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藩迎視弘治皇帝的目光,便徐徐道來。
“陛下,四洋商行在劉瑾的帶領之下,雖是這兩年不溫不火,可實際上,劉瑾此人,早已在諸國有了布局。”
“不說貿易據點,單說這兩年來,打探到的諸國訊息,就是數不勝數。”說著,他頓了頓,歇了一口氣才繼續說道。
“兒臣倒並非是誇獎劉瑾,這劉瑾和兒臣無親無故……”
“且慢著……”弘治皇帝看著方繼藩,目光透著質疑:“劉瑾不是拜你做了大父?”
“陛下就是陛下啊,果然是明察秋毫。可是陛下,兒臣建西山書院,徒子徒孫何其多也,一個認來的乾孫子,不算什麼。就比如蕭公公,他還自稱是兒臣的侄子呢,可兒臣,可有半分袒護他的意思?”
方繼藩看了一旁的蕭敬一眼,吞了一口唾沫,才又開口說道。
“兒臣做事,公私分明,心裡隻有陛下和朝廷,除此之外,再無私情,兒臣之心,天地鑒證,日月可鑒。”
弘治皇帝頷首。
有那麼幾分道理。
方繼藩繼續道:“這四洋商行的許多訊息之中,都表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各國都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健的貨幣體係,落後一些的,甚至還處在以物換物的階段。好一些的,雖也鑄錢,可各國要嘛相互之間攻伐頻繁,新的貨幣,隨時取代舊有的貨幣,再加上私錢的鑄造,其金幣、銀幣的含量,都沒有統一的標準,以至人們買賣,往往這貨幣的交易,最是繁瑣。”
“兒臣以為,西山的銀票,在大明已經推廣,卻現在信用良好,一方麵,是錢莊受到了宮中和朝廷的監督,又有專門的細則規定,更有足夠的儲備金銀,可保證永不受擠兌風潮所害。那麼,何不在各國,也經營錢莊,將這錢莊的銀票,推及天下四海呢?”
“一方麵,有了統一的貨幣標準,使四洋商行未來和各國的貿易,可以更加稱心如意。且若是各國接受了銀票,那我大明,便可使用銀票,進口各國的特產,以豐富我大明上下的短缺。再其次,大明統領諸國,從前隻是單以朝貢而轄製諸國,兒臣認為,這很不穩固,有了錢莊,通行了銀票,再通過銀票,可大量購置各國資產,使其永不相叛。”
“再有,就是大量的金銀輸入我大明,緩解大明的通膨,將這些通貨膨脹,引入各國,減小壓力。同時,也可借機壯大西山錢莊和四洋商行,有此三大利,陛下以為如何。”
弘治皇帝現在心情好的很,麵容裡不由泛起了笑意。
方繼藩說的,他聽懂了一大半。
雖然有些地方不太懂,可天下各國,都用大明的錢票,沒什麼不可。
弘治皇帝想著,心裡真是美滋滋的,天下各國都用大明的錢票,這可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可想念,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麼,不禁睜大眼睛凝視著方繼藩問道。
“可以實現嗎,倘若各國不肯順從呢?”
方繼藩朝弘治皇帝微笑。
“陛下,錢票的推廣,在於利害關係,對各國的王公貴族和商賈甚至是尋常百姓而言,隻要這東西穩定,且能一直保證其價值,他們自會做出自己的選擇。這絕不是一國國君,想要禁止,就可以禁止的。當其國內沒有比銀票更穩定的貨幣時,人們自然更願意接受銀票的交易,這也非是一國國君,單憑一紙詔令,就可以解決的。”
弘治皇帝聽罷,頷首點頭,微眯著眼眸,若有所思起來。
“你上一道章程來,這件事,經府來辦。”
這經府的作用,一下子就出來了。
大明已經出現了許多巨無霸的商行,無論是錢莊,還是四洋商行,又或者是幸福集團,又或者是鋼鐵、紡織、蒸汽機車之類的巨頭,若是在這其上,沒有一個機構居中協調,是不成的。
偏偏朝中對這個,懂得不多。
方繼藩道:“兒臣遵旨。”
弘治皇帝感慨:“朕終於盼來這一日了,過不了幾日,便是太皇太後的大壽,這是雙喜臨門哪,哈哈……”
有了銀子,弘治皇帝整個人都精神抖索,麵容煥發。
倒是劉健等人,一個個無言,早知如此,國庫也應當適當的購入一些股票資產才是,哪怕是國庫不成,自己當初也該買一些啊。
弘治皇帝差人又去問,就在這說話的功夫,小半時辰不到,便又有宦官來報:“陛下,漲了,又漲了,已增長了四倍,漲了四倍了。”
弘治皇帝反而淡定下來,壓壓手:“這不算什麼,不必激動。”
劉健等人,則是幽怨的看著弘治皇帝。
…………
劉文善、劉瑾二人,受了詔命,星夜至京師,此時才天剛拂曉,卻已有宮中的車馬,迎其入宮。
劉文善和劉瑾坐在車中,他們的車,抵達了午門,午門外頭,是預備入朝廷議的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