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若不是馬皇後之前反複叮囑說“大案”的事情會給大孫在那頭造成極大的麻煩,這時候朱元璋早就下令錦衣衛開始抓人,然後開始發動新一輪的大案了。
隻是朱元璋一想到,明明是大孫告訴自己真相讓自己免受蒙蔽,可自己要是反手給送一堆大孫的敵人下去,這算怎麼回事呢?
就是陌生人,也沒有這麼恩將仇報的,更何況是自己的親孫子.有句話說得好,虎毒還不食子呢。
朱元璋的心頭,升起了一絲對朱雄英的感激之情。
——多虧了咱的大孫!要不是咱大孫告訴,咱現在還被這**佞所蒙蔽!
所以,朱元璋才壓下了怒火,隻是讓**驤出動錦衣衛進行調查,而不是馬上興起大案。
不過陰差陽錯之下,朱雄英倒是減少了大明的動蕩。
其實這對整個大明來說是有利的,官員雖然需要整肅,但“割韭菜”模式的整肅,還是大可不必的,畢竟雖然想當官的人很多,但要是培養一個合格的地方主官,還是很需要時間的,一旦把這些人一掃而空,整個大明的國家機器,必然會產生運行故障。
見朱元璋冷靜下來,朱標又勸道:“父皇,殺戮無益,還是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吧。”
<div class="tentadv">
朱元璋這時候既然消了**的心思,自然想法就是衝著解決問題去了。
“咱不**,都說說吧,都有什麼法子?”
可惜,無人應答。
朱元璋環顧四周近臣,忽然有些寥落之感。
若是青田先生劉伯溫,或是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在此,想來能給他提供一些應對之策,可惜,如今自己身邊卻無一得力文臣了.可這又能怪誰呢?
朱元璋看著周圍一圈低著頭縮的跟鵪鶉一樣的近臣,又是氣不打一處來。
“咱養伱們這幫酒囊飯袋有什麼用?”
朱元璋的這些近臣,也就是所謂的“四輔官”,乃是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以後設置的,正式名稱叫做春、夏、秋、冬四輔官,地位位列於公、侯、都督之次,而四輔官的任職者被要求於一月內分旬輪流值班,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屬於朱元璋在官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