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左邊首富右邊總統(1 / 2)

重回80當大佬 浙東匹夫 5761 字 7個月前

在格林尼治稍微住了兩天,蕭穗總算是漸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和法律。

也覺得滿眼光禿禿的白樺林變得順眼了些隻要踏上僅僅一河之隔的對岸紐約州地界,社區裡的植被馬上就會變得常綠茂密起來,隻不過房子也都從大莊園變成了二層木結構小洋樓。

對於住格林尼治的人來說,真正有意義的綠化,都是自己樓跟前三五十米以內的草坪和樹叢,因為隻有這些地方是你住在樓裡看得見的。外圍幾十米甚至百米縱深的枯樹荒林,那都不是給自己看的,而是用來裝低調的。

最好達到那種大隱隱於市的效果,讓窮人開車路過以為裡麵是公園,立入禁止的公園。

這一切環境,都是附近三州的格局和州、聯邦稅法博弈的產物。

美國的稅法是分聯邦稅和州稅的,聯邦稅大家都一樣,沒有操作空間,但各州優惠力度有很大差異。

其中物業稅(房產稅)隻在美國建國初年作過幾十年聯邦稅,後來發現美國人對於稅怎麼用有很大的監督意圖,聯邦被抗辯久了不厭其煩,就漸漸退縮了。後來甚至州都不直接收,而是下方到縣裡,甚至更低級彆來操作。

美國人是很計較我這塊地收上去的地皮稅(特指地皮稅,營業稅所得稅區劃沒那麼明顯),是不是用於本地服務和建設的。如果跨區劃使用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有些時候甚至會導致市府倒台。

格林尼治這社區的地皮稅,就都是用來補貼在本地,額外僱傭更多警察保護社區居民、給社區的公立學校僱傭更多好老師教本社區居民的孩子、修本社區的公共道路和公園。

州平均水平的警察覆蓋是免費的,不用靠地皮稅,但額外的保護密度是要給錢的。

有錢人當然不會滿足於“打了九一一後5分鐘有人出動、20分鐘內確保到現場”這麼慢的基本保障了,人家要的是隨時隨地的高標準保護。

如果有人敢拿著格林尼治社區的地皮稅,去建設所在市核心市區斯坦福的公立學校或者道路的話,那麼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格林尼治隻是個類似於鎮的社區,隻有兩三萬人口,上麵屬於“斯坦福市”,斯坦福市再屬於康州。這個斯坦福和加州那個斯坦福大學的斯坦福不是一回事,同名而已。)

換言之,美國人在這方麵斤斤計較會細到我這個小區的居民的物業稅,就隻能用來改善我們這個小區的物業。

蕭穗住了兩天,每天出去散散步,就能看到這種環境博弈的傑作這裡也有公園,公園的綠化和裝飾一點都不比自己家裡的庭院差,看得出來市政都是當自己家一樣用心蓋的。

搞得蕭穗有時候都在想,要是她和老公是稍微窮一些的人,要在格林尼治長住,那肯定不該浪費錢再弄那麼大的私人花園,公共空間都足夠享受了。

公園裡和行人路兩邊、供行人休息的椅子,居然是都是沙發的,還帶雨棚。蕭穗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立刻就想會不會便宜了流浪漢和乞丐。

但當天下午她就明白了:這裡額外的警察,可以確保那些窮人進不了這個社區,連公共道路都走不進來。

人家也不會違反美國的法律,就合法的盤問流浪漢,依法行使“隻要懷疑你是想踩點,就扣你24小時盤問”的權力

如果了解了美國有錢社區的這種規則,再看《第一滴血》裡小鎮警長因為看到陌生武力獸蘭博來到小鎮、就想把他強行送走,也就不奇怪了。

美國人覺得連自家社區裡公交站牌旁邊的椅子,都是自己的稅買的,你不是這個社區的憑什麼給你躺。

所以那些羨慕美國的人也大可不必覺得那邊多開放,開放跟斤斤計較是並存的。

美國大部分的公共設施,在美國人的概念裡,都不是全國人民的,而是這個地方、這個社區的人內部共有的,跟外人屁關係沒有。越是窮越是基本保障的社區,因為沒人來佔便宜,就隨便一點,越是有錢人聚居的地方,就越許可權明確。

不然早就被吃大戶薅羊毛薅光了。

康州這邊顯然是經過了多年的稅法磨合博弈,相關條款的目的,就是指著吸引那些曼哈頓的超級富豪來置業超級豪宅。

反正這兒開車到曼哈頓也就30公裡,還有直達的城鐵班車,40分鐘就可以從曼哈頓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園,趕回這兒睡覺。

……

幾日適應之後,又是一個明媚的早春清晨。

吃過早餐,由顧驁陪著喝消食茶時。蕭穗想到過幾天老公和米娜妹妹就要去歐洲度蜜月了,她內心不由有些彷徨:

“老公,你和米娜走了之後,我在這兒也怪悶的。我們來了也好幾天了,你知不知道附近鄰居都有些什麼人家呀?

我看左右兩邊,呐,隔了幾百米,都有跟我們這個差不多的半島加防波堤的私人莊園,應該也都是超級富豪吧,認認門也好。”

雖然她知道美國人不太在乎鄰居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