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弄錢(1 / 2)

夜裡。

睡到後半夜,王琛驀然醒了,看著旁邊躺著的沈霞,他微微笑了一下,如今兩人的感情越來越穩定,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人生不外乎如此。

摸起手機看了看。

見著兩條未讀信息。

王琛打開看了眼,第一條是梅姐發來的。

梅姐:弟弟,新年好。

已經很晚,王琛本來不準備回,可是想到很多人有壓歲的風俗,他還是回了一條:姐,你也是。

正準備去看另外條未讀信息,沒想到梅姐秒回:還沒睡呢?

王琛:沒有,您呢,在壓歲?

梅姐:看會電視就睡了,對了,和你說件事,正月半過後有空的話陪我去趟日笨。

王琛:好的,什麼事?

梅姐發了個微笑的表情:先不說,到時你就知道了。

您還賣關子?

王琛有些哭笑不得,雖然不知道什麼事情,但梅姐邀請自己同行肯定有事情,他沒有多想,和梅姐稍微聊了幾句,然後翻開另外條信息看。

居然是李則凱。

王琛頗為詫異,看看發的什麼吧。

李則凱:王生新年好,我談了個項目,對方是浙商,在非洲那邊從事新能源投資,有興趣的話你抽空來看看。

關係到事業方麵王琛很重視,立刻回複道:好,等過了年初七我來香港。

對方沒回,估計睡下了。

新能源?

也不知道什麼新能源投資。

本來睡意比較濃的王琛,發了會信息後竟然是失眠了,又不能吵醒沈霞,做點什麼呢?

誒,自己好幾天沒在北宋露麵了。

要是那些官員找不到自己,會不會著急?

這是個問題,算了,回北宋看看,反正在北宋的時候現代時間線不會產生變化,準確說,從北宋回到現代,會回到自己穿越那會的時間節點。

行了。

就這麼辦了。

王琛打開虛擬屏幕,點擊了定位傳送。

……

回到北宋。

下午兩點鐘樣子。

王琛沿著廠區溜達了一圈,嘿,還彆說,可能邱公亮等工匠用水泥習慣了,造房子速度越來越快,一百畝土地的廠房基本上都完工了。

這些廠房都有用。

占地二十畝最大的廠房,如今要當成州衙和官員宿舍來使用。

剩下的十來間廠房,王琛想過,拿出一半當學校校區使用,另外一半讓鄉兵們擠擠,就當是鄉兵宿舍。

教育和勢力是最終要的兩件事。

經濟方麵暫時不用著急,有加盟王記撐著。

教育的話需要請老師,還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能上崗,暫時不著急,如今當務之急是把一萬名鄉兵訓練起來,誰都不知道趙匡胤會不會突然發難。

考慮了一番。

來到辦公室,裡麵的官員們正在低頭處理政務。

見著他進來,一群人紛紛問候。

“知州,好幾日不見,又偶感風寒了?”

“嗬嗬,您可悠著點,咱們靜海還需要您來主持。”

“是啊,年少不知……嗯,凡是都張弛有度啊。”

望著同僚們的打趣,王琛一臉無語。

合著你們以為我這幾天沒露麵是在打炮啊?嘿,哥們兒是那樣的人嗎?我消失幾天是去辦正事的好不好,辦什麼正事?首先,去了一趟法國,然後騎了大洋……那啥,咱們換個話題。

王琛咳嗽了一聲,麵露嚴肅,“這兩天州衙裡有什麼事情嗎?”

錢糧草官拱手道:“知州,我有一事彙報。”

王琛看過去,“什麼事?”

錢糧草官不緊不慢道:“咱們衙門募了一萬鄉兵,糧草、衣食、軍餉等物資具有我負責,按照我朝律例,糧餉兵器得他們自己準備,可是您已經許諾都由咱們衙門來,糧餉方麵我跟蕭先生知會就行,這盔甲兵器您看是不是確定一下規格?”

王琛一聽,擺擺手道:“他們隻是鄉兵,盔甲兵器就免了,我待會畫個圖,你拿去找鐵匠打一萬頂頭盔就行。”

“啊?不用兵器盔甲?”錢糧草官有些傻眼道:“要是有賊人犯境,他們如何作戰?”

當然是用步槍了。

隻是這些話王琛誰都不會說,屬於軍事機密,他寬慰了兩句錢糧草官便沒再說什麼。

最後錢糧草官大約計算了下頭盔多少錢,宋朝鐵價三十文左右一斤,王琛想要弄得頭盔不像古代包裹臉,有點像鍋,就是以現代鋼盔為原型,一個大約三斤重,算上備用的一萬頂,兩萬頂鐵盔光購買鐵就要一千八百貫,另外還要請鐵匠的人工費,預計下來總共開支得三千貫左右。

有王記這個會生金蛋的母雞,財大氣粗的王琛二話不說批準了。

隨後其他人也各自都彙報了點政務。

比如說司理參軍,把這幾天刑事案件交代了一下,該怎麼判刑、量刑多少,都需要王琛親自點頭。

刑名幕僚賀連也把民間訴訟給王琛過目了一番。

零零碎碎的事情一處理,已經兩個小時過去。

下午四點左右。

裡麵隔間辦公室。

王琛坐在辦公桌前才得空和丁簽判說上話,“鄉兵們安排的怎麼樣了?”

“都安排好了。”丁簽判微微彎著腰,恭敬道:“隻是這番號、編製該如何確定?”

“番號就叫神銳吧。”王琛隨口說道:“編製有什麼問題?”

丁簽判解釋道:“我朝鄉兵一般采用禁軍的編製模式,弓手編製大部分以二十五人為一個團,團長為置押官,四個團為一都,一都100人,長官為正副都頭;五都為一指揮,大概為五百人,長官為指揮使,如今咱們一萬鄉兵,是否還是按照禁軍製度來?”

什麼置押官,什麼正負都頭,王琛聽得腦袋都大了,他怕自己以後搞混,想了想,“不用按照禁軍製度來,這樣,我跟你說個編製方式。”沉吟片刻,回憶了下腦海中現代軍隊的編製,為了迎合自己手底下的人手,他沒有按照什麼三三製五五製來,而是按照自己想法把一萬人編製弄滿,“十人一班,設班長,三個班為一排,首官叫排長,三個排加十名後勤共一百人為一連,稱之為連長,五個連歸為一營,長官叫做營長,兩個營為團,五個團為旅,兩個旅叫做師,即一萬人,要是以後再招募鄉兵,三個師為一軍,軍區歸司令部管,長官喚作司令,若是總司令的話,就是統帥所有鄉兵,咱們這裡沒有團練使,這總司令我就當仁不讓當了。”

丁簽判拍馬屁道:“好的總司令。”

哈,哥們兒當總司令了,雖然是在古代,可是王琛心情非常的美妙。

他吩咐道:“你明早把鄉兵們召集起來,明早我要親自帶他們去訓練。”

“諾。”丁簽判點頭道。

王琛又道:“再準備一千個箭靶,我有他用。”

丁簽判再次點頭。

談完軍事方麵的事情,該談教育了。

王琛敲了敲桌子,“從明天開始,在整個靜海範圍幫我請教書先生,夫子請個五個,算術先生也請五個,另外,幫我留意留意有沒有格物致知的大家,若是有,有多少都請過來。”

不該問的丁簽判從來都不問,“下官記住了。”

“行了,出去吧。”王琛揮揮手,說完,他想到一件事,“對了,幫我把蕭先生、蕭峰和張青叫進來。”

“噯。”丁簽判轉身走了。

這三個人都是自己的親信。

蕭劍化和蕭峰不用說,一文一武,左膀右臂。

至於張青,王琛決定重用一番,第一個原因,當初在汴京的時候,張青明明不想當太監的兒子,可是自己一發話,半點猶豫都沒有認張公公當了父親,第二個原因就是張公公了,如今自己和趙匡胤鬨得有點僵,王琛得讓張公公給自己透露點消息,那麼,必須重用張青。

等了十來分鐘。

三個人從外麵走了進來。

蕭劍化行了一禮,“主公。”

蕭峰和張青異口同聲道:“東家。”

“不必多禮。”王琛讓他們坐了下來,然後道:“蕭先生,我記得你熟讀兵法會排兵布陣?”

“略知一二。”蕭劍化非常謙虛道。

王琛嗯了一聲,“這樣,明天開始我要訓練鄉兵了,你跟我一起去看看,然後給點主意,要是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給我當個總參謀長。”

蕭劍化遲疑道:“總參謀長是什麼意思?”

王琛換了個說辭,“差不多相當於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將軍吧。”

蕭劍化滿臉感動道:“多謝主公厚愛讓蕭峰一展抱負。”

三國中,軍師祭酒是一般軍師,參謀,沒有軍權;中軍師和軍師中郎將是參謀長,有部分軍權;軍師將軍是總參謀長,負責組織領導全軍的軍事建設和組織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的領導人。其中軍師祭酒是曹操發明的,軍師中郎將和軍師將軍是劉備發明的。

等於說,王琛給了蕭劍化很大的權利,和北宋時期的軍隊軍師完全兩個性質,如今的軍師基本上都是私人聘請性質,半點軍權都沒有。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對於軍事,王琛半點都不懂,所以他選擇了飽讀兵法的蕭劍化來協助自己。

說完此事,王琛又看向蕭峰,“以後你就是我一萬鄉兵的總教頭,專門教導他們武藝。”

“唯。”蕭峰答應道。

最後,王琛突然喊了一句,“立~正!”

張青本能地雙腿並攏站得筆直。

王琛起身道:“稍息。”

張青微微伸出左腳。

王琛滿意地頷首,“不錯,都還記得呢?”

“報告!”

“說。”

“您讓咱們這些家丁訓練的我都記得。”

“記得就好。”王琛咂咂嘴,“以後你就給我一萬鄉兵訓練這方麵,像訓練家丁那樣訓練他們,用點心。”

聞言,張青哈哈大笑,“我會的,我一定會把我遭到過的苦十倍用在他們身上。”

王琛:“……”

你這貨要把哥們兒的鄉兵往死裡操練啊?

聽到張青這句話,王琛好像明白了什麼,怪不得新兵進部隊被訓練的那麼慘,合著那些教官都是張青一個想法啊?

……

翌日。

天還沒亮的時候,王琛就在廠區場地上看見張青操練一萬名鄉兵們。

他觀看了一個多小時。

隨後去倉庫把裝著槍支彈藥的木箱子拿出來,讓人搬上了驢車,沒用什麼遮擋,要是遮擋的話反而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他讓人先把這些物資拉到三四裡開外的小樹林附近。

小樹林。

這邊距離狼山不太遠,暫時性屬於無人地帶,基本上半天都未必有一個人路過。

為了保險起見,王琛讓人去四周警戒,方圓兩公裡之內不允許出現人,要是發現有人立刻回來彙報。

安排好以後,他讓人先把靶子插了起來。

隨後展示了一下步槍的威力和使用方法,當然,他騙鄉兵們,這是仙家兵器,畢竟自己的身份是“城隍老爺”,步槍的出現隻是讓鄉兵們大呼小叫,並沒有太過駭然。

王琛讓士兵們取了槍,沒有發子彈,而是教導他們使用方法。

正常說來,如果現代社會軍隊裡新兵需要很長時間才有機會接觸槍,就算接觸了槍,也未必能夠在短時間內開槍練習。

隻是王琛時間緊迫,他總感覺趙匡胤遲早會對自己下手,或許是居安思危吧,他必須有自保的能力,所以從今天開始,就要訓練這群鄉兵們,讓他們把槍法練練準。

光教導如何使用槍支就花了兩三個小時。

大概在下午四點鐘左右。

王琛開始組織第一批一千人射擊訓練了,他大聲道:“拿到子彈的把槍上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