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斤小葉紫檀和兩百斤海楠黃花梨大料啊!
這什麼概念?
按照北宋市斤和現代對比,三千斤小葉紫檀相當於現代社會三千六百斤樣子,小葉紫檀每噸原料大約一百二十萬,這三千六百斤值兩百多萬了啊!
這還不算,海楠黃花梨換算成現代斤兩差不多兩百四十斤,又全是大料,估計又能值兩百萬左右。
王琛終於知道古代資源有多豐富了。
特麼說遍地黃金都不為過!
現代社會枯竭的資源,在北宋仿佛大白菜一樣。
一會兒後,木材都搬進屋子裡了。
王雲倉跑過來嬉皮笑臉詢問道:“這些木材是要打家具嗎?回頭我找幾個木匠過來?”
王琛翻了個白眼,差點被這老小子氣著了,哥們兒好不容易弄到一大批寶貝,咋可能打造成家具?他搖搖頭,“不用……”話說了一半,王琛想到要製作手珠,問道:“你知道城裡有多少木匠會做佛珠嗎?”
“要做佛珠啊?”王雲倉明顯不太理解,不過還是實話實說道:“會做佛珠的木匠不說五百也有三百,哪個木匠不會呀?佛寺裡的很多佛珠基本上都是請木匠做的,咱們通州城佛寺眾多,木匠就靠這門手藝額外賺錢養一家老小呢。”
啥?
後來被吹得神乎其技的手工製作手珠技術,在當前時代絕大多數木匠都會?
王琛有點無語,不過想到佛教在興盛於隋唐時期,僧人們又需要佛珠,木匠們看準商機會這麼手藝倒也不奇怪,“你給我請個兩三百個會做佛珠的木匠來,彆怕花錢。”
“兩三百個木匠每天工錢可不少。”王雲倉計算道:“一個人一百文每天,三百人的話一天就要支出三十貫錢,您準備請幾天?”
一天三十貫對於王琛來說毛毛雨,他沒有說確定時間,“幫我把李老爺送來的紫檀木全都做成佛珠就算完工,花櫚木待會我會拿走,不需要你們操心。”
“噯,好。”王雲倉朝外走去,去請木匠了。
這邊,王琛剛剛準備去吃早飯,門外走進來一個二十七八歲有點像管家的青年。
“請問布洲子在嗎?”青年詢問道。
王琛瞧過去,“我就是,你是?”
青年馬上行了一禮,“見過布洲子,我是錢記石材鋪的掌櫃方曉,特奉東家的命令送青田凍石過來。”言罷,他指了指外麵,“都在外麵木車上。”
喲,送青田凍石來了。
王琛連忙招呼道:“我看看。”
兩人跨出門檻。
外麵停著一輛小木車,上麵堆放了幾塊石板。
好幾種顏色,有青色、藍青色、白色和黃白色。
對青田凍石不太了解的王琛指著木車問道:“這些都是什麼凍石?”
錢記石材鋪掌櫃方曉挺精通,介紹道:“最上麵那塊略小的乃是封門清石,適合做印章和雕刻,下麵那塊略大的是封門藍石,白色和黃白色分彆是塘古白石和黃石。”說完,他又從兜裡掏出一方錦盒,朝著王琛遞過去,“這裡還有一方打磨好未雕刻的燈明石,大約四兩重,乃是青田石材中的極品,東家吩咐我一定要親手轉交於您。”
燈明石?
等等,那不就是燈光凍麼!
王琛咽了咽口水,接過錦盒打開,隻見一塊青色石材靜靜躺著,在朝陽的照射下燦若燈輝,很明顯就是燈光凍啊!
至於木車上那些方掌櫃嘴裡的清石、藍石等,王琛並不是很了解,不過他知道青田石不便宜,都讓人搬了進去。
石材並不多。
徐江和張青幾個潑皮一會兒功夫就搬完了。
王琛壓根沒去注意,眼睛一直盯著燈光凍瞅,心裡在想,這塊燈光凍小是小了點,不過似乎可以製作成硯台完成雲老的委托,就是不知道雲老能不能接受小硯台,算了,回頭問問,就算不接受,這麼大一塊燈光凍也值不少錢。
這回宴請錢員外李老爺等人請對了。
要知道燈光凍在現代社會都已經賣出天價了啊!
王琛不知道彆的青田凍石什麼價格,隻知道光這一塊燈光凍就足以讓自己再發一筆橫財。
最關鍵,這些石材是一瓶廉價二鍋頭換來的。
為什麼總有一種自己是奸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