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慶平在劉府打短工不一樣,李父在酒館做活是一月一回。
告訴李母這個消息後,最高興的是李書。
李母看著小兒子傻裡傻氣的模樣,無奈的對周慶平說:“他早就想著吃板栗了,等今天打回來就能吃了。”
李書高興完,就湊到周慶平身前問他:“姐夫,我能跟著一塊去嗎?”
周慶平還沒說話,李母就出聲了:“不行,今天下午你要去學堂,等我下次再看見夫子,要是夫子還說你在課堂上搗亂,你就給我在家等著吧。”
李書聞言,臉都聳拉到地上了。
下午,秀文要在家挑線,準備開始繡那副八仙賀壽圖,就不跟著他們一塊去了。
到了後山,已經有許多人來打毛栗子了,有婦人,小孩還有沒出門打短工的漢子。
後山上的毛栗子樹不少,差不多三家圍著一棵打。
周慶平他們又不把毛栗子當做飯,來打就是想在平時多個零嘴,畢竟山上的毛栗子是不要錢的,尤其是家中有孩子的更要來打,孩子鬨的時候給他一兩個,就能哄好,大人饞的時候也能吃上一兩個。
周慶平找了一棵不算大的樹,準備開始摘毛栗子。
有的地方枝丫比較低,孫氏和李母墊腳就能夠到,有的地方比較高,就要靠周慶平用竹竿打了。
現在還在樹上的毛栗子還不算徹底成熟,不過地上有許多已經熟了掉落的。
李母和孫氏就在周圍和其他人一塊撿掉在地上的毛栗子。
周慶平則是找了一個離她們遠一些的地方開始打毛栗子,離得近了,他害怕掉下來的毛栗子砸到人。
為了多打一些成熟的毛栗子,周慶平隻瞄準發黃的栗苞打,那些青色的都被他略過去了。
他打累了就開始撿落在地上的栗苞,把打下來的栗苞全都放進旁邊的背簍裡麵,才又重新開始打。
等把整個背簍都裝滿了,周慶平才停下來。
看地上還有不少栗苞,周慶平大聲的朝李母和孫氏那邊喊:“娘,來這邊。”
李母和孫氏還在和彆人聊天,孫氏聽見周慶平的聲音,就對還在和另一個婦人說話的李母說:“嬸子,三弟好像在喊我們。”
李母聞言,抬頭看向周慶平所在的地方,周慶平看見李母看他,他就向他們招招手。
李母一看,發現周慶平確實在讓她們過去,就和身旁的婦人再見。
走到了周慶平身旁,他才對二人說:“娘,二嫂,我的背簍已經裝滿了,地上還有好多栗苞,我給你們裝進去吧。”
剛才在那邊,李母和孫氏已經撿了許多了,但是撿的終究比不上打的快,雖說二人手裡的動作不慢,但是現在二人的背簍還差一大截才滿。
周慶平都這樣說了,二人也不作假了,彎腰就開始撿起來了。
把地上撿的七七八八後,兩人的背簍也裝滿了。
差不多過了一個半時辰了,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孫氏慶幸的說:“還好我們來的早,吃完午飯就來了,要是我們也這個時候來,可能就要和彆人分一棵樹了。”
李母也讚同的點點頭。
突然,李母眼睛盯著一處,然後把身上的背簍放下,快步走向那個地方。
周慶平和孫氏的視線疑惑的跟在李母的身後。
看見李母抓住一個拿著竹竿準備打毛栗子的小孩。
李母擰著他的耳朵,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