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價值四千多億美元(1 / 2)

打都沒打。

直接接手了一個城邦。

這對於王琛來說絕對算是好消息,省了不少錢啊。

王宮裡。

王琛和蕭劍化看著古欽邦的財政收入,一臉無語,像古曼德勒城年稅收大約在一萬三千覓左右,這裡隻有三千覓,折了一大半都不止,幸虧欽邦是對方無條件投降得來的,要是真演兵動武,那得多虧啊。

剛剛看完賬本。

天已經蒙蒙黑,有宮女點燃了燈。

剛開始王琛沒注意,等到燈燃燒了一小會兒後,他鼻子嗅了好幾下,“嗯?這是什麼味道?”

蕭劍化一愣,“什麼什麼味道?”

王琛用力嗅了兩下,“你沒聞到一種很奇怪的味道嗎?”

“好像有。”蕭劍化也嗅了幾下,確定道:“挺奇怪,不像是燈油散發出來的味道。”

旁邊充當翻譯的敏覺坎忍不住道:“大概是咱們宮裡燈油的味道。”

蕭劍化確信道:“燈油的味道不是這樣。”

敏覺坎呃了一聲,“您說的是你們天朝上邦的燈油吧,咱們這裡的燈油是一種黑漆漆的東西製作而成,氣味是有點怪。”

黑漆漆的東西製作成燈油?

而且味道還那麼熟悉?

王琛感興趣道:“把燈油拿個我看看。”

“好的。”敏覺坎轉身走到一個剛要退下去的宮女身邊,交流了幾句,然後從宮女手裡接過一個陶瓷容器。

他帶著陶瓷容器來到王琛麵前,遞了過來。

王琛接過陶瓷容器,腦袋往裡一湊,隨即失聲道:“石油?”

“大總統,這個在咱們這裡叫黑油。”敏覺坎糾正道。

王琛翻白眼道:“我說它叫石油就叫石油。”

敏覺坎:“……”

好吧,您是老大,您說了算。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石油有過很多名字,比如說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等,而確定“石油”這個名稱的人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學者,叫做沈括,正是他反複研究石油,最終定下了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石油的發現和使用曆史卻更加長遠,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最早發現石油記錄的是《易經》,上麵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等等,均說的是石油。

後來我們中國古代人民發揮了智慧,除了把石油用於機械潤滑外,還用於照明和燃料,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對石油的認識逐步加深,對石油的利用日益廣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態製成品——石燭,且石燭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

此外,我國古代在火藥配方中,開始使用石油產品瀝青,以控製火藥的燃燒速度。這一技術,比外國早了近一千年。

所以說,中國古代的科技非常發達,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隻是王琛沒想到會在欽邦王宮裡看到石油,他頗為驚訝問道:“這種石油你們在哪裡發現的?”

“在南邊靠近直通王國領土那邊。”敏覺坎似乎頗為了解,用手比劃了一下,“大概有一百萬畝地樣子,咱們欽邦物資匱乏,隻能用黑……石油當成燈油,前國王一直讓人在開采。”

一百萬畝的話,差不多相當於六百五十平方公裡,算是個比較小的油田。

就拿大慶油田來相比,大慶油田含油麵積大概四千四百一十五平方公裡,石油地質儲量約五十六億噸不到點,那麼,如果按照敏覺坎所說的六百五十平方公裡全都是含油的田,石油地質儲量估計在八點二億噸左右。

如今石油原油油質較輕的一頓大概等於7.3桶,一桶售價68.58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欽邦境內的八點二億噸石油原油價值四千一百零五億美元!

我靠!

哥們兒一直以為欽邦是個窮地方,沒想到隱藏著這麼巨大的財富!?

王琛心臟噗通噗通跳個不停,是的,按照他如今在現代社會的實力,還不足以介入石油生意,但是以後實力越來越強大了呢?到時候,光欽邦這裡的石油原油,就能給他帶來幾千億美元的收入啊!

發了。

這次真的徹底發財了!

王琛整個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意外之喜,絕對是意外之喜啊,原本他就想著把欽邦打下來當成軍事重地,沒想到這裡石油資源還挺豐富!

最關鍵一點,一般有石油的地方,還會伴生天然氣,那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王琛連繼續盤點欽邦到底有多少資產的心情都沒有了,迫不及待道:“你知道石油田在哪裡嗎?”

敏覺坎點頭道:“知道,距離這裡大概兩百裡路樣子。”

兩百裡相當於一百公裡左右。

王琛盤算了一下,現在是下午六點鐘左右,如果自己開著輕型裝甲車過去,估計晚上八點多能到那邊,十一點鐘之前能趕回來,他二話不說道:“行,你給我帶路,咱們去油田看看。”

敏覺坎呃了一聲,“這麼晚?那邊路不太好走,要不明早備了車馬再過去吧。”

王琛擺擺手道:“不用,我有仙器,兩百裡也就一個時辰左右就到了。”

蕭劍化跟著道:“讓我二哥跟著您去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