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變的。
因為一個人從小到大,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會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如果一直能夠保持最開始的模樣,那無疑是開玩笑。
成長這兩個字的重量,伴隨著的,是歲月的更迭,是人心的變幻。
在趙浮生最開始認識薑聞的時候,他還是那個一門心思想要拍出好電影的硬漢,但時至今日,薑聞已經開始明白,市場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電影作品了。
曾經的他,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讓子彈飛》的時候了。
隨後的《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都隻能說,那個時候老薑是在努力想要把商業化和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但很明顯,他失敗了。
個人風格與商業化想要完美融合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墨鏡王這樣的頂級大導演,在《一代宗師》之後,也拍出了《擺渡人》這種爛到家的電影,順帶還搭上梁影帝和金城武這兩個大帥哥的臉麵。
所謂渡人渡己之類的話,墨鏡王也就是為了糊弄一下投資商才發的那個微博。可憐那些明星們,為了捧這位大導演的臭腳,哪怕心裡再怎麼討厭,也得假模假樣的去發一句“我喜歡”,實在是讓人可憐又可笑。
娛樂圈,就是一個名利場,任何一個人隻要身處其中,就不可能還有什麼天真的想法。
以為混娛樂圈的人是傻子的家夥,才是真正的傻子。
而原本的薑聞,是根本不會意識到這些的,他的想法,大多數時候,都集中在電影上麵。甚至有些固執的不會變通,寧可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碰的頭破血流。
但這輩子,他認識了趙浮生,兩個人成為了朋友,不得不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最起碼,薑聞因為和趙浮生接觸的次數多了,倒是變得圓滑了許多。
最起碼,現在的他很清楚,一部電影想要成功,首先要得到市場的認可。
口碑和票房對於一部戲的重要性,其實是一樣的。
打個比方來說,薑聞從前一直覺得,自己拍電影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隻要表達自己喜歡就好。而現在,他固然想要拍出自己喜歡的電影,但同樣的,他也在意票房和口碑。
說白了,趙浮生已經把薑聞從一個單純的文藝青年,轉變成了一個有文藝氣質的純粹電影人。
不要小看這種轉變,這種變化,其實對於薑聞而言,是很有用處的。
作為一個導演,如果忽視了市場,遲早是要被淘汰的。
換句話說,如果薑聞一直堅持自己所走的那一套,不進行一些變化的話,那麼他就必然要麵臨一個困局:究竟是堅持拍自己想拍的,還是放棄理想,迎合市場。
說實話,前世的薑聞最後怎麼選擇,趙浮生並不清楚,因為那時候趙浮生已經穿越了,但從薑聞的民國三部曲來看,他其實已經在嘗試把自己的風格與市場糅合了,隻不過貌似不太成功而已。
“你的意思,《手機》的票房肯定比《尋槍》要高?”葉敬抽著煙,對薑聞道。
薑聞點點頭:“我拍的戲,我心裡有數,《尋槍》那部戲,拿獎還行,票房的話,肯定沒什麼大搞頭,有一千萬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