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過去可以做,不代表現在還能做(2 / 2)

重回80當大佬 浙東匹夫 5797 字 7個月前

“領導原則上願意嘗試,咱跟顧總就不來虛的了,您能說說,如果是《第一滴血》或者《終結者》這樣、美國也才上映三四年的電影,打一折大約要多少錢呢?”

顧驁微微笑了,他知道這事情已經成了一大半。

“我是很想低價賣,就當結交個人情的。不過呢,要是當初發行的第一時間就談,還好談一點。

現在這幾部電影的全球票房都已經被驗證過了,那都是累計票房過億美元的大火作品。中國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哪怕考慮到收入和物價的數倍差距,行業慣例也是按照全球票房的5%來算買斷價的……

我雖然能決定很多事情,可也要服眾,否則很容易被美國的監管部門說成侵犯小股東利益、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的。這一點希望你們明白,所以,原價至少值三五百萬美元……”

顧驁這番話裡說到的算法,海處長也都是有所耳聞的。畢竟中影進口公司做這生意已經四五年了,遇到的同行都是這麼打交道的。

所以,即使知道顧驁是“欲揚先抑”,她聽到這個數字心裡依然有些低沉:

“這就太貴了,哪怕您不止打一折,而是零點五折,那也得20萬美元呐。咱本來就說好了,一部片子平均3萬美元。每年主推的,資源傾斜,5萬美元。而明年因為《倫敦上空的鷹》鐵定要擠占很多資源,我們連5萬都給不到。”

“那就需要額外的交易方式了嘛,你們可以考慮給電影貼片頭廣告,拉讚助商為購片成本買單的嘛。”顧驁非常強勢地打斷道。

海處長楞了一下,隨即無奈一笑:“顧總說的,自然是前些年您玩過的那一手把——那時候咱中影進口還沒成立,是三大製片廠各自為戰隨意引進、自籌外彙的。不過,這種例子隨著咱中影進口的成立,已經重新嚴肅過了,口子可不好開呀。”

很顯然,海處長對於顧驁當年撈第一桶金時、玩的貼片廣告路數很清楚。

曆史上79年的時候國內正式進口了30部左右的批片,當時因為是剛剛開放,各自為政,所以有些亂象,三大廠拚命搶指標。不過後來國家立刻就意識到這裡有些缺乏統籌、浪費外彙的情況。

所以80年驟降到10部以內、81年更是隻有唯一的一部《老槍》被合法作為批片引進,那是一部1975年法德合拍的電影,由滬江譯製片廠翻譯。而那年京譯和長譯都是一部指標都沒分到——這就是因為,當時國家成立了中影進口,把各大製片廠的權收攏上來統籌了。

因此,顧驁五六年前做成過的生意,並不代表現在還能完全毫無障礙地再複製一遍。因為隨著國家開放年限的增長,很多製度是越來越完善、法律和規章越來越成體係的。

所以,顧驁這次才要花代價,把這事兒重新敲定一番,做到“在法律完善後,依然把某些商業模式確定為可以做”。

而他這樣努力的信心,就來自於他前世看到的一條、關於可口可樂在華發展史的佚聞:

曆史上,80年代外國品牌(尤其是外國公司持有的外國品牌)、第一次成功在央視打廣告,就是1986年的10月。當時是央視出於任務,必須引進一部售價20萬美元的外國紀錄片,但央視掏不出錢。

最後可口可樂公司花了好多波折,讓央視打通關節請示了好多有關部門領導,才允許可口可樂公司當這個讚助商、代掏20萬美元購片費,代價則是“央視在每次播放這部紀錄片時,在片頭和片尾插播一條可口可樂的廣告”。

有興趣的看官可以去網上搜一下,還能搜到那一個牽驢老農喝可樂的土味廣告短片。

顧驁對這事兒的細節不是非常有印象,但他知道,也就是在這兩年,大約就是有關部門,開始對“外國公司持有的外國品牌,在全國性影視媒體上打廣告”這事兒的戒備等級,逐步放寬的時候。

既然連外國品牌的廣告都放寬了,那麼,“中國公司持有的外國品牌”(比如,紅牛持有的“佳得樂”,就屬於“中國公司持有的外國品牌”),乃至其他更和諧的捆綁貼片模式,也都應該更放寬了。

何不趁此機會探探路呢。

“這事兒我得再請示一下……不過,我先確認一下,顧總,您剛才說了:《第一滴血》的折扣後售價,是按照零點五折計算、折後20萬美元,對吧?您希望中影進口就不足部分的差額,用片頭片尾廣告補償?”

“對,我就是這個報價。”

“其實,如果您真是想促成投放廣告的話,您可以把折後價格報高一點——反正你也沒指望中影進口真的掏現金。”

這話,就沒必要說出來了吧?

——

感謝盟主“王刀仔”的打賞,以及“包子太嫩太年輕”、“馬來西亞的張家輝”等的又一個新舵主打賞。

加更我會加更的,累計會加更四天。

不過,我並沒有點過什麼參加某點的爆更求打賞活動、爆更戰隊活動。怪不好意思的,所以澄清一下。看似“作者的話”那裡那句“五一五爆更挑戰、打賞應援”的話,是網站官方加上去的,不是我寫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