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父子(1 / 2)

聽了方景隆的一番奏對,弘治皇帝這才放下了心。

至少,這一個方略,可行。

弘治皇帝忍不住仰頭,感慨:“朕與卿家,儘了人事,可最終……能否在黃金洲立足,卻需要看天命了。朕自克承大統,敬天法祖,願上天佑我大明,也願列祖列宗,能能保佑卿家與諸將士!”

他隨即,側目看了蕭敬一眼:“方卿的奏對,謄寫一份,交內閣,看看閣臣們有何看法。”

“奴婢遵旨。”蕭敬道。

陛下召問大臣,都需存檔記錄,這奉天殿的角落裡,自有人進行速記,這相當於後世的會議紀要,需送翰林院進行存檔,以備隨時查閱。

同時,這也將是未來修著實錄的重要資料。

弘治皇帝深深看了方景隆一眼:“方卿家勞苦功高,不日,即將揚帆出海,方小藩,一直都在宮中,你的妻子,已去了後宮見皇後了吧,而你……久不回家,也該回家,去看看……”

方景隆顯得恭順:“陛下,大明就是臣的家,臣在哪裡,隻要是大明疆土,便處處都是臣鄉。方家與尋常人家不同,自元祖隨太祖高皇帝起兵,再至曆代先祖,輾轉南北,為國儘忠,蒙受君恩,因而,先父在世時,就曾有過這樣的教誨。臣奉君命,常年在外,可但凡見了繼藩,也是這樣教導。”

弘治皇帝聽了,一愣,不禁哂然:“忠良也。”

…………

一封禦前奏對的紀要,送至內閣。

這是天子親自召見方景隆的紀要,陛下命人送來,十之八九,是已經決定了黃金洲的具體事項了。

黃金洲涉及到的乃是下西洋,無論是經略黃金洲還是下西洋,這都是大明眼下的國策,不可不察。

劉健對此,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他拿起了紀要,低頭細細的看,看完了一張,便傳閱給謝遷和李東陽,三人細細看著,斟字酌句。

看到弘治皇帝欲封方景隆為魯國公。

劉健抬頭:“魯國公真是個心細之人啊,不肯接受齊國公號,而以魯國公自居,是謹慎的過份了。”

謝遷皺眉:“齊國公是拒了,可這魯國公,嗯……說起來,先秦之時,魯國公室,乃周公旦之後,所謂周之罪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與周天子,休戚相關,魯國公雖是粗人,可在老夫看來,卻也有他的深意啊,他此去黃金洲,便是要做大明的魯國。”

魯國乃是周公之後,而周公乃是周禮的締造者,與周天子關係最是親密,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這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

或許,魯國公的本意,就是希望到了黃金洲之後,雖受藩萬裡,卻恪守臣道……

李東陽捋須:“再者,世人都稱,周禮儘在魯矣,魯以禮而立邦,其先祖,又輔佐天子,鞠躬儘瘁,死而後已。此後,又誕生了孔聖人,為萬世師表……”

眾人都笑。

說實話,不是魯國公去,大家還真不安心。

經略黃金洲,關係到了下西洋,也關係到了,未來數十萬戶人的福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亂子。

其他的人,要嘛使人疑慮,若反了呢?要嘛,就是能力使人懷疑。

說也奇怪,方繼藩那狗一樣的東西,居然會有這麼個爹。

眾人說笑著,劉健繼續低頭,卻不禁道:“你看,這裡還有,願往黃金洲的讀書人,竟如過江之鯽,從西山書院,到屯田校尉,再到有功名的讀書人,竟有一千四百人之多,其中,竟不乏有進士、舉人,這……實在是令人意外啊,我大明的讀書人,竟有這麼多,想要做張騫、班超的嗎?有這些讀書人去,就更令人安心了,我大明以儒立國,此次開辟極西,自當傳播聖學,此為聖人立言的初心啊。”

“是嗎?”李東陽倒是來了興趣,親自湊上去,果然……

他頷首點頭:“真是令人欣慰啊,漢武開疆,不知多少讀書人,投筆從戎,儒學之所以光大,以至獨尊儒術,不正是因為有這樣矢誌天下的儒生們勠力的結果嗎?”

劉健感慨萬千:“是啊,有他們這群有誌氣的讀書人,大明位列中國,便可無憂了。”

三人感慨萬千。

他們的本心裡,還是那一套,那一套固然傳承了千年,固已腐朽了,可現在看來,竟開始生出了新枝,這……才是儒學的希望所在啊。

倒是此時,謝遷振奮精神:“眼看著,就要入秋了,這各付各縣即將等秋收之後,解押錢糧入京,卻不知今歲的錢賦和糧賦幾何,而今,朝廷真是處處都有難處,處處都要錢糧,數十數百萬戶人,都張著口……誒,難啊。”

一說到稅賦,李東陽便覺得頭痛起來。

國庫現在虧空的實在太厲害了。

可偏偏,沒有新的財源,卻又因為,物價的漲跌,反而使朝廷捉襟見肘,去歲有極大的虧空,今歲,亦是如此,明年呢?

難啊,真難……

他隻好用一句古話來安慰自己:“治大國如烹小鮮……”後頭的話,就聽不甚清了。

…………

方景隆出了宮。

方繼藩佇立在午門之外。

父子闊彆已久,今朝相見,方繼藩隻遠遠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出了門洞,頓時百感交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