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如也在看直播,當她可能到張婧初最終落敗的時候,也說不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有張婧初的影後被人黑了的憤怒,有好姐妹錯過加冕的惋惜,也有鬆了口氣的感覺。
拿著手機,想要給張婧初發一條短信,可猶豫了半晌,還是一個字都沒輸進去。
回到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場,舞台上,頒獎典禮還在繼續,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宋錚他們這邊,關注點都被放在了台上,接下來要辦法的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也就是俗稱的影帝冠冕。
入圍提名名單的還是曾經在金球獎上廝殺的那幾位,其中呼聲最高的自然還是傑夫.布裡奇斯,至於宋錚,就連國內的媒體都沒對他抱以多大的期待。
宋錚的心思也沒放在那上麵,就連兩個開獎嘉賓調侃他,他都沒在意,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該用哪一部電影,讓學院的那些人徹底心服口服。
奧斯卡影後,這是宋錚承諾給張婧初的,也是對張婧初的補償,現在他的承諾落空了,自然要想辦法彌補,最好的彌補自然就是用另外一部電影,讓張婧初名正言順的加冕。
當然,宋錚之所以這麼執著,也並非完全是為了補償張婧初,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向那些外國人證明中國電影人的能力,讓那些外國人在看.中國人製作的電影作品時發出的不再是嗬嗬的嘲笑聲,而是發自內心的掌聲。
這個舞台對中國人從來都不曾友好過!
宋錚到現在都還記得,他重生之前,經曆的最後一次奧斯卡都發生過什麼,那是第89屆奧斯卡,那一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所有的獎項都堪稱實至名歸,但是對於宋錚來說,那個晚上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應該記住的,不是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不是最佳導演《愛樂之城》,不是最佳外語片伊朗電影《推銷員》,而應該是中國電影《長城》引起奧斯卡全堂哄笑,冷嘲熱諷,啪啪打臉!
那個晚上奧斯卡頒獎禮主持人全程以馬特?達蒙為調侃對象,最為直接打臉的一段是主持人說馬特?達蒙:“我認識他很久了,當時剛認識的時候,我才是最胖的那個,他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你和他一起工作便可以發現這一點,不過,他這次卻做了一件非常無私的事情,他本來可以主演《海邊的曼徹斯特》,他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因此他有條件自己主演,可是,他卻把這個角色給了凱西?阿弗萊克,自己童年的好友,而自己卻出演了一部令人嗬嗬的中國電影,那部電影叫《長城》,虧損達到八千萬美元之巨。”
主持人說完《長城》之後,奧斯卡頒獎典禮現場爆發出讓中國影迷為之汗顏的哄笑。這種赤裸裸的嘲諷,本身比主持人調侃的話語更有力量。
而此後,主持人依舊沒有放過馬特?達蒙,在後續的主持中更是再次調侃他,說“他沒有什麼才華可言,但他能將就湊合接爛片”,直接打臉《長城》。
不知道那個晚上,張儀謀會不會坐在直播屏幕前,觀看那場由美國人導演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而麵對尤其是普通美國奧斯卡觀眾爆發出來的嘲弄之笑,又是否臉紅感覺到無比的羞臊。
張儀謀的那部《長城》,稱得起是野心之作,全部的編劇團隊都是美國人,很多人還是奧斯卡大獎的提名編劇,本身的水平並不差。
而就是因為中方在這種中美合作的電影中,沒有真正的話語主導權,而任由西方編劇胡編亂造,中方還固執地相信這種胡編亂造是符合西方人口味的。
結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中國最優秀的導演,卻拍攝了一部讓美國人都恥笑的電影,應該反思的,是中國電影在美國經驗麵前的過分迷信!
而對於張儀謀而言,早已征戰歐洲三大老牌電影節,大獎已經拿到手軟,是亞洲最知名的電影導演之一。
他的夢想,便是憑借自己的電影,進入美國主流話語權,甚至去拿一個奧斯卡的小金人回來。正是這種執夢,讓張儀謀有所迷失!
好像自《英雄》以來,這位老導演太喜歡用西方人喜歡的敘事方式和宏大場麵來展現所謂的中國內容。
比如,《金陵十三釵》,看似講的是中國的抗戰故事,實際上,不過是披著中國民族故事外衣的“辛德勒的名單”,最後講的還是西方宗教意義上的救贖。
再比如,被西方美國冷嘲熱諷的《長城》,看似場麵宏大,並且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長城,可裡邊包裹的,還是西方的打怪獸的影片模板,並未有任何故事層麵,尤其是精神層麵上的中國內涵。
按著美國大片的敘事風格,講美國影迷看似感興趣的打怪獸影片、戰爭救贖影片,用強大的金錢資本去鋪陳特效技術,用鋪天蓋地的場麵去致敬爆米花電影,這樣的成品,並未給中國帶來任何臉麵,相反,讓更多的美國影迷覺得中國人傻錢多好糊弄,甚至於會覺得,中國是一個沒有敘事能力的民族,沒有自己的信仰,沒有自己故事的精神內核,本身便成了膚淺與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可以說,張儀謀用一部《長城》,把中國民族品牌這十幾年打出來的精品名片,又再次狠狠地腐蝕了一把。
而對於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而言,他們看中的,隻有中國市場的金錢,其它的,都選擇性無視,可以說,不願意看,甚至於選擇了不屑於看。
在那次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視頻展示中國的畫麵,隻有中國影迷去電影院看爆米花電影的幾個鏡頭,中國影迷漢語發言的內容,也是誇讚試聽效果多麼強大,而非電影內涵問題。
這是奧斯卡對中國的偏見呢?還是中國電影人本便是大多數便是如此?
中國電影當然要自強!
但中國電影人的自強,斷然不是建立在對奧斯卡諷刺回去的基礎上。
奧斯卡頒獎禮對中國大片進行嘲弄,不應該回擊人家,畢竟人家這一槍紮在了中國電影的命門上,雖然把中國電影真的紮了個半死!
像張儀謀這樣的大導演,更應該保持民族表達,在講故事的方式上,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進行,講國人自己的故事,並且在拍攝中,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內斂來,儘量少的用好萊塢特效技術給自己貼上宏大的製作標簽。
宋錚重生以來,尤其是走上電影這條路之後,他想著的就是把美國佬抽在中國電影人臉上的耳光,再抽回去,不是用詭辯,而是用真正的好作品。
宋錚在神遊天外的時候,本屆奧斯卡影帝的最終歸屬,也已經倒了揭曉的時候。
擔任開獎嘉賓的西班牙大美女佩內洛普.克魯茲感覺差不多了,終於決定要拆開信封,現場入圍了最後角逐的幾位男士頓時正襟危坐,當然宋錚算是個例外,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選擇哪一部電影,才能確保張婧初的影後。
“入圍的五位男士,都是我非常欣賞的演員,傑夫,他在《瘋狂的心》裡麵的表演讓人著迷,喬治,他是我的偶像,摩根.弗裡曼先生,塑造了無數好萊塢的經典人物,這次他為所有人展示了曼德拉的一生,科林,他在鏡頭前的每一個表情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當然,還有來自中國的宋,看過《盜夢空間》之後,我就已經成為了他的影迷,這次的《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是我非常珍愛的作品,但是很可惜,最終的獲勝者隻能有一位!”
台下的幾位候選人紛紛在心裡吐槽,這不是廢話嗎?
奧斯卡可是很有節操額,像是雙黃蛋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奧斯卡舉辦了82屆,也隻出現過兩次。
為什麼幾率這麼小?
這主要和奧斯卡獎的評選機製有關,目前,歐洲三大電影節等國內外主要電影獎項,都由少數幾位在電影界卓有成就的導演或演員組成評審團來評選獲獎影片。
威尼斯和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有9人,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有7人,由於評委人數少,評獎時出現雙黃蛋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
而奧斯卡獎的評委人數目前近7000人,最終獲獎影片和演員都由所有評委投票選出,很難出現兩部影片票數完全相同的情況,自然也就很難下雙黃蛋了。
不過,在奧斯卡曆史上,也曾出現過罕見的幾次雙黃蛋。第一次出現在1933年第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華萊士?比裡憑借《舐犢情深》和《化身博士》中的弗雷德裡克?馬奇打成平手,兩人同獲影帝。
第二次雙黃蛋,出現在1969年第4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芭芭拉?史翠珊和凱瑟琳?赫本一起摘得影後。
不像國內那些頒獎典禮,每次要是不弄出幾個雙黃蛋出來,就好像政治不正確一樣。
奧斯卡向來是拒絕雙黃蛋的,除非萬不得已。
“我已經看到了結果,這個結果讓我有些意外,好吧,《烏雲背後的幸福線》,讓我們恭喜,來自中國的宋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