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陛下哭了(1 / 2)

弘治皇帝說罷,不禁感慨。

暖閣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弘治皇帝一下子,龍精虎猛起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還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他凝視著輿圖,道:“歐陽卿家,這木骨都束可有萬裡之遙啊,真是可怕……人離鄉萬裡……”

歐陽誌沒有回答。

弘治皇帝似乎習慣了。

其實他就喜歡歐陽誌這個樣子,穩,太穩。

弘治皇帝眉一挑,不以為仵的樣子,手指尖沿著寧波、泉州一帶,一路自西洋劃過,又忍不住感慨:“真是一群勇士啊,若是朕,一定無法忍受這樣的煎熬……歐陽卿家……歐陽卿家……”

弘治皇帝側目,忍不住看向歐陽誌。

歐陽誌呆滯的臉上,卻突然遏製不住了。

嗚哇一聲,撕心裂肺的滔滔大哭。

整個人彎下腰,又蜷在地,以頭搶地……

弘治皇帝:“……”

這是動情到了極致吧。

弘治皇帝很佩服方繼藩,能將六個門生教授的這樣好,如此至情至性!

歐陽誌是真的傷心了。

他涕淚直流:“臣是徐經、唐寅諸師弟的大師兄啊……臣既為大師兄,本該照拂諸師弟,這是長兄為父的道理。徐師弟下海,乃為了大義,他兩年沒有音訊啊……”

歐陽誌捂著心口,眼淚滂沱:“至親的師弟,生死未卜,恩師……悲痛欲絕,這是臣這師兄的失職,這兩年來,臣無時無刻,不盼著徐師弟回來,臣以為他死了,以為……他……”

歐陽誌不斷的捶著自己的心口:“這是上天垂憐,他還活著……可這兩年,他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的罪啊。陛下……臣在京師,伴駕陛下左右,錦衣玉食,生活安定,可臣的師弟……臣的師弟他……”

弘治皇帝第一次,看到歐陽誌如此掏心掏肺的樣子。

以往在他的印象中,歐陽誌是一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人,無論遇到了任何事,都能沉著以對。

可現在見他如此,竟也不禁傷感:“卿家如此之言,教朕慚愧,這等忠貞之士,朕滿心隻想著,他帶回來海圖。卻竟是忘了,他也是有父母在堂,有恩師,有你們這些重情重義的師兄弟的人。他也是凡夫俗子,是血肉之軀,也會有七情六欲,可為了求取海圖,卻受如此的煎熬,朕隻念自己,而罔顧了他人的情感,哎……都說天子理應為天下人的君父,朕乃天下子民的父親,卻一心想著的,是海圖,是西洋……朕今日見歐陽卿家如此,方才知……這千秋偉業的背後,是多少人的血淚,又有忠貞之士,為之埋骨萬裡,血淚成河。”

弘治皇帝說到此處,不知是不是被歐陽誌的感染,眼圈也泛紅了。

蕭敬嚇的忙是對歐陽誌道:“歐陽侍學,注意臣儀!”

一麵忙不迭的給弘治皇帝遞帕子:“陛下……請節哀。”

可歐陽誌卻沒理他,依舊滔滔大哭。

弘治皇帝擦了擦淚,也不知自己為何,脆弱至此,最後長歎了口氣:“傳旨,十日之後,移駕天津衛,朕親迎人間渣滓王不仕號登岸!”

弘治皇帝是個瞻前顧後之人。

做任何事,都需左思右想。

可這一次,他決心去做一件事。不必去詢問身邊的人,自己拿了這主意。

蕭敬戰戰兢兢的道:“陛下……倘若如此……這……這……不妥吧。”

“有何不可呢?”弘治皇帝道:“徐經出海,九死一生,他可有想過,可與不可嗎?這一次,尋到了航路,又為大明節省了多少公帑,這筆賬,可有人算過嗎?我大明時至今日,非下西洋不可,下西洋,乃是國策,不容更改,朕親自去犒慰下海的勇士,便是要讓將來無數隨船下西洋的軍民人等知道。朕不能與他們去共體汪洋上的艱辛,可朕的心裡,有他們。”

“為人君者,不可使親者痛,而仇者快啊。這件事,直接昭告,就不必和內閣商議了,司禮監直接明發旨意!”

他沉默著,臉色鐵青:“想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多少人葬身魚腹,又有都少人,飽含著艱辛,當時的朝廷,沒有足夠的賞賜,不能使他們許多人封蔭妻子倒也罷了,卻將他們一切的心血和努力,視為敝屣。這樣的事,再不可發生了,朕要親自迎接他們,隻有如此,才可以給子孫後世們作為標榜,將來,朕的子孫,倘若再有朝令夕改者,至少,他們該知道,他們還有一個先祖,曾對這些出海的將士,心懷敬重之念,朕要看看,後世的兵部諸官們,還可以如此怠慢那些無數人用血淚換來的海圖和文牘,後世之君,是否要悖逆祖宗之法!”

弘治皇帝背著手,將歐陽誌攙扶起來:“不必哭了。”接著朝蕭敬道:“賜坐吧。”

蕭敬臉色變幻不定。

陛下巡幸天津衛,這可是天大的事啊,但凡有一絲一毫的疏漏,都極為嚴重。

陛下是個不喜歡巡幸之人,他雖也微服,可微服畢竟不會驚擾百姓。而巡幸不同,到時可是數萬禁衛以及數千官吏隨行,遮雲蔽日,隊伍蔓延十裡,為了供應這巡幸所需,勢必地方官府,要想儘一切辦法迎接。

曆代有許多昏聵之君,便愛四處巡遊。

弘治皇帝見此前車之鑒,自然對巡遊之事,心存反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