾,在另一個方麵使人更加真實的感受那個場景、那些悲傷。

《阿凡達》的劇本是平凡的,它情節發展的每一步觀眾們都十分熟悉,甚至可以說以前在無數的大小電影裡看到過這些,外星生物的奇異、人類無奈的狂妄、原始部落的淳樸,以及永恒的戰爭和感情。

它的情節很熟悉,它是《終結者》+《變形金剛》+《風中奇緣》,從滿身肌肉的邁爾斯堅定冷血的眼神中,就能夠預知影片的結局。

但觀眾們還是被深深震撼。

《阿凡達》出神入化的3D效果讓人震撼,緊湊細致的情節推進讓人沉浸,可以說,整部電影的155分鐘是一次無與倫比的全身心體驗。

可又不僅僅是這些。

它讓每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影觀眾,都明白了電影的含義。

一部電影的成功,靠的或許是編劇的獨具匠心,或許是導演的精心規劃,或許是主演的百變妖嬈,或許是後期的深層加工,亦或是上映前的到位宣傳,可一部電影的輝煌,不僅僅僅就應是這其中的某一部分,而是以上全部。

卡梅隆做到了。

現在讓宋錚去和這樣一個導演,這樣一部作品競爭,他要是依然信心滿滿,那才叫怪事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