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是市舶司的官員眼瞎麼?
林泉在碼頭半個月,光經小二介紹,就去了三個不同世家的大船,還有一個聽說他出手闊綽,主動派人送來請帖的。
這些船隻,無一例外都是半夜先卸一波,等賣的差不多了,再正大光明的靠岸。
而市舶司的那些官員,這時才姍姍來遲開始統計貨物,讓各大海船交稅。
這當中的貓膩,要是林泉看不出來,那就是不是彆人瞎,是他瞎了!
不過對於這件事,林泉倒沒有太大的驚訝,甚至說這件事早在他意料之中。
林泉之所以來這,其實就是為了證明這件事。
說起來林泉能猜到港口走私盛行,這還得托福以前他無意間看得幾本曆史書。
那本書的名字,就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一說起絲綢之路,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絲綢之路,其實這隻是陸上絲綢之路,也是官方絲綢之路,而當時還有一個完全不遜色於它的絲綢之路,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隻是這海上絲綢之路,幾乎官方少有記載,一直到了1913年,才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公開提出。
據他考證,海上絲綢之路始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成型於秦漢,興於唐宋,受控於明清,最後崩潰於鴉片戰爭。
而且他還考證到,因為海運要比在陸地運送物資更省力,所以海上絲綢之路其實遠遠比陸地絲綢之路貿易量更大。
不僅如此,他還從海量的資料中查詢到,當初的中國的海船,是從沿海港口南下,一直順著南海岸線,先到達爪哇,再到穿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再到達阿拉伯國家,然後再到達非洲,最後甚至能到達好望角。
林泉當時看這本書時看得是激情澎湃,自豪滿滿,可同時又有些不滿,這麼重要的史學知識,咱們自己那些搞曆史的是乾什麼的,居然還讓一個外國人首先提出。
可等一穿越古代,林泉突然明白了。
為什麼偏偏咱們自己的史書上少得可憐。
因為,悶聲發大財啊!
但凡知道的,都是接觸的,都是有利益相關的,藏著掖著還來不及,誰會滿世界吆喝。
滿世界
吆喝的,那是傳銷!
林泉敢保證,就是這幾天他上的海船背後的那些世家,這海船的貿易的事,隻要不是家族核心成員,隻怕也不知道。
而同樣,這些在這提貨的商人,回去也絕不會對外說他們的貨的具體來源。
所以對大眾來說,眾人知道這是外國的舶來品,卻不會知道怎麼運來的。
而那位外國東方學家,是因為從外國,也就是中國那些海船貿易的國家,收集的資料,那邊是被換方,自然不會隱瞞,在書籍上有記載,而他本身又和這無關,才毫無顧慮的作學術發表。
當然其實中國曆史這邊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不過都是官方插手時。
宋朝時,由於北方淪陷,路上絲綢之路被阻斷,宋朝朝廷隻好官方插手海上絲綢之路,想分一塊蛋糕,於是就有了第一個官方衙門市舶司。
而後來明朝時,朝廷自然也插手,例如派鄭和下西洋,同樣也在港口設置市舶司。
可這些,都是皇帝僅僅知道海運挺賺錢,想要分一筆羹,於是派個太監來管市舶司,最後弄點錢,進了皇帝口袋。
當然這是皇帝這麼覺得的,但事情上,天高皇帝遠,派來的太監和官員,看著這樣的肥差,不貪怎麼對得起自己,所以在這些太監官員上下聯手下,海運走私不僅沒被遏製,反而大多轉到暗下,甚至在大肆賄賂下,光明正大的走私。
而這事,持續了上千年,直到他們碰到了一個喜歡下江南的皇帝——乾隆。
乾隆在一次下江南時,經過一個海港,意外發現整個海港船隻旌旗蔽空,你來我往,熱鬨非凡,乾隆看著這麼熱鬨的海運,突然想起了每年進自己口袋的那點錢,頓時大怒,當即下旨封了海岸,隻留廣東泉州作為官方港口,這樣一來,頓時讓稅收和進自己口袋的錢大增。
隻是等乾隆一死,嘉慶上台,這位皇帝沒乾隆的根基,南方海運就又死灰複燃了,嘉慶倒是也想封海岸線,可南方那些世家也不是吃素的,幾番較量之下,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後世一提起乾隆閉關鎖國就一片罵聲,覺得乾隆目光短淺。
可地底下乾隆要知道,隻怕也無比委屈。
他身為國家當權者,阻止
下走私有錯麼?給國庫增加點稅收有錯麼?給自己增加點小金庫有錯麼?
他做的,在當時,於國家,於朝廷,於私人,都是有利的!
竇娥冤啊!
所以林泉當初一聽到海寧有市舶司,就猜到此時的情景,應該是走私盛行,世家吃飽,市舶司吃肉,皇帝喝湯的時代。
畢竟這時代,還沒出一個好下江南的皇帝。
林泉到這一看,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