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孟津時,已是傍晚,河水沒有再漲,看來上遊的疏導做的不錯,但就算如此,以現在的水勢,要過河還是有些勉強。
陳默站在渡口,觀察著水勢,眉頭微皺。
“主公,您找我們?”韓凱和白驃來到陳默身後,躬身道。
“嗯。”陳默點點頭道:“孟津已無需再守,除了匈奴兵之外,你二人率領其他人馬,待河水平緩之後,立刻渡河,占據箕關,此處於我軍頗為重要,不得有誤!”
箕關依靠王屋山而建,乃河內和河東之間的要衝之地,王匡已死,但河內如今是怎樣的情況,剛剛跟諸侯建立了關係,陳默不想立刻打破,但河內他日肯定是要占領的,占據箕關,便占據了攻入河內的主動權,此地對陳默來說十分重要。
“去準備吧,孟津於我軍已無用,但需留下一支人馬準備接應,等洛陽事了,我會去從此退往河內,在箕關與你們彙合。”陳默拍了拍兩人的肩膀笑道。
“末將領命!”兩人躬身一禮,各自前去整合兵馬。
“主公,董卓都要走了,我們為何還要留下?”典韋疑惑的看向陳默:“不如趁早渡河,說不定能趁勢攻下河內。”
“王匡雖死,但不代表河內無主,貿然拿下,光是應付諸侯討伐便會叫我們精疲力儘,最好能名正言順!”陳默搖了搖頭:“若實在不行,便從河內弄一些人口,以後再說。”
眼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並州、長安來走,占據河內或許能多個十多萬人口,但同樣也會成為諸侯進攻自己的切入點,若是因此讓自己陷入戰爭的泥潭,倒不如暫時放棄河內,先將並州拿下,再謀劃關中,若能得關中之地,到時候返回來再拿河內,就輕而易舉了。
“太麻煩。”典韋搖了搖頭,不太懂這其中的區彆。
“所以才讓你多看看書。”陳默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
“主公,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典韋連忙轉移話題,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要讀也是以後讓自己兒子去讀。
“聯絡諸侯,徐榮應該也就這兩日要退了。”陳默笑道,反正董卓要走了,正好將洛陽給諸侯,再得一個人情。
徐榮確實接到了撤軍的命令,不過在大伾山埋伏幾日,若諸侯追擊,則趁勢伏擊諸侯,若沒有,則迅速退往函穀關。
陳默會從旁策應?
徐榮看著董卓送來的書信,又看了看關外,歎了口氣,選擇了接受命令。
其實諸侯此刻正是虛弱,若是有足夠的兵力,此刻殺出去,諸侯聯軍恐怕不堪一擊,但洛陽的兵馬,大半調往關中,剩下的分守在伊闕關一帶,實在沒有多餘的兵力進取,也隻能選擇放棄。
“周勇!”徐榮看了看身邊,他身邊將領不少,但有單獨作戰能力的卻不多,周勇勉強算一個。
“末將在!”周勇出列,躬身道。
“你帶七千兵馬先行撤往洛陽,確定太師離開之後,再退往函穀關!”徐榮沉聲說道。
“將軍,這……”周勇聞言一驚,看向徐榮道:“七千兵馬一撤,這成皋便沒有多少兵力了。”
成皋加上後來周勇帶來的八百人馬,拋開這段時間守城折損,連一萬都不到,現在直接調走七千人,成皋兵馬連三千都沒有,如何抵擋關外那十多萬聯軍?
“太師有令,棄守成皋,你帶輜重先行,我率軍伏於此處,若有賊軍追擊,我便先敗他一陣,然後再撤!”徐榮看著周勇笑道:“不必擔心。”
“喏!”周勇得知都要撤軍之後,方才鬆了口氣,對著徐榮一禮,躬身告退。
……
滎陽大營,在得知多數士兵隻是染了風寒之後,諸侯才鬆了口氣,雖然這東西也能致命,但至少沒有瘟疫恐怖。
曹操拿著餘昇送來的書信,皺眉看著袁紹道:“盟主,此乃大好良機,興複漢室,隻需誅殺董賊,便可趁勢攻入關中,迎回天子,為何盟主此時猶豫?”
隻要派一支人馬,無需太多,隻要數千人從孟津殺入,直撲洛陽,便能令徐榮、董卓進退失據,成皋、伊闕關將再無意義,而後大軍趁勢攻入成皋,剿滅董卓,重定天下便在此時,但這個時候,不止袁紹遲疑,公孫瓚、陶謙、橋瑁、劉岱這些人也都選擇了無視。
“沒有孟德想的這般簡單!”袁紹搖了搖頭道:“若陳默使詐,並非真心,豈非壞了將士性命?”
“袁公!”臧洪皺了皺眉,看向袁紹道:“洪願以性命擔保,陳默往日雖有過,但絕非這等無信小人!”
袁紹連忙道:“子源誤會,隻是此事事關重大,不可操之過急……再議!再議!”
“報!”便在此時,一名小校進來,對著袁紹道:“啟稟盟主,餘昇在帳外求見。”
“告訴他,他帶來的信我等已經看過。”袁紹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手,填什麼亂?
“盟主,餘昇說右將軍陳默又有新消息傳來,事關我軍勝敗。”那小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