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穗自己在京城如何為明年的衝獎攢稿子、讚文學研究論文和圈內學術地位、乃至與外國影視投資資本接洽、蓋大觀園給文化有關部門白用、外資方麵隻要園區後續產權……
這些事兒,跟顧驁都沒有關係,那是蕭穗的個人行為,顧驁可是奉公守法的央企乾部。
蕭穗身上有了一個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在身上,說她自己本身的麵子夠大、能拉到外國影視資本投資,那也是絕對說得過去的。(雖然這一把是三個編劇都貢獻度超過30%、分享的獎項)
奧斯卡的一個分項最佳小獎,就已經在圈子裡值這個身價了,這是硬通貨。
說難聽點兒,哪怕蕭穗不是顧驁的未婚妻、假設兩人分手了,靠著身上那個獎的光環,拉來幾百千把萬美元的投資,完全不屬於冼錢。再多麼,說不定才會引起輿論關注和質疑。
而顧驁在錢塘修圓明新園一二期工程,大約占原版圓明園將近20%的規模,也就花了3個多億人民幣的預算,可見80年代中期,搞仿古景觀工程還是便宜的。
換句話說,哪怕把圓明園100%還原度造出來,不到20億人民幣也能拿下了(已經把買地皮的錢都算進去了,不過眼下地皮也不值錢)。
曆史上,文化有關部門拍《紅樓夢》蓋的大觀園,大約十二三萬平的占地,也就是200畝。這地方比顧驁在京城玉淵潭的宅子占地倒是大了20倍,不過園林占多數,建築密度不大。
按照“圓明新園”的經驗,這種項目肯引入外資的話,不用1000萬美元絕對可以美輪美奐徹底拿下,而且是按照文化有關部門的最高標準嚴要求。
人民幣貸款都不用配套。
這樣的小項目,蕭穗如今的麵子和身價,已經能獨力斡旋處理了。
當然,實際操作當中,蕭穗肯定不會傻到真拿老公的錢不當錢。她最多讓外資出個兩三百萬美金“首付”,然後靠著項目抵押再問國內的銀行貸款個五千萬人民幣。
84~88年這幾年,是國內的高速通貨膨脹期,人民的工資水平確實在猛漲,但物價指數也在猛漲。期間經曆過兩波號稱是計劃“工資翻一倍、物價漲五成”的現象,以釋放雙軌製的價差問題。
(注:上麵提到的是“計劃”,最後實際上數據如何,反正我不知道,也不瞎寫。)
不管怎麼說,這幾年工資漲幅肯定是比物價漲幅高一些的,所以對於平時就吃光用光沒有存款的赤貧,其實是比較利好的,人家這一波後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
受損的隻是家裡有餘糧、有存款的人,因為存量財富縮水了。
這樣的環境下,能貸款搞的項目,當然要儘量多貸款、少投前期本金了。
……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蕭穗在京城忙活的同時,抵達了特區的顧驁,很快投入到了華興通訊的管理工作中去。
因為基層招聘的大部分是新人,曆史包袱比較少,管理上麵自然也能多采取一些大刀闊斧的西化激進改革。
顧驁把後世的績效激勵體係稍微拿出一些穩妥、還有點人性的部分,稍微推行一下,對於80年代中期的員工,已經非常有效了。
不過這一切更主要是得益於華興通訊挪來了特區,所以電子工業部裡、乃至各種兄弟單位很難把大量的關係戶塞過來。
84年體製內沒拚勁的人,尤其是在京城混慣了的,是很少有敢南下特區淘金的。就算給他們位置,他們也懶得來這裡工作。真有魄力的相當一部分也自己披個鄉鎮企業合作的皮、下海單乾了。
(注:92年的下海是純下海,不需要任何掩護身份的。84年其實也有很多下海,但因為還沒有內資的私人有限公司,大多數下海是套一層鄉鎮企業的皮,給鄉鎮集體一部分股權,也就是魯冠球那樣。
產權不是很明晰,但生意還是可以順利做的。比如魯冠球等最常見的辦法就是“花錢買不管”,鄉鎮集體什麼都不乾,每年類似於乾股從企業拿走幾成上繳利潤,然後就不乾涉具體經營。)
沒有了錯綜複雜的關係戶,這個時代的企業還是比較好管理的。因為什麼物資都匱乏,隻要你產品對了,怎麼都能賺錢。
摩托羅拉品牌的尋呼機,實現國產化之後,價格也有所降低,與一年多之前相比,隻有純“嗶嗶”提醒聲的尋呼機,價格從四五千人民幣,直接降到了三千;
而帶“來電顯示”、有一條液晶屏能顯示號碼的那種,也從一萬兩千人民幣降到了九千多——本來按照成本核算,等比例扣率還是要萬把塊出頭,是顧驁大筆一揮,略微降低一點毛利率,卡到了一萬元大關以下。
四位數還是五位數,對於用戶的承受體驗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光是尋呼機本身的價錢,當然沒有那麼貴。之所以要賣這個價錢,是因為每一台都有好幾成的價格得補貼基站、把基站成本平攤下去——早期因為手機/尋呼機用戶數很少,運營商的網絡端成本,都是要攤銷到終端一側,由終端用戶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