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5章 大儒王通(1 / 2)

諸天領主空間 溪城 3515 字 8個月前

() 元光元年,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獻《舉賢良對策》,提出“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進策“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武帝欣然采納,從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門經過前後漢近四百餘年發展,幾乎成為天下獨學,以百家為基的聖門差點斷絕傳承,隻能潛入暗處發展。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動亂,刀兵勝於詩書,儒門實力大損,聖門兩派六道這才得以喘息,漸漸又有了幾分生氣。

大隋建立後,天下一統,儒門又有了複興崛起氣象,他們的勢力更多體現在對朝堂、對地方士族的影響力,江湖方麵的影響力遠遠不如道佛魔三家。但即便如此,儒門的勢力也不可小覷。

治理天下,必須要靠文化人。

說白了,是需要大量識字的人。而遍數天下所有勢力,隻有數百年來壟斷知識的儒門,才能聚集起足夠的文化人來治理天下。所以,無論是哪一家勢力,都不會貿然得罪儒門,或者說取儒門而代之。哪怕是之前同儒門仇深似海的聖門,幾百年衰落,早已沒了能夠抗衡儒門的士子基礎,徹底淪落為江湖勢力,之前他們扶持南陳時,也得用儒門弟子治理江山。

如果說有夏躍的傳道宮及道門,如今的地位超然於朝廷和江湖。那麼,這個世界的儒門地位便是超然於江湖之上,一些大儒的聲名不在大派大閥之下。

比如洛陽大儒王通,便是如此。

以學養論,天下無有出其右者,以武功論,亦躋身於竇建德、杜伏威、歐陽希夷及四閥之主等宗師高手行列中。無論是朝廷上,還是江湖中,此老知交故友遍及天下,往來全是聲名赫赫之輩,要麼是大閥重臣,要麼也是掌門巨賈,便是寧道奇都與他平輩論交,著實是個厲害人物。

王通生性奇特,三十歲成名後棄武從文,不授人武技,隻聚徒講學,且著作甚豐。最為人樂道者莫如他仿《春秋》著《元經》,仿《論語》成《中說》。

《左傳》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行,再次有立言。”儒門將“立德、立行、立言”稱為三不朽,王通之所以能有如此盛名,便因其所著《元經》《中說》二書。

傳道宮夏道主南下北上沒在東都,如今東都最熱鬨的便要數座落城南的王通府上了。

此老大壽,府門前車水馬龍,往來人流如織,好不氣派。

一路平安行至傳道宮,正式錄下名字的寇仲、徐子陵、宋師道、宋玉致、翟無暇、翟素素六人,因要等夏躍歸來才能正式拜入門中,閒來無事,便攜重傷尚未痊愈的傅君,在洛陽城中逛起來。

七人正好走到這處街口,瞧見王府門內門外燈火輝煌,人影往來,喧笑之聲,處處可聞。

愛熱鬨的寇仲便湊到徐子陵身邊說道:“這裡定是壽宴婚宴一類的紅事,我們也去湊個熱鬨吧?”

徐子陵瞧見門外一群身穿青衣的大漢,正在維持秩序,不讓閒人阻塞街道,防礙賓客的車馬駛進大宅去,便搖搖頭說道:“隻看派頭,便知這辦喜事的人非同小可,沒有請帖,怎麼混得進去?”

“小陵,我們現在可是道主他老人家的親傳弟子,這天下哪兒還有我們去不得的地方?便是楊師兄的家我們也去得!”寇仲晃著頭咧咧道。

宋師道、宋玉致兄妹兩聽得一頭霧水,後者問道:“寇師兄,哪個是楊師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