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
便是陳十三的夢想。
很簡單,也很實在。
照顧了族人,讓家人肚子裡有了油水,便連他的列祖列宗,竟都可分享血食。
這夢想……對於許多人而言,也許不值一提,可對陳十三而言,卻需他足足一年的努力,甚至……還需他有些許的小運氣。
弘治皇帝聽到此,心裡竟是殷殷期盼起來,盼著這陳十三能到了年關,當真能將這些仔豬養活,最終能夠如願以償。
百官們聽著,也不禁若有所思。
他們都是這世上,最絕頂聰明的人,他們讀過書,知曉的道理,比陳十三不知高明多少倍,可此刻,內心也被這簡單又‘可笑’的夢想所觸動了。
弘治皇帝不禁感慨萬千起來,他深吸了一口氣,道:“這麼說來,這明頌,於陳卿家而言,是一部好書?”
陳十三收了笑容,肅然起敬起來:“其實這書的好壞,小民哪裡分辨得清,隻曉得大家能勉強看懂,看懂了,照著這書上的方法做,便能安身立命。這書裡,除了講到養豬方法,還有其他的有用地方,讀了,都有好處。小民莊子裡,大家都肯花錢來買,有人學紅薯防蟲害,有人學跌打損傷的……小民今歲若是僥幸能將豬養好,那租來的幾畝山地,便也打算種上紅薯……”
弘治皇帝聽到這裡,點了點頭,而後看向劉健道:“謝卿家有什麼看法?”
劉健道:“臣前些日子,也曾讀過明頌,看過之後,心裡頗有幾分疑竇,此書……讀了有什麼益處呢?所謂開卷有益,這雖是帶有功利之心,可一部書,總該有其益處。誠如老臣讀一篇駢文,若是寫得好,至少也可有益身心,渾身舒泰。老夫當初讀明頌時,憑本心說,確實覺得味同嚼蠟,今日聞陳十三之言,方知此書,其實不是寫給老臣,而是寫給陳十三的。”
劉健頓了頓,又道:“誠如齊國公所言,他的書,本就不是給讀書人看的,這天下讀書人,放到大明數千萬百姓之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可這數千萬百姓,曆朝曆代的讀書人,卻從未有人給他們修過書,從古至今,唯齊國公而已,而似陳十三這般的人,能從這部書之中獲得好處,那麼……此書便算是有大用了。一個陳十三,讀了這樣的書,可以為我大明一年之中,提供數頭豬,這便是數百上千斤肉。一人如此,那麼千千萬萬的陳十三呢?”
劉健作為內閣之首,所想得更深遠,他的一番話,猶如給沉寂的水裡扔進了一塊石頭,頓時讓人動容。
弘治皇帝也是身軀一震,得了劉健的啟發,他不禁也想到了這一點。
一個陳十三如此,那千千萬萬個陳十三所帶來的增產,聚少成多之下,帶來的效益,有多可怕。
此時,又見劉健感歎道:“古往今來,讀書人們寫給讀書人的書,實在太多太多,迄今流傳下來的書籍,便是窮儘一生,隻怕也無法讀完。可給這千千萬萬百姓所讀的書,卻是太少太少,少到老臣除了這明頌之外,竟不知還有第二部,齊國公著此書,實乃是大功德啊。聖人門下,所提倡的,乃是立德、立功、立言,此為三不朽。心懷百姓,此為立德,使萬民受益,此為立功,此書作成,百姓紛紛搶購,世世代代,此書都將流傳,成後世百姓讀物之典範,此……為之立言,老臣老啦,曾也想過修書,好給這個天下,留下一些什麼,可所想修的書,依舊是拾前人牙慧,作一些之乎者也的文章,寫一些詩詞歌賦,和齊國公相比,甚是慚愧。臣並非是說,之乎者也的文章,或是詩詞歌賦不好,隻是……如此文章,古之文人墨客,早已寫爛了,人們將其視為聖典,讀之,賞心悅目,內心愉悅,如沐春風。老臣從前所推崇的,正在於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今日聽了陳十三之言,卻突然意識到……臣受君祿,自詡一心為國,為君分憂,尚且有如此高高在上的姿態,方繼藩一介後輩,卻能想陳十三之所想,為他們著書,臣……”
劉健麵容微顫,顯得有些嗦,明顯是因為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說到這裡,他直接拜倒在地,慎重的道:“老臣慚愧啊。”
弘治皇帝頷首,眼睛朝百官們看去,最後目光落在朱厚照的身上。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而後朝朱厚照道:“太子聽了陳十三與劉卿之言,有什麼可說的。”
此時的朱厚照,腦子裡,統統都是數字,聽了弘治皇帝的話,才回過神來,方才的話,他隻聽了一些隻言片語,便慌忙道:“父皇,他們說的都很好。”
“如何好?”弘治皇帝下意識的問道。
這講,本就是給皇帝和太子講學用的,弘治皇帝覺得這一番言論令自己耳目一新,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從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