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裡聽說工廠的產品,是大多數都要出口到香江的(香江當然是中國領土,但賣到那邊去的東西也算出口),甚至還有少數賣到曰本、美國。
從市裡有關部門的領導,到車間主任、下到工人,都非常振奮,立了軍令狀要大乾200天。咱還沒見過100%咱中國人自己造的高科技產品,能反賣到曰本、美國去呢。”
這個答案,讓顧驁哭笑不得。
雖然,道理也不能算錯。
錢塘這一畝三分地上,原先也就西湖電子廠代工過一年半載的天鯤遊戲機,不過那東西cpu畢竟是進口的,不屬於“100%國貨”,而且後來遊戲機產業形成規模,代工就被韓婷搬去特區了。
嚴格來算,也就顧驁當年出道之前,在一機部外事局,把錢氧的那幾套成套製氦設備賣給美國能源部,算是實打實的“100%中國製造科技設備銷往美國”。
不過那也算是緊急情況下的意外突發,當年要不是趕上79年三裡島核事故,美國能源部要貨要得突然,那肯定是普萊克斯或者法液空的單子。
而在顧驁眼裡,區區一家cd工廠,技術含量最多也就跟曆史上92首長視察“先科vcd”的時候差不多。後者雖然晚了7年,但畢竟是帶v的。
視察的時候,工廠的負責人,以及市裡有關部門的領導,都提出了一些疑惑。(當然按顧驁離開體製之前的級彆來說,錢塘本地凡是級彆比仇清低的,都不算顧驁個人的“領導”,最多平級)
“顧總,為什麼幾個香江的華人歌手唱片,都能賣到曰本和美國市場呢?是因為現在漢語流行音樂在國際上地位這麼高了麼?那您真是給咱中國人長臉呐。”
這些問題問出來的過程,如果真要寫得裝逼打臉一點,單獨水個兩三章都沒問題,而且可以發泄得酣暢淋漓。
然而顧驁卻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他不想靠欺負內地同行眼界窄來裝逼,所以非常實誠地直接揭開了謎底:
“這沒什麼,曰本、美國雖然有銷量,不過《吻彆》這張專輯,目前加起來在這兩國也就幾萬張,這都一個月了。至於買的人麼,我雖然沒有詳細數據,但也可以打包票,絕大多數都是在日華人或者美籍華人買的——
嗯,就跟鄧麗筠能去肯尼迪藝術中心開演唱會,南韓那些藝人,也能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開演唱會嘛,你以為都是白人看的呢?還不是海外的華裔韓裔。”
85年的南棒藝人當然還沒到這個水平,顧驁不過是拿後世s-m時代的韓娛常識隨口一扯。反正聽眾也不知道現在南棒娛樂業發展如何,不會傳幫的。
至於拿灣灣人舉例的時候,顧驁本來是脫口而出就想說“就跟周潔倫去洛杉磯的南加大演唱會,不也都是華裔在看”。
最後是話到嘴邊,硬生生刹住了,知道這個例子肯定會穿幫,所以臨時加工換成了鄧麗筠的例子。
而且,顧驁這番話,絕對是有理有據的——或許有些看官是張雪友當年的鐵粉,會拿“張雪友的《吻彆》可是火遍了歐美,甚至在荷蘭都成了銷量榜冠軍唱片”來反駁。
但其實,那些都是海外亞裔貢獻的為主,不能說白人完全不買吧,但至少一小半都占不到。
事實上,這一點從“曆史上張雪友在歐洲,為什麼是在荷蘭賣得最火”,都可以輕易解釋——因為,曆史上張雪友出道時投靠的是寶麗金唱片。
眾所周知,1982年全人類定義cd音樂製式的時候,三大標準定義發起者,就是飛利浦、索尼和寶麗金。
可更多人或許不知道,寶麗金其實就是一家有飛利浦資本背景、以及飛利浦離任高管經營的唱片公司。換言之,那就是飛利浦拆分出來的音樂公司。
事實上,82年人類定義cd的時候,就跟飛利浦索尼平分天下差不多。而索尼隻是一開始沒有自建唱片公司和音樂公司——盛田昭夫覺得另起爐灶從頭開始不劃算,所以他忍了幾年,等85年廣場協議日元值錢後,盛田昭夫用買買買的戰略,把哥倫比亞唱片變成了索尼唱片,才完成了索尼的音樂全產業布局。
而眾所周知,飛利浦是荷蘭在科技產業界的扛把子企業了,寶麗金也是荷蘭企業,所以張雪友的《吻彆》曆史上歐洲地區在荷蘭賣得最多最好,並不完全是實力決定的,而是因為荷蘭是發行商的老巢。
現在顧驁的天鯤音樂,海外渠道主要依托索尼係,所以張雪友的唱片在曰本賣得最好、在美國次之,也就不奇怪了。
以後不光是張雪友,包括天鯤音樂旗下全部運作的歌手藝人,他們的市場格局都會這樣——直到將來“索尼唱片”成立,顧驁不得不跟盛田昭夫兵戎相見、完全自建渠道的時候為止。
“原來都是海外華僑和亞裔在買中文流行音樂唱片呐,那就不奇怪了。唉,咱還好激動,以為是純種曰本人和美國白人都被咱的流行音樂感動了呢。”
聽到顧驁的答案時,工廠負責人和本市經濟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無不感到惋惜。
不過同時,他們對顧驁的虛懷若穀,又多了幾分景仰。
“顧總到底跟那些稍微撈到幾次出國做生意的機會、就囂張到不行的暴發戶不一樣。
其他人要是把100%國產高科技產品賣到國外,還不知道怎麼大吹特吹,而且起碼讓省電視台和省報拿出一個黃金時段或者一個頭版來報道這個業績呢。
看看人家顧總,在海外賣出價值上百萬美金的cd唱片,一點都不居功,還主動澄清戳破,說不算個事兒,這才叫大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