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禮貌一秒變臉,立即化身表情管理大師。
一段翎子舞結束,台下的摯友與陳量行說:“哦豁,呲花了。這小角兒真是老天爺賞飯吃,就是專注力還得練,剛剛明顯走神了。”
“剛剛那段展現劇中女主咬牙切齒的心理狀態,她詮釋的很好。有些京劇演員為了好看,不敢做誇張表情。她相反,沒有角兒包袱,為了演繹劇中情緒,豁的出去。值得表揚。”陳量行麵不改色地說,甚至帶頭鼓起了掌。
“這還是我認識那個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的陳院長嗎?我認識這麼久,還是頭一回聽見你誇人。”摯友費了老大力氣,將眼睛從台上的美人坯子身上挪開,看向陳量行:
“行,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鬨,我是文盲,行了吧。”
但陳量行沒點這個頭,摯友便先悟道了:“知道你護犢子,明白了,以後不管她去哪兒演出,你的人,我會罩著。”
陳量行才終於鬆了口:“多謝了。”
摯友咬著牙“嘿”了一聲:“就用嘴謝,連頓飯都沒有?”
陳量行身體坐得筆直,跟他說著話,眼睛依舊始終盯著戲台。
端莊嚴肅道:“我的工資低,都上交給老婆了。”
餘光沒散,連身子都沒歪一歪,仿佛生怕錯過台上一眼似的。
摯友也不得不承認,這小角兒的確生得好看。
小美人特定凹造型好看,大美人不用營造氛圍感,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好看。
還在同他玩笑:“不留私房錢?怕犯錯誤?每年撥給京劇院那麼多獎金、津貼,你是片片不沾身,一直兩袖清風啊。”
“我對錢沒興趣。如今京戲沒落,遠不如民國時候。若是沒有實質性的獎賞,怎麼吸引年輕人傳承?就靠為愛發電嗎?可人總歸還是要吃飯的。”陳量行說。
至於他,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妻子有退休金,夠用就是了。
他的一腔熱情都給了京戲,對酒局、人情往來、麵子、奢侈品都不感興趣。
“民國時期也不全是為了喜歡啊,是因為那些唱出頭的老板賺錢。那些挑班的老板,唱一出戲就有十根金條。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然以前學戲八年猶如蹲八年大獄,打通堂恨不能將掌心打得鮮血直流。若不是為著錢,哪有內驅力讓人趨之若鶩。”摯友說。
陳量行知他是話嘮,索性閉上了嘴,免得被朋友影響自己沉浸式聽戲。
一場戲一個半小時,陳量行隻覺過得無比快,仿佛才坐下就結束了。
到了結尾處,董禮貌站在臨時搭建的二層閣樓上,口中唱道:“遙望雲天心弦斷,珠碎人亡抗強梁——”
但見她乾淨利落地踢開了麵前的擋板,徑直跳了下去。
董禮貌在上台前,想過兩種墜樓表現。一來還原民國時期祖師爺在空中旋轉一周、翻了個身,再落下,飄飄然若凋零的柳葉,表現綠珠的淒慘的命運;第二種是直接跳下來,做一個臥魚,展現綠珠的寧折不彎,嬌柔中帶著剛毅。
兩種傷害都極大,風險更是與演員不可相提並論。電影明星和電視劇演員,從高處跳下來都會吊威亞,底下放著一方柔軟的墊子。拍攝的時候不拍墊子,免得穿幫。亦或後期剪輯的時候,直接將吊威亞的尼龍繩p掉。
但京劇演員不行,民國時期的祖師爺們,能從二層閣樓上跳下來,穩穩落地、毫發無損。讓她一度懷疑,華夏人從前是不是真的會功夫。
現在對京劇演員同樣要求嚴格,可以不演,但隻要貼出來了就得演好。若是用替身、後期配音,會被戲迷的口水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