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1 / 2)

“你們看《妙花》了麼?”

這句問話簡直成為所有識字的人互相招呼的話,尤其是首都高校這一塊,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問一聲。三木年輕,她雜誌裡的作者都年輕。

有些人用詞遣句尚且青澀,但那種青澀碰上最純粹的情感,簡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配對。怦然心動的理由有千千萬,大多似乎都彙聚在《妙花》裡。

有的人喜歡震撼人心的甜蜜,有的人喜歡陰錯陽差的複合,有的人喜歡撼動天地的悲傷,有的人喜歡一念之差的離彆。

短篇訴說情愫,長篇更多寫著劇情。

劇情不是說脫離感情的,而是囊括著愛情、友情、親情,以及那些人世間可能會有的各種因情感所產生的矛盾衝突。

三木就好似一個石頭,丟到水裡產生了一陣陣的漣漪。眾人關注漣漪才發現水下潛藏著那麼多條魚。這些魚完全和他們認知裡的魚相同,卻沒有一刻像現在這麼惹人矚目。

負麵消息也有,看不上通俗的也有。然而看得上的大有人在。

《妙花》的文章畢竟出自一批熱愛文學的人,他們寫文總忍不住用文學載道。妙花編輯部的人選文章時也秉持著這樣的想法。

文章得積極向上,讓人對情感產生向往,對事業產生積極熱情貢獻的心,要能熱情奔赴這個社會。

共產和資本在這些文章裡不會刻意去分辨,對於《妙花》這本雜誌而言,說情為主,沒有必要探討到現在都未必有定論的事情。

各地的報紙對於《妙花》的探討不停,給《妙花》當然打了一次巨大的廣告。

“最年輕的編輯合作團體。”

“最年輕的責任主編。”

“愛情的兩麵,一麵執子之手,一麵再不相見。”

“《妙花》的百花齊放,文學的通俗化是否是一種新的潮流?”

各大高校文學係的老師也把這份雜誌拿到台麵上來說,分析有些文章寫得如何,裡麵又是受到了哪些大家的影響。這種分析和大眾看文角度可全然不一樣。

文學社核心骨乾們眼光可是相當毒辣的,光普通感情完全打動不了他們。唯有藝術性和情感共通,言之有物的才行。

首印很快不夠,各地紛紛向妙花出版社發出加印的請求。結果妙花出版社啟動資金實在少,所以到現在還沒裝電話機,以至於大家要麼親自跑出版社一趟,要麼去催星海編輯部。

星海編輯部王主編受不了這個刺激,親自到妙花編輯部找桑曉曉,想要讓人不要這麼摳門,趕緊裝個電話機。

誰知道桑曉曉根本不在編輯部。

妙花編輯部已經在給第二期雜誌排版,桑曉曉則是很有先見之明,去印廠讓人加印第一期。

王主編隻能找上自家借過來的牛編輯,心酸羨慕著:“這賣得可真好。什麼時候我們星海也能賣這麼好?”

牛編輯原先在星海混吃混喝,工作催不到稿時空得簡直是能去街道上隨意晃蕩的。他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明知道自己不該這麼說,卻依舊悲痛感慨著:“我忙得連光頭都維持不了了!賣得好是要付出代價的!”

王主編歎息,拿下眼鏡在衣服上抹了抹:“行了。彆人想要付出代價的機會都沒有。”

牛編輯一個玩笑話被王主編當真,對他的頹廢表現很不待見:“星海真想賣好,從上到下精神氣就得變。你要是在這裡待一周,你會發現他們年輕人不一樣!”

精神氣完全不一樣。

一往無前,任何的困難都沒有辦法在前方阻礙他們。

“就好像真的是恒星,每個人都發光發亮。比起我們,他們更像星海。”牛編輯看向擠在黑板那邊偷看第二期投票嘻嘻哈哈的一群年輕人,“你不能指望彆人來救星海。你都選擇了堅持星海,要堅信你就是能讓星海再次紅遍全國的人。”

最可怕的是什麼?

是鐵漢柔情。

王主編一向和牛編輯互相對罵習慣了,沒能從這一通話裡出來。他離開妙花編輯部時,不由回頭看著這個新生的編輯部。

新生的編輯部簡陋,紙質資料文章稿件甚至沒有星海多,人員經驗比星海的編輯也差很多。可他們就和牛編輯所說的那樣,成為了真正的星海。

“後浪推前浪。”王主編往回走,念叨著這話,內心裡的不甘被點燃,慢慢從小火苗燃燒成熊熊大火,將他整個人都囊在其中,“前浪怎麼能服輸。”

……

另一頭,傅元寶也知道了《妙花》賣得很好。做商人的,最需要消息靈通。這種消息一部分是對政策敏銳,要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還有一部分是對大眾敏銳,知道大眾想要買什麼,他們更適合調整去賣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