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打著燈籠找不到的好事(感謝禦劍指天我來裝逼萬賞!)(1 / 2)

北宋初冬的天有些冷。

清晨賴了一會床,王琛梳洗了下,正準備去工地上瞅瞅挖地基的進度,忽然,衙門派來前來邀請。

是許久未見的便宜伯父派來的人。

據說有要事相邀商量。

對於這位幫助過自己好多次的便宜伯父,王琛內心深處多多少少有些尊敬,放下自己的事情趕去。

縣衙。

按照王琛以往的經驗,自己應該去內堂花園等待,其主要原因是他和朱知縣談的事情經常見不得光。

然而,這回讓他微微訝然的是,衙役把他帶到東邊左側議事廳,這裡是知縣大人單獨辦公的地方。

周秦漢時期,我國以“右”為尊,故皇親貴族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甚至連建築住宅也是如此,豪門世家必居市區之右,平民百姓則居市區之左。

然而,從東漢到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左尊右卑的製度,故衙門之中,知縣的辦公室左側議事廳,縣丞、主簿等官員集體辦公室處於右側議事廳。

左側議事廳裡。

剛走進去,王琛便看見身穿知縣官服的朱知縣正低頭批閱公文,他沒有打擾,走到旁邊的木椅上輕輕坐下。

靜候了五分鐘。

朱知縣似乎還未意識到有人進來,蹙眉輕輕敲著桌子,嘴裡發出歎息,自言自語道:“今年我縣戶籍比之去年少了半成,該如何是好。”

王琛一聽,知道這是大事。

我國古代曆代統治者都把農林開墾、賦役征收、人口增加、社會治安等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至於道德品行才乾能力潛質雖然也足夠重視,但相比較上述幾條沒那麼重要。

而一個縣戶籍比去年少了二十分之一,代表流失了很多人口,這對知縣考核是非常致命的一條。

見到便宜伯父緊鎖眉頭,王琛想了想,開口道:“何不給予作場賦稅優惠,吸引外地富商前來置辦大型作場。”

“啊?”朱知縣抬頭一看,笑道:“侄兒,你何時到來?”

王琛看過去道:“半柱香前。”

“我專心辦公未曾注意,讓你久侯了。”朱知縣表達出歉意,隨即道:“你剛才說什麼?給予作場賦稅優惠吸引外地富商前來置辦大型作場?”

“不錯。”王琛點頭道。

朱知縣有些不解道:“稅賦乃是朝廷規定,我如何給予優惠?”

“介意抽根煙嗎?”王琛本能地問了一句,見到朱知縣投來疑惑的眼神,趕緊把香煙拿出來解釋了兩句,便宜伯父沒追問什麼,他自顧自用打火機點燃,隨即道:“我記得陛下立國後曾下令,對百姓種桑、棗樹、開辟荒田等停征租稅三年,可對?”

這些都是他最近看宋朝曆史得知的一些信息。

作為朝廷官員,朱知縣自然一清二楚,道:“對。”

王琛騰雲吐霧道:“既如此,官府可廣招人手開辟不利於種植農作物的荒田……”

“開辟那些荒田乾什麼?”朱知縣無語道:“浪費人力財力不說,就算開辟出來也無法種植農物,傷民勞財。”

王琛眨眨眼道:“用來給富商們建造大型作場啊,甚至,官府方麵可以派人建造大型作場,出租給富商們,若是富商自己建造作場,前三年免田地租稅,若是租用官府作場,前三年免房租,後三年房租減半,再廣修道路、水路碼頭,方便行商把貨物運出,如此一來,本縣必定成為作業、商業最繁華地區,到時作場人口彙聚、往來行商、腳夫等等數不勝數,還愁人口流失?”

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用來招商引資的手段。

隻可惜朱知縣手裡沒有減輕商稅的權利,不然王琛能幫他想到更多。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

當然了,王琛出這個主意肯定有目的。

不論修建大型作場、道路和水路碼頭都需要建材,一旦朱知縣開始實施,到時王琛再把水泥拿出來,那就是源源不斷的訂單啊。

朱知縣沒說話,但臉上卻露出沉思。

王琛趁熱打鐵道:“若是大量作場落戶本縣,能為本縣百姓提供大量工作崗位不說,還能吸引許多外來人口務工,人丁稅必行大大增加,再則,作場要從事商業交易,我朝商賦明文規定,伯父您抓好這一塊,又是一筆巨大的稅收,再加上三年後作場租金,行商、腳夫往來會帶動本縣其他商品經濟,諸如酒樓、客棧、青樓等等,您想想,官府能掙多少錢?”

朱知縣一臉動容道:“似乎可行,隻是我還有點疑問,你說的外來務工人口,本縣如何把他們留住?”

古代向來有“落葉歸根”的風俗,就是說,人死也要死在家鄉,比如說很多朝官到了一定年齡會告老還鄉,自然,想要讓外來務工人口落戶有點困難。

人家來打工一定要定居嗎?

肯定不是啊,就像現代社會也一樣,很多人在外打工,最終還不是回到各自家鄉結婚生子?

既然要出“餿主意”推廣水泥,王琛肯定考慮仔細了,他笑吟吟道:“簡單。”

“侄兒請說。”朱知縣心癢難耐道。

王琛指點江山,“官府廣建各級學校,承諾落戶本縣一定年齡之內的孩兒能免費上學,甚至是免費提供食宿,另外,再置辦養老體係,在本縣工作、繳納一定量養老基金滿十五年之人,等到五十歲退休後,便能每月從官府領取多少養老金,當然了,這個養老金金額肯定要比繳納的時候多一點,如此一來,百姓孩兒讀書、養老問題都解決,還怕沒人落戶嗎?”

朱知縣還是不太懂,道:“這些都要錢啊。”

王琛隻好解釋道:“相比較大量人丁稅、商賦甚至帶動的產業收入,縣衙投資出去的錢才多少?假設請一名教書先生每個月例錢五貫,他能交五十個學生,每個學生每月食宿費三百文錢,總共付出不過二十貫錢,一年就是兩百四十貫,相比較大量人丁稅、商稅和帶動的產業,諸如鹽、酒、官府旗下青樓等等,再來一千個兩百四十貫又如何?我說句狂妄的話,一旦商稅發展到一定地步,即便取消人丁稅、佃租稅又如何?完全可以開辟一條新的稅收,叫做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朱知縣又聽到一個新名詞,好奇道:“何解?”

王琛細說道:“也就是說,官府不對個人征收其他任何稅收,但是此人參與勞動所產生的收入,不論男女啊,要按一定比例分成繳納給官府,比方說您的月奉每月五貫,按照個人所得稅繳納二成繳納,就是交一貫錢。”

朱知縣啞然失笑道:“我如何知道個人勞動收入情況?”

“咱們不是準備打造大型作場嗎?”王琛把煙頭丟地上踩滅,道:“官府隻要知曉大型作場多少傭戶,每個傭戶例錢多少,等到每月發例錢的時候,讓大型作場直接扣除個人所得稅繳納給官府,並且官府給予一定的承諾,甚至是明文規定,哪個作場每年交稅到一定地步,官府來年會減免一成到兩成的商稅,這麼一來,作場積極性肯定高。”

聽完後。

朱知縣兩隻眼睛都放光了!

雖然裡麵很多東西他沒有權利,但是朱知縣知道,一旦他向朝廷呈現這份方案試行的話,朝廷必定會批準。

因為其中優勢太大了啊!

首先作場變多帶來大量人口,這群人口到來要消費吧?鹽酒之類都是官府把持,基本上屬於必需品,這方麵就增加官府大量收入了。

另外作場多了,從事的商業交易也會更多,商賦又是一大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