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北宋第一猛將要和我拜把子?
王琛當然不會不同意,趕緊道:“好,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李繼隆哈哈大笑道:“好一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這兄弟我認定了。”
他們幾個一團歡快。
旁邊的李煜黑著臉,非常的不爽。
隨即,王琛教了三人怎麼樣使用手表,王繼恩知道怎麼使用,不用教。
又過了好一會。
幾個禁軍端著烤肉上來,分彆給每個人桌前放了一盤子。
曹彬又讓人拿來幾壺小酒。
眾人邊吃邊聊上了,全都是軍中長短。
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酒的緣故,一直沒什麼人搭理的李煜,忽然放下筷子,感慨道:“連日趕路,朕……我竟然覺得烤肉滋味如此之好。”
小周後寬慰道:“或許官人是覺得餓了。”
王琛看了眼,知道李煜什麼意思,無非是說,以前當皇帝的時候,壓根瞧不上眼的東西,如今落難了,吃瞧不上眼的東西都覺得美味,算是一種抒情吧。
曹彬和潘美等人沒接話,依舊談著其他事情。
李煜心情十分失落,道:“正值此時,我忽然想到了陳後主的《後庭花》,他……”
小周後一急,趕緊打斷道:“官人!”
都這個時候了,怎麼能瞎說話,去京城要不要活命了?
李煜驀然醒悟,急忙轉移話題道:“他作的《後庭花》美啊,我也正好突發靈感,想寫一首《後庭花》。”
談起作詞,潘美來了興趣,瞧過去道:“聽聞李先生詩詞乃是一絕,今日要現場作詞?老夫有幸了。”
曹彬也豎起耳朵道:“是啊,李先生的詞千金難求,我等能親耳聽到,何嘗不是一種榮幸。”
被捧了兩句,李煜情緒上來了,大手一揮道:“拿筆墨紙硯來。”言罷,他側頭看向小周後,“待會我寫完,你唱出來,給諸位將軍聽聽。”
王琛汗了下,你就為了賣弄下才學,居然讓你老婆當中表演唱曲兒?一點節操都沒有。
果然,他看過去的時候,見到小周後眉頭緊鎖,顯得十分不開心。
曹彬他們沒有管,直接讓人拿來了筆墨紙硯。
李煜提著毛筆站起身,濃墨一揮,一首詞很快寫完。
這點王琛不得不承認,不論李煜人品怎麼樣,此人確實很有才華,而且還是驚天夭矯那種。
寫完後,李煜看向小周後。
小周後不情不願地唱了起來,聲音非常的優美: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
“花不老,月又圓。”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大教長少年。”
這首詞聽上去很不應景,其實都是虛指,寫美好的生活畫麵,時間推移並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轉變,“花不老”並不是真的花從不凋謝,而是在人們眼中永不凋零,“月又圓”也不是才圓,而是未見缺,隻見圓。這裡的描寫,以心理真實去刻畫生活真實,用情感真實塑造了藝術真實,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在後三句中得到了集中體現,作者把過去的感受化成獨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樣,花不凋、月常圓,人也和花和月一樣,青春永駐、幸福常在。
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閨詞很多都有對人生的感歎和希望,但有如這首詞一樣熱切的企盼和依戀的情緒並不多見。究其原因,大概因為他那時並不能真正體味到“失而彌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雖然怨深愁切,但對生活的底蘊卻並未有更深的感觸。而隻有當他真正體味到一切將失而不能複得進,他方能真正對這一切產生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恰恰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之上的。
畢竟亡國了嘛,根本不能失而複得。
王琛十分理解,隻是他不理解的是,這首《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應該是李煜被俘後押在京城的時候所作,怎麼提前出現在這裡了?
好吧,他隻想到了一種可能,又是自己穿越的蝴蝶效應。
“好,不愧是詞聖李先生。”潘美讚不絕口道。
曹彬也道:“是啊,此詞讓人感覺到對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戀。”
李繼隆比較粗魯,並不像兩人那樣有那麼多感慨,隻是說了句,“確實很優美。”
李煜頗有得瑟,很顯然,對他作的詞很滿意。
這時,就連王繼恩都不得不讚同道:“李先生大才。”他停頓了下,隨即補充了一句,“我義子也會吟詩作詞,據我知曉的兩三首詞,意境不在李先生之下。”
王琛眨眨眼,心說你怎麼知道我作了兩三首詞,隨即一想便明白了,可能是通州城的曾知州為了討好王繼恩,所以每每自己有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會寫信過去,大概是這樣吧。
本來嘛,王繼恩誇了李煜後,再讚揚一下自己的義子,很正常一件事,畢竟他算得上“老來得子”,喜愛的心情誰都可以理解。
隻是沒想到的是,李煜記恨王琛剛才手表的事情,略帶嘲諷道:“布洲子還會吟詩作詞呢?我還真沒看出來。”
王琛翻白眼,都不想搭理這貨。
王繼恩趁機道:“要不我把我義子的幾首詩詞念李先生聽聽,您是詩詞大家,給大家評鑒評鑒?”
王琛汗了下,他知道王繼恩是趁機給自己掙名氣呢,古人的名氣十分重要,一個有名氣的人走到哪都會受人尊敬,王繼恩有這個心理很正常。
況且今天曹彬、潘美兩位大人物在場,要是把王琛的詩詞趁機念出來,回頭傳到皇帝耳朵裡,說不定會欣賞王琛才華,再念在獻上寶貝的功勞,賞賜個一官半職。
李煜有點托大道:“行吧,你念出來給我聽聽,我指點下他。”
謔?
你還要指點我?
王琛樂了,自己先前作的兩三首詩詞,那可是千古流傳的頂尖詩詞啊,他倒要看看李煜聽完後如何指點下自己。
“那就多謝李先生了。”王繼恩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道:“我義子總共作了一首詩,兩首詞,詩名叫做《夏日絕句》,詞嘛,一首喚作《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另外一首則是《鵲橋仙.紅袖添香》。”
其實哪首《鵲橋仙.紅袖添香》原名叫做《鵲橋仙.送路勉道赴長樂》,隻是當初王琛和柳琦紅說“紅袖添香”,導致外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來的名稱,一個則是王繼恩嘴裡的《鵲橋仙.紅袖添香》。
嗯,不論叫什麼,王琛倒想看看李煜聽到這一首詩兩首詞後會露出什麼樣的表情,還會不會裝逼說要指點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