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神論(1 / 2)

() 原來……這就是希望……

弘治皇帝大抵的明白了。

他微微眯了眯眼,很是認真的凝視著王守仁,眸光之中透著滿滿的欣賞之意。

一個讀書人,成日讀著四書五經,想要明白這些道理不容易。

而一個人明白了這些道理的讀書人,敢於在這崇尚清談的世道,將道理說出來,更不容易。

而最難的,不是能想明白這些道理,也不是敢於說出來。

最難的……卻是真正肯去做出來,去將這些東西實踐出來。

可是……在這個王守仁身上,三者有之。

希望……

弘治皇帝含笑著朝王守仁點頭。

“此高論,朕現在終於明白了,如醍醐灌頂,哎……卿家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王守仁麵對弘治皇帝的讚賞不驕不躁,而是朝弘治皇帝斬釘截鐵道。

“這再容易不過了,無非……是受恩師的教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若是不能了解治下之民,又怎麼能奢言治理呢。所以知道百姓需要什麼,想什麼,是最要的事情。天下的黎明百姓們何嘗不想成為體麵人,知道禮義廉恥啊。人都有廉恥之心,士人有,百姓亦有之。隻是……當朝廷所崇尚的,乃是不切實際的經義,這經義之學,臣絕不敢有絲毫的詆毀,此乃聖人所遺留下來的瑰寶。可是……經義對幾人有用呢?”

王守仁說著一雙眼眸泛著炙熱的光明,他抿了抿唇角,不禁頓了頓,又繼續道。

“明明可以用淺顯的道理,來教化百姓,為何,朝廷偏偏用的,乃是最複雜的道理?”

弘治皇帝背著手,麵對這個疑問,他顯得焦慮,於是來回踱步,憂心忡忡的道:“卿家的意思是……”

王守仁看了一眼一旁的廬州知府王廣,顯然,接下來的話,本是不該讓王廣聽到的。

不過……王守仁無所謂。

反正他又不會說什麼不該說的,因此他吞了一口口水,繼續道。

“這是因為,有人需要將這淺顯的道理,變得複雜。明明隻是禮義廉恥,知道的越多,那麼這禮義廉恥,反而就成了地上的石頭,不值一錢。可若是將禮義廉恥變得複雜,變得難以參透,變成了玄而又玄,非要之乎者也一番,才能道的清,道的明的東西。非要寫出一篇文章來,不但要對仗工整,還不可多一句,不可少一字,似乎隻有這樣,才能知廉恥一般。殊不知,這不過是點石成金之法,將一個簡單的道理,變得越來越生澀難懂,掌握了他的人,才可借此,得到富貴。”

王守仁道:“正因為如此作,此前書院中所學,平民們學了無用,富貴人家,學了也隻做入仕的敲門磚,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精要,卻無人再去理會了。長此以往,這教化,能行得通嗎?”

“新學的精要,其實就是化繁為簡,將這簡單的道理,直言不諱的道出來,好讓更多人能夠聽得懂,將這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教授人君子六藝之上,尋常百姓,入了學,既能明白道理,能借這些道理,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之事,就已足夠了,他們能學習到安生立命的學問,自然……越來越多的子弟,願意讀書,也肯讀書。”

說著,王守仁激昂了起來,目光裡透著自信,每一字每一句都咬得特彆重。

“什麼是希望?那勳貴子弟繼承了祖先的爵位,在平頭百姓眼裡,這不是希望。那富貴人家的子弟金榜題名,對於他們而言,也不是希望。所謂希望,是在百姓們的身邊,是在左鄰右舍裡,隔壁的張二狗,入學之後,得到了青睞,最終推薦入了西山書院,有了錦繡的前程,這便是希望。臨街的王十九,讀了書,被作坊高薪的請了去,娶妻生子,住上了大宅子,這……也是希望。自幼一起玩耍,甚至在一起搓過泥巴的劉三喜,幸運的在周刊裡發了一篇論文,引發了學界的震動,這……更是希望。“

“隻有發生在百姓們身邊的,才是希望,至於那金榜題名之事,至於那遠在廟堂的幸運兒,除了在茶餘飯後,增加一些談資,又與百姓們有什麼緊要呢?”

弘治皇帝聽著王守仁的字字句句震撼人心,此刻他心裡感慨良多,卻隻是默然的站著,繼續認真的聆聽著。

“科舉和尋常的百姓,沒有絲毫的關係,讀書和百姓們,也沒有絲毫的關係,可是……在廟堂上,人們還在為科舉取士,為教化之功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當科舉選賢和教化,將這占了天下九成的百姓排斥在外時,遲早有一日,便是社稷傾覆之時。”

方繼藩在一旁,心裡歎了口氣,自己這個弟子,還真是什麼都敢說啊。

這社稷傾覆四個字,本是任誰都不敢輕易說的。

可王守仁偏說了。

弘治皇帝似不以為意,竟是頷首點頭,附和著王守仁:“有道理,極有道理。當今天下,和以往已經不同了,以往所依仗的讀書人……而現在呢……現在……”

弘治皇帝本就是極聰明的人,此時已開始舉一反三。

王守仁說的不錯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