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那些人最同佛道等化外之人交遊呢?
勳貴!
太祖開創大明基業,賜封的開國勳貴經曆過胡惟庸案、藍玉案後,元氣大傷,再經曆一次叔侄爭位的靖難之役後,幸免於難者幾乎都窩在了南京混吃等死。
成祖掀起靖難之役,成功從侄子手裡奪得皇位,也大封功臣,是為靖難勳貴。不同於被太祖爺殺得肝膽俱裂的開國勳貴,靖難勳貴的實力保存完好,勢力更是可以力壓文官集團。
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麵,源於兩位皇帝的出不同。
成祖成長起來的經曆不同於他爹,他出生時,朱元璋就已經貴為一方諸侯,所以朱棣含著金湯匙長大,一直居高位。
一般而言,這樣出的皇帝,對手下人都會厚道些,因為他有出自信。
像是劉邦、朱元璋之類出草根的皇帝,因為出的不自信,對一起打下的部下就各種疑神疑鬼,生怕彆人搶了自己兒孫的皇位,於是也就難免發生兔死狗烹的慘劇。
換做劉秀、李淵、李世民就不同了,前者本就是宗室,雖落魄了,可畢竟份擺在那裡,在士族門閥那裡還是很吃香的。至於後者,那就更不用了,李淵起兵反隋之前可就是唐國公、太原留守,妥妥的一方諸侯、朝中顯貴。所以,他們得下後,然的就有種份自信,對功臣的容忍度就要高得多。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功臣態度,放在朱棣上又格外不同。他是親經曆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的,親眼看到老爹將開國勳貴殺得七零八落。結果呢,到了靖難之役時,麵對能征善戰的燕王下,可憐的建文帝竟然連個靠譜的統兵大將都找不到。
若是太祖皇帝沒殺建文帝的親舅舅藍玉,麵對侄子的削藩,朱棣自認恐怕的老老實實回南京當個富貴王爺,也就沒什麼成祖皇帝的事兒了。
畢竟,藍玉可是跟隨在湯和、徐達、傅友德邊打老了仗的驍將名帥,從南到北,功勳卓著。特彆是洪武後期,更是成為大明北伐殘元的主力大將,捕魚兒海之役,殺得北元一蹶不振。
麵對這位,朱棣沒信心造反!
可惜,就是這樣的堅定太子黨、太孫黨,朱元璋還是義無反顧為了安全除掉了,順帶著還把太孫黨裡能征善戰的將領殺了個一乾二淨。
於是,也就有了之後朱棣探囊取物般容易的靖難之役。
親經曆過這些後,麵對國內依然存在的藩王勢力,成祖皇帝吸取教訓,保留了靖難勳貴集團的存在。一方麵用於壓製藩王勢力,一方麵也是為了平衡漸壯大的文官集團。
論及玩兒朝廷的政治平衡,朱棣確實比他老子朱元璋溜得多,而且手段也細膩得多,不像老朱那般粗暴,一言不合就斬儘殺絕。
朱棣確實精明,但是,也擋不住子孫無能和文官集團的無恥。
土木堡之變,真的英宗皇帝帶著靖難勳貴們,手拉著手一起踏進了文官集團的謀和瓦剌太師也先的包圍圈,皇權的堅定支持者,能夠力壓文官集團的靖難勳貴們被一仗打斷了脊梁骨,從此之後百餘年就再也沒能從文官集團的壓製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