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實在太多了,他沒好意思讓大家一起等,索性先開桌了。
王保國大病初愈不能飲酒,便拉著王琛給甄老板等人作陪,順帶陪著喝上幾杯酒。
屋子裡開了七八桌。
王琛帶著戴偉一起和父親的老板、同事們一桌。
“甄老板,喝酒喝酒。”
“小琛你不用客氣,我們就當在自己家裡,大夥說對不對?”
“對對,老板說得對。”
這桌全是廠裡的人,自然以甄老板馬首是瞻。
酒過三巡,甄老板喝得臉色酡紅,放下筷子道:“酒我不多喝了,下午還有個客戶要來廠裡談生意,你們先喝著。”
“好的老板。”父親的胖子同事說道。
那個大概什麼廠裡銷售部主任喝得也有點多,興致高漲道:“老板這回又談了個大客戶,保守估計訂單金額這個數。”他伸出兩根手指。
很顯然甄老板沒準備隱瞞什麼,任由主任說了下去。
王保國猜測道:“兩百萬?”
“嘿,兩百萬叫什麼大訂單。”主任哈哈大笑道:“兩千萬!”他停頓了下,“咱們廠生意越來越好,以後上市也不是沒可能啊。”
甄老板擺擺手,道:“效益是不錯,距離上市還有點遠,咱們做的是小眾產品,想找人融資比較困難,我跑了幾個風投公司,他們都不太願意投資,唉,慢慢來吧,上市的事情著急不來。”
效益不錯?
找不到人融資?
王琛眼前一亮,琢磨了起來,自己手頭上有點閒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也沒多少,要是甄老板廠裡效益真的不錯,是不是可以投資一筆?
正想著呢,甄老板又歎了口氣道:“上市不是那麼容易的,像咱們廠效益是不錯,前三年淨利潤每年也有一千多萬,符合上市規定了,但問題是想要上市的話,最好能融資兩輪,弄個三五千萬資金進來,不然基本上不用想。”
一般說來,投資人常常是行業中的大佬或成功的前創業者,他們具備挑選項目的眼光,自然也又培植項目的能力,更具有提供關於產品、技術方麵的專業意見,或者關於公司的管理、商業模式、戰略方向的經驗及思考等等,這些都是無價之寶,遠勝於錢。
而王琛剛才聽到甄老板說他們廠裡生產的是小眾產品,可能國內相關從業人士較少,所以沒找到所謂行業者的大佬或者先驅者來進行投資。
況且,聽甄老板的語氣,他的企業連天使輪投資都沒有進行。
王琛琢磨啊,自己是不是弄個天使投資人當當看。正常而言天使投資人要名氣比較大點,一旦投資某個項目能憑借自身的名義做到宣傳,企業也能拿出投資方的名號作為強有力的保障。
雖然他沒有什麼名氣,可是王琛有人脈啊。
想了想,他決定探探底,假裝好奇道:“甄老板,貴公司從事什麼行業這麼小眾,風投公司連背書都不看就拒絕您請求的投資意向?”
甄老板隨口回了句,“梳理器材、紡織器材、機械之類。”
王琛暈了下,“那豈不是和金針公司性質差不多。”
怪不得。
金針公司也是從事這個行業,並且還是國內唯一一家這個行業的上市公司。
兩家同性質公司離得那麼近,哪怕你效益不錯,人家風投公司也不信任啊,就像一隻綿羊旁邊睡著一頭老虎,被吞食是遲早的事情。
提起金針公司,甄老板和幾位廠裡的員工有些尷尬,俗話說萬年老二,他們廠裡就是這種情況,死死的被金針公司壓在身下十幾年,以前就因為資金問題競爭不過金針公司,如今金針公司已經成功上市,甄老板的企業更不是對手了。
“是性質一樣。”甄老板歎氣道:“就是因為這樣才沒有投資公司願意投資,明明咱們廠裡效益利潤都不錯。”
“是啊。”
“每年一千多萬淨利潤呢。”
銷售部主任和幾個員工挽回顏麵性質地補充了幾句。
反倒是王琛不由撇撇嘴,人家金針公司去年公開的財務報表淨利潤足足四五個億,相比之下,甄老板廠裡那點利潤真不夠看。
不過由金針公司去分析紡織器材、梳理器材這個行業,還是挺有前景,做得好,每年利潤幾個億沒問題,再加上金針公司上市後股價收益都不錯,如果國內有個同類型的企業上市,想必能夠蹭到不少熱度,賺錢是肯定的事情。
王琛覺得自己似乎可以投資一下。
隻是要怎麼樣開口,才能讓甄老板接受自己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