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燈光下,明滅不定的燈火令房間裡人的影子跟隨著不斷晃動,李儒將信放在燈光前仔細看了一遍,袁術給陳默的信中,並沒寫什麼東西,更多的是拉交情,但裡麵確實有招攬之意。
“文優如何看?”董卓看著李儒,詢問道。
“袁術卻有拉攏之意,但也並不排除想以離間之計將陳默調離伊闕關。”李儒放下絹帛,看向董卓思索道:“陳默鎮守伊闕關以來,從未出錯,而且接連挫敗袁術,使我軍不必憂心於南部,若無絲毫憑證,貿然將其撤走,不說袁術會否攻破伊闕關,但伊闕關軍心定會動搖。”
這一點,從華雄等人送來的戰報中就可以看出,華雄和楊定,那可是董卓的老部下,忠誠方麵絕對沒問題,但這兩人對陳默都是推崇備至,可以想象伊闕關中的將士對陳默是怎樣的態度,如果這個時候因為這幾張書信便要定陳默的罪或是奪其軍權,那肯定會造成軍心不滿。
董卓點點頭道:“老夫亦知隻憑這些定陳默之罪有些牽強,此子文武雙全,老夫也確實喜愛,但他終非我心腹,如今洛陽之民尚未儘數遷走,老夫無法放心,倒不是真要治罪。”
也就是說,陳默還是要調走。
“既如此,要顧及伊闕關將士之心,首先,調走陳默之後,伊闕關需得由華雄做主,否則難平軍心,其次,為免陳默部眾不滿,需將陳默兵馬也調走,但需及時填補兵力,以免袁術趁虛而入;最後,陳默不能降罪,就算嶽父如今對其生疑,但陳默迄今為止並未犯錯,無故加罪,將士必然離心,最好能為其加封官爵,可以成皋戰事吃緊,調陳默前去成皋駐守為由,將其調回,如此一來,可保軍心不會因此動搖。”李儒一邊思索一邊道。
陳默無罪,貿然懲處必然動搖人心,用這種明升暗降的方式,將陳默調回洛陽是最好的辦法,當然,在李儒看來,繼續讓陳默守備伊闕關才是最佳方案,但董卓顯然已經對陳默起疑,說這個沒有意義。
李傕皺了皺眉,按照他原本的打算,是想趁機將自己侄兒推上伊闕關主將之職,隻要守住伊闕關,這份功勞不會小,但李儒建議華雄當伊闕關主將,李傕沒辦法反對,無論資曆、名聲,華雄顯然比李暹更適合這個位置。
不過陳默一走,李暹在伊闕關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自己再派一支人馬去伊闕關為李暹撐腰,總能幫他獲取更多功勳。
“另外……”李儒起身,對董卓一禮道:“嶽父,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儒還是希望嶽父三思。”
董卓點點頭,對陳默不放心,但他能力卻擺在那裡,伊闕關是洛陽南麵門戶,一旦有失,董卓的局麵就不太好了。
“主公放心。”李傕微笑道:“末將可命趙岑率四千兵馬前往替換陳默,定可保伊闕關萬全。”
趙岑是董卓部將,也是十分驍勇善戰之人。
“也罷,我明日向陛下請得詔書之後,便命趙岑帶著詔書去替換陳默,雖然委屈了他,不過此番以他功勳,我可幫他請得右將軍之位。”董卓點頭笑道。
右將軍,位次九卿,非常置,陳默如今是光祿勳兼河南尹,位比九卿,地位是高於右將軍的,但有一點,衛將軍的軍權可比九卿更高,以如今來說,雖位次九卿,但實權卻更高,而且有開府之權,也就是說,有了右將軍之位,陳默可以名正言順的給自己麾下人馬分封官職,按照漢製,他麾下這些官職,是先忠於陳默,然後才是忠於大漢的。
等於陳默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就如袁術,袁術是後將軍,但卻是這次諸侯聯盟中最強的一路諸侯,不止是因為袁術家底厚,更因為他手下那些人都是直接歸屬於他。
雖然隻是個名義問題,但有時候,這名義可是很重要的。
李儒聞言皺了皺眉,按照他的想法,就算給陳默三公之位,也不該給陳默開府建衙之權,陳默不止自己能打,麾下也有一批強將,而且此人心思,李儒一開始還能看透,但到現在,已經有些摸不準了。
就當是給他補償吧。
想了想,李儒終究還是放棄了勸說,不給這個給什麼?陳默本身已經是位列九卿的人物,但若給他三公之位,不說現在三公之位並無空缺,就算有,董卓也不可能給陳默。
見已無事情,李儒和李傕雙雙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