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藩仰頭,看著弘治皇帝,臉上儘是真摯,道:“陛下,太子殿下說的……就是實話!”
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苦笑:“朕知道你與他交好,親如兄弟。”
方繼藩立馬就搖頭:“陛下,兒臣評價一個人,不論親疏,這一點,人所共知,比如兒臣就敢說,自己的大弟子歐陽誌就是個蠢貨,兒臣的孫子劉瑾,是個狗東西!”
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沉默片刻,終於又開口:“你認為……太子殿下將來可以做一個好皇帝嗎?”
陛下突然問到了這個問題,令方繼藩心裡咯噔一下,他似乎聽出了一些弦外之意,於是突然抬頭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頓時心亂如麻,因為這連方繼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該喜還是該憂。
他深吸一口氣,從容道:“那要看好皇帝是如何定義了,皇帝的好壞,對於後世而言,是不斷變動的。”
“噢?”弘治皇帝看著方繼藩,他似乎覺得,方繼藩總是會出一些驚人之語。
“就說漢武皇帝。”方繼藩頓了頓道:“漢武皇帝痛擊匈奴,提拔衛霍這樣的當世名將,驅使他們,猶如駕馭鷹。漢軍由此戰皋蘭,犁庭龍磧。以至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四方外臣,聽聞漢武之名,戰戰兢兢。可是……漢武皇帝的評價,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兒臣倒也讀過一些史,學過一些詩詞,卻是發現,但凡是我中原倘若是太平時,百姓們安居樂業,於是儒者們便貶低漢武,說他是驕奢暴虐,更說他疲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人們將其視為虐民暴君。可後世的子孫們,到了亂世,胡人開始犯邊,天下開始不安,四方開始不寧,那時人心惶惶,百姓們誠惶誠恐,我中華子民,竟成兩腳羊時,人們便開始懷念起漢武的功績來,說他總攬英雄,駕禦豪傑,威震百蠻,恢拓土疆!”
“陛下,看,同樣的漢武皇帝,同樣的事跡,同樣的後世子孫,說起漢武皇帝時,或咬牙切齒,又或對其推崇備至,那麼敢問,漢武皇帝,到底聖明不聖明呢?”
弘治皇帝沉默了,他抿著唇,眉頭輕輕皺起,似乎認真的思量著方繼藩的話。
“人都是賤骨頭。”方繼藩道:“都是善忘的啊,當安定的時候,他們覺得漢武皇帝這樣的人,妨礙了他們。可一旦天下分崩,異族侵門踏戶,到了那時,便又開始追思起漢武皇帝這樣的天子來,皇帝賢明與否,後來之人自有評價,至於他們說好說壞,當世之人,何必顧忌呢?兒臣在想,陛下可能要問的是,太子適合不適合克繼大統。若是陛下這樣問,兒臣的回答很簡單,當今天下,已到了求新求變之時,開弓沒有回頭箭,變則通,不變則死。太子殿下提倡新學,推行新政,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建新軍,誅逆賊,震懾四夷,這也是人所共知。他親力親為,提倡科學,使百業興盛。如此種種,還不足以證明太子殿下的能力了嗎?太子殿下早已長大成人,他有他的念頭和想法,可能……他想要締造的天下,和陛下所思的天下不同,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隻要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隻要邊境無人侵擾,那麼……太子殿下,將來就會是一個合格的天子。”
“兒臣乞用全家擔保,太子殿下若克繼大統,定是萬無一失。”
弘治皇帝聽著方繼藩的這番話,又陷入了思索。
如方繼藩所言,自己的這個兒子所想的……連弘治皇帝都看不懂。
弘治皇帝的腦海裡,浮現出太子的模樣,心裡不禁一暖,他可能遙想起了那個乖巧的孩子,也可能想到那個漸漸變得叛逆的少年,想到那個總有驚人之語的青年……
“他是朕的骨肉,朕本該最了解他,可實際上……”弘治皇帝搖頭道:“朕卻不如你。”
方繼藩謙虛的道:“陛下,兒臣慚愧的很,兒臣其實所了解的也不多,很多時候也是跟不上殿下的節奏。”
弘治皇帝微笑:“朕最信得過的便是你。你既敢用全家作保,那麼……朕也就放心了。”
方繼藩一愣,立即道:“陛下,這……這隻是比喻,未必能作得數的,兒臣……兒臣的意思是……哎呀……兒臣……”
這個話題頭痛了……方繼藩努力去抱著自己的腦殼……
弘治皇帝道:“好啦,不要再抱自己的腦子了,你的腦子疼不疼,朕會不知?”
方繼藩一臉慚愧:“陛下聖明,果然明察秋毫,一眼就看穿了兒臣的意圖,兒臣這區區的雕蟲小技,在高人之資的陛下麵前,不啻是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不,兒臣絕沒有爭輝的意思,陛下乃是日月之光,兒臣……兒臣五體投地,心悅誠服。”
弘治皇帝低頭呷了口茶,對於這樣的話,他早就習慣了,弘治皇帝等方繼藩嘮叨完了,方才道:“繼藩,這樣看來……太子若是登基,朕可高枕無憂是嗎?”
這一句話,說的平靜,可是極認真。
以至於方繼藩不禁疏神,詫異的看著弘治皇帝:“陛下……您的身子……”
弘治皇帝搖頭:“朕的身體,倒是沒有什麼大問題,隻是……朕老啦,精力有所不濟,此次叛亂,令朕心有餘悸,朕……終究不是什麼明察秋毫,不是什麼聖明的天子,否則……豈會有此不察?所以……朕……想傳位太子……令太子即皇帝位,你……看呢?”
…………
曆史大神晴了的新書《隋唐君子演義》的新書已經肥了,又是一本有趣的曆史類,大家可以去看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