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1 / 2)

庶族無名 王不過霸 5169 字 10個月前

建安三年,蔡邕的病亡好似一個信號一般,天下好似突然重歸太平一般,曹操在奪取徐州之後,便開始大規模屯田,袁紹跟公孫瓚也暫時休戰,但到了此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幽州最富庶的涿郡已經落入袁紹之手,半個幽州都不再受公孫瓚掌控,青州更是全麵落入袁紹手中,公孫瓚的敗亡也隻是時間問題,而陳默這邊則開始在禰衡的主持下將書院分層,開始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係統,而且禰衡還在樂此不疲的不斷進行著完善。

“禰衡還有這本事?”睢陽,曹操府邸,看著最新從關中傳來的信息,曹操有些不可思議,當初若是知道禰衡有這本事,曹操也不至於攆人,最重要的是,禰衡既然有此心思,為何在曹操這邊不用,反倒四處罵人。

也需是當時禰衡沒有找對方向,又或者過於迫切的想要成名了吧?

荀彧等人有些不確定的想著,目光不由看向曹操坐下的郭嘉。

郭嘉這些時日一直帶著孝,蔡邕之死,不止陳默治下進行了禁酒之類的祭奠,曹操、袁紹、劉表、呂布乃至江東孫策以及公孫瓚都有類似的祭奠,而郭嘉,作為蔡邕的弟子,雖然有過誤會,但就如蔡邕至死對這個弟子都念念不忘一般,郭嘉又怎會真的忘記自己的授業恩師,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甚至沒辦法去看蔡邕最後一麵,郭嘉隻能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敬意。

“主公想要效仿?”郭嘉看向曹操,詢問道。

就如同曹操開始大規模屯田之後,陳默也在效仿曹操在關中、洛陽進行屯田一樣,曹操對於陳默那邊的各種新技術也在不斷偷師,甚至曹操親自研究過陳默弄出來的糞肥,隻是後來實在不得門徑,隻能放棄,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偷學。

總之大家都在相互效仿、借鑒,這年代,技術這種東西除非你不推廣,否則的話,被人偷學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如今曹操這邊也已經製造出了新式的耕犁,還有水翻車等等,關中在不斷休養生息,曹操這邊也開始大力發展,隻是製度上,曹操雖然借鑒了一些陳默的做法,但沒辦法完全借鑒,畢竟兩人治下成分不太一樣,陳默治下並州、西涼都是士族比較少的地方,而關中士人也早被董卓、李傕、郭汜殺怕了,而曹操這邊的士人,可是敢直接挑撥人對曹操反叛,差點把曹操根基給弄沒的。

若是曹操真的跟陳默一樣施政,怕是剛剛平靜一些的中原又得亂了,雙方士人班底的承受能力顯然不在一個水平。

但書院這件事情,大家都在做,袁紹那邊也興建了幾座書院,隻是沒有像陳默那樣普及,劉表在襄陽也建了一座襄陽書院。

曹操聞言點點頭道:“如此一來可為朝廷提供更多人才,二者也可鞏固軍心。”

大家都是明白人,曹操對士人的態度也一直是一手拉一手壓,但這隻是暫時的,曹操在,能壓得住,但曹操若是不在,他的後人是否能壓的住,這就是個問題了,因為學問這種東西,一直掌握在士人手中,陳默這做法,等於是給自己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卻又得不到士人完全認可的寒門,而且數量極大,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什麼,但再過十年、二十年,士人再想如今天這般是不可能了。

曹操自然也想效仿。

“臣以為,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效仿,這與農耕、工匠不同,若是完全效仿,恐怕會引起動亂。”郭嘉思索道。

主要是得把握一個度,這種事,他們沒有陳默那樣的先機,步步為營,必須走穩,至少在書院第一批人才出來之前,他們無法如陳默那般大張旗鼓。

荀彧歎了口氣道:“最重要的是,主公亦需一個禰衡。”

如果陳默沒有禰衡這麼一個有才氣,會得罪人,而且性子偏激的人來做這件事的話,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將整個製度完善起來,那邊陳默隻是點頭同意了手下人一個計策,執行也是由禰衡全權負責的,而他們要做,如果沒有禰衡這麼一個名士主動去做,由朝廷來著手推廣的話,給人的感覺會不一樣。

看看陳默那邊,現在就算有人罵,罵的也是禰衡,就算告狀告到陳默那裡去,陳默把禰衡招來相互辯論,這方麵,禰衡確實有得天獨厚的才能,滿朝公卿,沒一個能說過他的,為了避免禰衡被人暗算遇害,陳默還專門派人暗中保護禰衡。

曹操這邊,也需要這麼一個出來吸引眾人仇恨,而且善辯之人,才能像陳默那樣肆無忌憚。

“伯道總能發現人身上的優點,吾不如也!”曹操聞言,也隻能羨慕和歎氣了,人是自己送過去的,能怨誰?要怪也隻能怪自己當初沒發現禰衡還有這方麵的才能。

“在下以為,此事倒可以交於那孔文舉去做。”程昱微笑道:“孔文舉與那禰衡乃是至交,如今禰衡有了這些成就,將此事完全交托給孔文舉,想必他也相當樂意。”

曹操聞言點點頭,孔融倒是合適,給他找點事做,也總比他每天沒事找事或者寫一些抨擊曹操的文章強。

“此事孔文舉確實合適。”荀彧點點頭道。

這件事情意義深遠,諸侯除了袁術之外,連呂布都在想著建立書院,不過呂布手下幾乎沒什麼文士,他怎麼辦學?

南陽這邊,呂布確實在為這件事苦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